希特勒为什么要进攻苏联?

不谈恋爱好多年


这个问题……当然是个大问题。

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而燃起二战熊熊大火的,是战争狂人希特勒。

在1932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后,希特勒用短短8年时间迅速完成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但是,狂妄的希特勒最终还是遭受了惨重的失败,而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攻打苏联。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苏联也在短短十年内迅速崛起,二战前更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面对领土面积极大且综合国力极强的苏联,希特勒攻打苏联明显是自寻死路,但希特勒为何要这么做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攻打苏联是希特勒给西方国家的投名状

1917年的10月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从那一刻起,昔日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资本主义各国再次团结起来,共同围堵新生的红色政权苏联。

而这一堵,就是十几年。

等到1929年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大量财富毁于一旦,不可一世的资本主义阵营终于崩塌。

而奉行斯大林模式的苏联,不仅没有在经济危机中受伤,反而大量引进西方人才而迅速膨胀。

而强大的苏联也不失时机的在各地掀起共产主义浪潮,使资本主义各国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情况下,苦于市场经济失灵的西方大资本家不得不剑走偏锋,默许极端暴力的法西斯登上历史舞台,希特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德国总理,随后成为德国元首。

由于德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西方国家阻挡苏联西侵的重要屏障。而此时的希特勒深知,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德国,东西都是阻碍德国崛起的力量。

但西方国家明显比苏联更仇视德国,因为他们在一战中深受德国打击,而且英法等西方国家在一战后对德国进行了异常严酷的压制。

但相比于共产主义,德国又不得不和西方国家更亲近。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只有反共才能有效团结德国境内的各阶层。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英法各国由于一战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国内反战情绪高涨,这迫使英法等国不得不通过绥靖政策将祸水引向东方的苏联,企图以外交手段扶持德国崛起,并在苏德战争中坐收渔翁之利。

而德国想要报一战失败的一箭之仇,就必须要卧薪尝胆,先将矛头指向苏联,以获得英法等西方国家的默许和支持,只有这样德国才能在非战争手段下收获更多利益。

在英法等国的默许下,德国吞并奥地利,兼并苏台德和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直到遇上不懂事的波兰,希特勒才最终诉诸武力。

可以说,反共是希特勒抛给德国民众和西方国家的烟幕弹,通过这样的投名状,希特勒骗取了西方国家的信任和支持,而获得大资本家支持的德国,才能够在经济危机后迅速崛起。

2、苏联的海量资源是纳粹德国续命的保障

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并没有在1929年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相反,发展空间狭小且缺乏殖民地的德国,在经济危机中损失更为惨重,国内失业人口一度超过800万。

而这样一个濒临崩溃的国家却能够在希特勒的手里起死回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奇迹的诞生,主要归功于希特勒的“救国政策”。

面对通货膨胀,马克贬值的货币环境,希特勒鼓励以物易物,推行以工代赈,并通过修建大型工程的方式大量吸纳失业人口,比如修建德国的高速公路网,二战前的德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8000公里。

另外,为进一步解决失业人口问题,纳粹政府一步步突破凡尔赛体系的限制,疯狂扩张军备。一战后的德国只允许保留10万陆军,而这些陆军是普鲁士时代留下的军事精英,在希特勒获得军方支持后,数百万的军队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德国的失业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而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完成如此创举,其启动资金来自于德国容克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希特勒与德国政府担保,要求容克资产阶级购买德意志银行债券,获得大量的启动资金。

但是修建大型工程以及扩张军备并不是高回报产业,甚至说根本就没有回报,特别是大型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就面临着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是如何偿还大资本家的借款,二是如何兑现上台前给德国各阶层许下的丰厚承诺。

要知道此时的德国已经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且国内的大型工程短时间内很难发挥效益。所以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就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利用手里的军队,为德国争取更多的市场和空间。

此时的英法等西方国家虽然国力较强,但本土面积狭小,特别是英国,中间有英吉利海峡阻隔,这正好是陆军见长的德国军队的短板,况且英国还是海上强国,这让德国征服英法等国,不仅难度大,而且收益小。

相比之下,苏联是德国陆军可以轻松到达的地方,且二战前苏德关系密切,除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瓜分东欧,德国还派出大量间谍深入苏联,通过参加苏联阅兵式等一系列事件,得出苏联军队数量少且战斗力不强的结论,而1939年11月苏芬战争中苏联军队的惨败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

对于希特勒而言,斯拉夫人是占据广阔土地的劣等民族,必须予以消灭,这一点在《我的奋斗》中有明确体现。

此时的德国,供养百万军队所需的燃油,全靠盟友罗马尼亚,这是希特勒不得不将目标瞄准苏联境内的里海大油田。

所以为了纳粹德国的千秋万代,进攻苏联是希特勒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3、苏联和纳粹德国都有称霸全世界的梦想

对于家在欧洲中间的德国而言,无论先打西欧还是苏联,都免不了腹背受敌。而在苏德缔结和约后,德国在没有苏联干扰的情况下,几乎横扫西欧,若不是希特勒先下手为强闪击苏联,苏德和平似乎可以维持更长时间。

但这只是似乎,因为斯大林的野心绝对不比希特勒小。如果说希特勒想要整个欧洲,那么斯大林想要的就是半个地球。

虽然斯大林几乎背弃了列宁的所有路线,但侵略扩张的本性没有变,说好听点儿就是将红旗插遍世界的决心坚持不动摇。

而斯大林奉行的“大俄罗斯”主义政策,同样认为俄罗斯民族高人一等,虽然苏联和沙俄截然不同,但走向四大洋的战略意志是一样的,所以横扫西欧的纳粹德国,绝对是苏联的劲敌。

虽然30年代苏联掀起了旨在加强斯大林个人权威的大清洗运动,使苏联大量优秀的军政干部惨遭屠戮,尤其是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但斯大林仍然有主动出击的野心。

在1939年8月23日苏德缔结互不侵犯协定后,德国将主要目标放在西欧,而苏联则开始在东欧小动作频频。

1939年9月17日,苏军出兵波兰东部,夺回西白罗斯和西乌克兰,将国界推进到一战前的寇松线;随后在1939年11月,为增加列宁格勒纵深,苏联大举进攻芬兰,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夺取卡累利阿地峡地区;1940年3月,苏军开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将三国划入苏联版图;1940年6月,苏军强行夺取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至此苏联版图达到极盛。

斯大林的做法无疑让希特勒怒不可遏,特别是侵犯德国盟友罗马尼亚,等于对德国的釜底抽薪,所以德国和苏联的战争一触即发。

概括起来,地狭人稠的德国想要崛起,就必须要扩展生存空间,而苏联刚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再加上苏联从来不是安分的主,这就让德国进攻苏联成为历史的必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1941年6月22日,德国数百万大军突然在德苏边境线上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实施。德国闪击苏联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在刚刚灭亡法国不足一年,空袭英国的海狮计划硝烟未散,英国尚未投降的前提下,为什么德国会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进攻苏联呢?

巴巴罗萨计划

第一,两国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希特勒自上台以来,一直试图将德国塑造为欧洲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领导者。而显然,近在咫尺,却实行共产主义的苏联成为资本主义的最大敌人。想成为老大,自然要付出,为了获取足够的威信,也为了自己的权威不受质疑,自然要有所表示,干掉苏联自然是最有力的证明。

希特勒

第二,现实利益的考量。希特勒自上台以来,一直叫嚣着拓展生存空间,“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夺取每天的面包和牛奶。”这是希特勒煽动德国民众狂热的最著名说辞。

而德国作为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虽然科技和工业十分发达,但受限于恶劣的战略地位和英法等老牌列强的打压,一直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德国境内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远无法满足德国经济的发展需求。

巅峰时期的德国

因此,无论是德国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一直迫切希望德国能够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二战时德国的侵略扩张,也受到了德国民众的普遍支持。

但是,虽然希特勒上台以来,先后将北欧、法国、东欧等地纳入了统治范围,但是这些地方人烟稠密,资源也算不上丰富,尤其是战争机器最需要的石油,依然匮乏。因此,土地肥沃、人口密度很低、资源极度丰富的苏联就成为德国拓展的最理想之地。

第三,希特勒种族主义的必然选择。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他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中,就将苏联的主体民族斯拉夫人划定为劣等民族。在希特勒看来,斯拉夫人和犹太人一样,就“不配”生活在地球上,他们应该被杀害、驱逐和奴役。

希特勒《我的奋斗》

因此,在这种这种指导思想之下,从刚开始,纳粹德国对苏联抱以强烈的敌意。而随着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节节胜利,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希特勒,将矛头指向苏联,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第四,苏德必有一战,即使纳粹德国没有进攻苏联,苏联在准备充分之后,也不会放过德国。其实在二战之前,苏联在国际上的名声并不好,俄罗斯人的贪婪也举世闻名。

苏联

虽然沙俄被推翻,苏联成立,但苏联骨子里依然实行着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他们也一直试图恢复沙俄曾经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德国闪击波兰之后,苏德两国共同瓜分波兰,就是最好的明证。

瓜分波兰以后,两个大国领土直接接壤,这也意味着两国再无缓冲之地。因此,两国爆发战争将是迟早的事情,这一点无论是希特勒还是斯S大林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希特勒选择了先下手为强。

第五,希特勒对于德国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也低估了苏联的战斗力、战斗意志和恶劣的气候。自闪击波兰开始,德国的闪击战就震惊了全世界,德国军队也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短短半年时间,德国先后横扫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等大半个欧洲。

德国军队

在德国军队乐观的估计里,进攻苏联也是一场闪击战,他们计划短时间内就消灭苏联军队主力,逼迫苏联投降。而苏联在此之前的表现,也印证了德国的观点。由于大清洗对于苏联军队的严重破坏和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糟糕的表现,都使希特勒和德国乐观的相信,此时的苏联军队不堪一击。

当然,苏德战场最终的结果证明纳粹德国和希特勒显然是错误的。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之后,虽然苏联损失极为惨重,但苏联并没有被一击倒下,反而凭借无与伦比的纵深和动员能力,坚持和德国战斗。

坚韧的苏联军队

而1941年前所未有的恶劣天气也成为苏联最好的朋友。再加上英美等国捐弃前嫌,对苏联进行大力支援,最终使德国军队陷入了苏德战场的泥潭,并导致了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鸢飞九天2018


文史频道第39期之欧洲争霸赛




希特勒进攻苏联,被史学家认为是德国称霸欧洲的转折点。

在进攻英国并不顺利的情况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希特勒铤而走险,进攻苏联呢?

笔者认为,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资源短缺



希特勒看中了苏联的石油,当时德国用于战争的石油,全部来自罗马尼亚。

进攻苏联的斯大林格勒,就是为了南部的油田,如果没有了石油,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就形同虚设。

第二,欧洲霸权



苏联和德国都是欧洲的强国,想要在欧洲做老大,苏联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对手。

当时希特勒认为,苏联经过大清洗,很多将军被杀,苏军已经伤了根基,不会有像样的反抗。

第三,信仰对立



当时的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德国有很多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为了把这个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希特勒决定向苏联挑衅。

希特勒不允许德国有第二种信仰,在他看来德国人信仰纳粹党,是最好的选择。

第四,凡尔赛条约



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遭到了欧洲各国的欺压,国内的百姓对一战战胜国比较仇恨。

他们为了重新获得殖民地,向苏联开战是直接的方式。

第五,种族歧视



希特勒认为,除了德国的日耳曼民族,其他的都是劣等民族。

为了提高人类的等级,效果最快的就是消灭其他民族。

苏联是斯拉夫民族,在希特勒看来是仅次于犹太人的劣等民族。

这个借口让德国进攻苏联,变得冠冕堂皇。

总之,希特勒进攻苏联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了权衡利弊的。

希特勒在苏联折戟沉沙,只能怪他的胃口太大,吃不下苏联这头巨型北极熊。

—End—



文史频道


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举入侵苏联。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德国在没有搞定英国的情况下进攻苏联本身是一件很冒险的决定,意味着不可避免的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而苏联(斯大林)应该就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出现了战略上的轻视和重大失误。

在当时,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那苏联毫无疑问会成为除美国外最大的战争受益者。因为德国会帮助苏联清除掉大部分的竞争对手,这对于当时苏联未来可能的扩张将会非常有利(这又是为什么苏联在正式战争爆发前为德国提供支持的原因)。如果这样,那么苏联和德国未来将不可避免的成为竞争对手。所以,希特勒要先下手为强。

德军在西欧的突出表现给了希特勒自信,同时苏军在苏芬战争时的表现同样给了希特勒可以速战速决的幻想。

在战争前期,德军占据主动。但一系列的指挥和政策失误以及国际的援助为苏军提供了翻盘的机会,最终掀翻了纳粹第三帝国。

如果德国当时在苏联的德军占领区政策灵活一点,号召当地人反对斯大林暴政并建立伪政权(乌克兰当时最可行),那么苏军的反攻将会非常困难。

如果德军真的拿下了苏联,那么希特勒真的就完成了其建立帝国的梦想,德国将会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盘踞欧洲世界大国。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红场阅兵

执着的文科生


猿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捣鼓着进攻苏联这事儿,现在回头来看着实有点扯。当时四个理由,一是苏联有进攻德国的危险;二是苏联对比萨拉比亚的占领威胁到了德国的能源安全;三是通过进攻苏联获取“生存空间”;四是通过进攻苏联迫使英国屈服——我们回头开上帝视角就会发现这四点理由里面也就是第二点还算能够勉强说得过去,别的理由都只能说猿首的思维异于常人。

第一点说是当时的德国陆军的军官团一致判定苏联将在1941年后期向德国发动主动进攻,主要的攻略目标是东普鲁士,尤其是但泽走廊一带。因此与其打防守反击不如主动进攻,先冲进去敲了苏联人的坛坛罐罐,避免自家的龙兴之地被苏联人抢走。这个理由现在来看完全站不住脚,有没有军官团故意给猿首挖坑的因素在里面不清楚。彼时的苏联陆军倒不是因为大清洗弄得毫无战斗力,更多的是因为图哈切夫斯基等人毫无节制和头脑的扩军计划把军队弄的一团糟,从方面军一级到分队乃至班排都极度缺乏专业技能与作战经验,苏芬战争中苏军连旅团一级的进攻都组织不好就是明证。所谓的苏联红军将大批部队部署到边境地区在三德子这帮职业军人看来也许是在构筑攻击出发阵地,没准在苏联人自己看来,完全就是把防线前推而已。

第二点跟第三点理由怎么说呢,有点意思。苏联对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的占领(尤其是非常鸡贼地占据了喀尔巴阡山一带所有的有利地形)确实威胁到了德国的能源安全,但是还是那句话,在红军部队一团糟而德军的战斗力如日中天的情况下,苏联所谓的“威胁”德军的能源安全也就是仅仅停留在“威胁”的层面上,真要它出手去打,毫无疑问还是得交一大笔学费的;至于第三点跑到苏联去给日耳曼民族抢生存空间——这种东西谁当真谁才是真傻。

至于第四点通过进攻苏联迫使大英帝国屈服,这个理由只能说嗯……非常具有艺术家气质。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早期、中期本质上是新兴的现代民族国家对老牌殖民地国家英法两国搞瓜分,重新划分世界的战争,主要内容就是德、日、美、苏怎么给英法两国挖坑,在这其中德、苏其实在豪斯浩弗的框架下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完全可以共同南下嘛,苏联向中东和印度实施攻略,德国向马耳他和埃及实施攻略,大英帝国自然就屈服了。因为苏联利用德国始终拿不下大英帝国的不利因素而抬高要价似乎跟英国穿上了同一条裤子,所以就掉头回去把苏联打了使得英国只能屈服——这个思维路径非常佶屈聱牙,也就猿首这位天纵英才能想出来。

▲老爷子在《帝国的毁灭》中演的确实入木三分


军武次位面


这样讲吧,希特勒并不是计划占领全世界。其实,早在进攻法国的时候,战争的顺利就超过了希特勒的预期。毕竟当时的法国可是世界级的强国。希特勒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他自然清楚一战的残酷。可以说双方投入了数百万的兵力,厮杀了数年仍然没能够使得对方屈服。谁能想到法国🇫🇷竟然如此简单随意的就被拿下来了。

因为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吞并法国原本就需要数年时间。当时的希特勒自然喜出望外。但是问题来了,希特勒如何保证自己的战果?希特勒是希望以英国为首的国家承认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双方能够签订合约。

英国自然不愿意这样干,因为一旦这么做了,德国将有时间对这些占领的土地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未来的德国🇩🇪将会是空前强大的。英国知道自己的实力很难和德国对抗,但是英国人也知道德国人不可能进攻到英国本土。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德国人的海狮计划失败了。虽然空袭让英国损失惨重,但是德国还是并未登上英国本土。英国仍然有资本不承认德国🇩🇪取得的战争成果。

英国还有两个重要武器,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苏联。特别是苏联,由于它和德国关系并不好,特别是在德国在欧洲取得了如此大的战绩,双方自然矛盾重重。为了防备苏联,德国必定要在边境部署大量的军队。这就是使得曾经敌对的英国和苏联因为共同的敌人走在了一起。

这是希特勒要进攻苏联的原因,只有他消灭了苏联,他在欧洲的战果才会得到承认。


历史是什么


希特勒侵略英国失败,是导致其进攻苏联的根本原因。1939年,希特勒下令德军入侵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刚开始,希特勒计划迅速拿下波兰后,随后在西线击败英法联军,迫使英法和谈。然而,法国战役实在是太顺利了,德军很快就占领了巴黎,英军也撤出了欧洲大陆。

这个时候,希特勒就面临两个选择,其一是见好就收,与英国签个停战协定。其二是一鼓作气拿下英国,或者将英国彻底打残,逼迫其投降。事实上,这两个选择,都是要让英国承认德国的霸权,而希特勒自认为德国实力够强,英国人只有妥协的份。毫无疑问,在1940年,英国与德国在外交上的博弈是注定不占优势的,其国内的投降派,也认为无法对抗德国,一直在鼓动和谈。

但是,英国的掌权者早就换成了丘吉尔,英军在欧洲落败,但敦刻尔克撤回了几十万军队,这让英国人有了本钱。丘吉尔是出了名的强硬派,只要是他管事,英国就绝不可能妥协,这是希特勒没有料到的。这样一来,希特勒逼降英国的计划扑了空,接下来只有战争这一条路。然而,德国海军不占优势,空军也没有绝对优势,后来的不列颠战役,德国始终没有拿到制空权,战役落败是必然的。

英国拿不下来,德国就尴尬了。因为英国是当时的世界霸主,虽然是名义上的,但手里攥着海洋霸权,而德国已在事实上被英国给封锁,在欧洲陷入了孤立。如果其盟友意大利能够争点气,在地中海取得点战绩,德国的处境也许能够改善。但是,意大利的战绩并不咋样,德国还需要拿出资源去支援这个队友。如此一来,德国就危险了,因为其资源无法实现自给,时间拖得越久,德国的战争机器就越容易熄火。一旦出现这个局面,希特勒的统治肯定难以维系,德国将再次走向失败。

因此,希特勒不能停,他想要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就必须有战略资源。他放眼望去,貌似只有苏联符合条件,他发动侵苏战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夺取战略资源。但是,希特勒再次低估了他的对手,仅仅4年不到,苏联就彻底埋葬了纳粹德国。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德国和苏联在1939年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在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支持下,代号巴巴罗萨行动启动,300多万轴心国军队偷袭苏联。德国指责苏联策划反对他们,芬兰和匈牙利很快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次突然袭击军事计划预定在1941年底完成对波罗的海地区、莫斯科和乌克兰的占领,最终到达里海格尔斯克 - 阿斯特拉罕线附近。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目标是消灭苏联的军事力量,消灭苏联政府,产生Lebensraum(“生活空间”),通过剥夺当地人口并保证获得战胜德国剩余竞争对手所需的战略资源。

上图是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时的图片

首先要澄清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对立的看法。通过对纳粹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进行了比较,德国和苏联两种政权都与自由派西方政权形成鲜明对比,在意识形态和个人崇拜都很相似,政权体制和运作都呈现出极权主义的特征。

因此,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在意识形态具有相同之处。

主要研究者包括:波兰裔美国外交官和政治学教授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德国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德裔美国教授和政治理论家卡尔·勒夫弗里德里希Carl Friedrich,以及历史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Robert Conquest。

都是用“极权主义”概念来比较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杰出倡导者。他们考虑了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种政权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为什么两者同时突出。

上图是斯大林于1939年在克里姆林宫迎接德国外交大臣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进攻苏联,请看分析:

一、希特勒《我的奋斗》思想体系是根本

1、德国向东扩展安全生存空间的理论

早在1925年,阿道夫·希特勒隐约在他的政治宣言和自传《我的奋斗Mein Kampf》,他将要入侵苏联,声称德国人民需要安全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以确保德国的生存世世代代。

上图是《我的奋斗》1926-1928版防尘套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Mein Kampf声称德国的命运是“转向东方”Ostsiedlung,就像“六百年前”的德国东扩,他统治期间的主要目标是将所有讲德语的人团结成一个领土。

德国东扩是中世纪向东迁徙和定居日耳曼语的民族,从神圣罗马帝国,特别是其南部和西部,到中欧人口稠密的地区,西欧的部分地区和波罗的海地区。受影响的地区大致从北部的爱沙尼亚一直延伸到南部的斯洛文尼亚,并延伸到特兰西瓦尼亚,现代罗马尼亚东部。在某种程度上,德国东扩跟随帝国和条顿骑士团的领土扩张同步展开。

德国境外有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在12至18世纪之间向东迁移之后,大多数这些德国血统的群体在德国境外生活了数百年。大多数居住在中欧和东欧,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俄罗斯的德国人。

因此,进攻苏联是在为生存空间作最终斗争,有人指出,纳粹政策是杀害,驱逐或奴役大多数俄罗斯人和其他斯拉夫人,并在总体规划指导下与日耳曼人民一起重建土地。

当时德国期刊中涵盖了“如何应对外来人口”等主题的文章。

2、雅利安“优等民族”的优越性理论

阿道夫·希特勒鼓吹种族“纯化”和“日尔曼民族” ,即所谓的雅利安“优等民族”的优越性。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同时,书中所述的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将苏联(以及整个东欧)描绘为由犹太人布尔什维克阴谋家统治的非雅利安人(Unrymenschen)(“亚人”)。

非雅利安人是指那些不是犹太人,在纳粹种族理论中被理解为“闪族”的黎巴嫩人,罗马尼斯(也称为吉普赛人,“印度 - 雅利安人”),以及绝大多数斯拉夫人(主要是波兰人,塞尔维亚人,俄罗斯人等),以及大多数非欧洲人作为次等非雅利安人,都是属于被种族消灭的对象。

因此,犹太人和苏联人都被希特勒认为是纳粹的同等敌人,在纳粹的眼中,对苏联的战争将是一场 Vernichtungskrieg(“歼灭战争”),没有道德可言。

二、德国军队被纳粹种族动机宣传洗脑支持进攻苏联是关键

在入侵苏联之前和期间,希特勒纳粹通过电影,广播,讲座,书籍和传单向德国军队灌输反布尔什维克、反犹太主义和反斯拉夫的意识形态,并经常强调苏维埃政权和斯拉夫人的野蛮行为。

种族动机是纳粹意识形态的核心,在策划巴巴罗萨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39年2月10日,希特勒告诉他的军队指挥官,下一场战争将“纯粹是一场世界各地的战争,完全是一场人民的战争,一场种族战争”。

1939年11月2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希特勒就宣布“种族战争已经爆发,这场战争将决定谁将统治欧洲及其世界”。

事实上,军事指挥官陷入了意识形态为特征的冲突,接受希特勒的“雅利安优等民族的优越性理论”,并作为自愿作为参与者参与其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机械化和装甲战闪电战将军埃里希·霍普纳发表讲话的证据,表明巴巴罗萨行动和纳粹种族计划的处理。他告诉第四装甲集团,反对苏联的战争是“德国人民为生存而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即将到来的战斗是“德国人反对斯拉夫人的旧斗争”,甚至指出,“斗争必须以摧毁今天的俄罗斯为目标,因此必须以无与伦比的严酷性进行。” 霍普纳还补充说,德国人正在为“捍卫欧洲文化对抗莫斯科以及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冲击而战”......现在的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系统的信徒都不会被饶恕。

进攻苏联的指挥者德国陆军元帅赫尔曼·冯·布劳希奇Walther von Brauchitsch告诉他的下属,军队应该把战争视为两个不同种族之间的斗争,并且以必要的严厉程度行事。

1941年6月德国第3装甲军在白俄罗斯普鲁兹尼Pruzhany附近的道路上

三、斯大林大规模清洗红军带来苏联军事力量消弱假象的诱惑

斯大林作为一个残酷的独裁者的声誉,为纳粹进攻苏联辩护和对进攻成功的信念做出了贡献。

许多有能力和经验丰富的军官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中被杀,使得红军与德国同行相比缺乏经验。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逮捕了大多数军事最高司令部成员,并在整个军队中进行大规模逮捕,如15名陆军将军指挥官中的13名,9名海军上将中的8名,都被清洗枪毙,罪名通常是捏造的。在1940年至1941年间,他还清除了军队,在战争爆发时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军官。

实际上,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然后在1938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之后,斯大林认识到这场战争迫在眉睫。他试图保持苏联的中立,希望德国对法国和英国的战争能够导致苏联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在军事上,苏联也面临来自东方的威胁,苏联军队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与扩张主义的日本人发生冲突。斯大林发起军事集结,尽管存在缺少军官和急于扩大带来军事训练的不足,红军在1939年1月至1941年6月期间增加了一倍多。

当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苏联拥有大约33,000件火炮,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德国人所拥有的数量。

苏联有大约23,000辆坦克,其中只有14,700辆可以作战。约有11,000辆坦克在西部军区,面对德国入侵部队。希特勒后来向他的一些将军宣布:“如果我在1941年了解俄国的坦克力量,我就不会受到攻击”。

上图朱可夫元帅在1941年9月的莫斯科军事会议上发表讲话

四、希特勒确信一旦德国人在苏联取得胜利英国就会和德国和平的臆想

希特勒认为,英国拒绝结束战争的依据是希望美国和苏联迟早会对德国发动战争。因此,他决定试图加强德国与苏联的关系,或者未能将其作为一个因素进行攻击和消除。1940年11月,进行了谈判,以确定苏联是否会加入三方协议。苏联表现出一些兴趣,但要求芬兰,保加利亚,土耳其和日本让步,德国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指令,准备入侵苏联。1940年中期,随着苏联和德国之间在巴尔干半岛领土上的紧张局势升级,最终入侵苏联似乎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虽然希特勒身边的人员警告说,占领“ 俄罗斯西部 ”会造成“更多的消耗而不是德国经济状况的缓解”,但他预计会有补偿性福利,例如获得大量的劳动力以减轻德国的严重劳动力短缺行业,利用乌克兰作为可靠和巨大的农产品来源,利用强迫劳动来刺激德国的整体经济,并扩大领土,以改善德国孤立英国的努力。

希特勒确信,一旦德国人在苏联取得胜利,英国就会起诉和平,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将利用东方的资源来击败大英帝国。

五、德国盟友支持的配合和对石油战略物资资源的渴望

上图是1936年10月25日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希特勒发动进攻苏联时,配合德国行动的盟国有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匈牙利、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等。希特勒告诉克罗地亚军事领导人斯莱维科·瓦特尼克,将苏联的力量比作成吉思汗的“蒙古人种”威胁欧洲,声称苏联红军正在准备攻击德国人,因此德国发动进攻苏联是作为先发制人的手段。

阿道夫希特勒的首席架构师、德国政府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部长施佩尔艾伯特说,石油是决定入侵苏联的主要因素。希特勒认为,巴库“石油资源对于第三帝国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石油资源的缺乏是为德国军队中的漏洞。


蒋南强读历史


1.苏德战争虽然是德国发起的,但历史上解密证明,苏联在二战中期已经对德国有发动侵略战争的想法,只是德国抢先发动力闪电战。

2.德国军力和欧洲列强对比,德国重陆军轻海空。尤其海军很弱,所以打英国没法封锁英吉利海峡。假如德国有日本的海军,英国将不存在了。

3.德国空军,虽然德国有梅型喷气飞机,走在世界前面。但空军整体一般,打英国的海狮战役又废了一半空军,后期连制空权都没。所以英国打不下,西部战役很焦灼。德国只能把目标对准东方。

4.德国陆军是欧洲第一没有异议。在海空军落后的情况下,闪电战是唯一的输出点了。所以德国选择邻居苏联试刀。因为希特勒明白,苏德迟早有一战,主攻比助守好。

5.最后:德国的闪电战和巴巴罗萨计划都没什么问题。打输苏德战争主要原因是轻敌和恶劣天气。 喜欢的点击关注。互粉。










LY传媒or大杂烩


1.因为希特勒已经横扫欧洲了,放眼四顾,只有苏联算是心腹大患!

2.在德意后来加上日本的邪恶轴心协议中,意大利经略非洲,日本统治亚太,德国把整个欧洲哭给了自己,而在顺利拿下波兰东欧和法国之后,所向无敌的希特勒,战略方向就剩下两个:英国和苏联,一个是西向,一个是东北方向!

3.美国太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就算是到了现在,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常规战争中威胁到美国本土,更何况,那会儿美国还没正式参战。

4.英国,对希特勒来说有点像烫手山芋,他也想打,但当时德军海空军都没啥优势,另外他还得考虑,就算是能拿下英国,对他来说性价比也很低。英国当时之所以坚守,其实就是为了等待美国出手,否则他那里啥玩意儿没有,顽抗个屁啊……

5.那对希特勒来说,就只剩下一个苏联了……要说那个时代也真tmd牛人层出不穷,希特勒、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换任何一个时代,那都是只手遮天、可以改变历史的人物,却偏偏都汇聚在那个时代……

6.所以德国和苏联之间本来是有可能达成默契的(一开始貌似也签了协定),但是两个野心家,那是谁也信不过对方,斯大林对希特勒一直很警惕,那希特勒又哪里敢放心与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瓜分世界……

7.所以,得,还是先下手为强吧……

8.历史的进程一度按照希特勒的如意算盘在进展,但是战争到了最后,还是看综合实力!即便日本不搞珍珠港,美国也是肯定要插一脚的……

9.希特勒,要说也是生不逢时吧……再加上还有墨索里尼和日本这样的猪队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