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的“雞湯”,是怎麼變味的?

羅振宇的“雞湯”,是怎麼變味的?

2019年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如約跟大家見面了。一樣的娓娓道來,一樣的妙語連珠,似乎一切都是原來的味道。在演講上,羅振宇說他從2018年9月22日就開始準備這場演講了,可見他是下足了功夫但是如果他知道這次演講的反饋結果,恐怕會令他大失所望了:沒有刷爆朋友圈和微博的金句——這似乎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幾天之後,對他的負面評論開始漸漸地成為主流,人們把他的演講定義為“中年人的腦白金”——這還不如“雞湯”。

還不過短短一年,羅胖的金字招牌就不靈了,就在最近,羅胖用“健身卡”的例子來回應網上對他的負面評論,從表達中可以看出,雖然是帶著一些玩笑的口吻,但是也能看出憤憤不平的味道。

羅振宇的“雞湯”,是怎麼變味的?

遙想2014年,邏輯思維橫空出世,羅胖“死磕自己愉悅讀者”的“格物”精神,讓他迅速地走紅朋友圈,成為了“知識脫口秀”領域裡的“郭德綱”。羅胖的IP獲得了流量和資本,得到APP應運而生。然而,這兩年,得到APP在火了一陣子之後,迅速地衰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從“朗讀者”變成了“成功學大師”

早期的邏輯思維,是羅胖的金字招牌,節目的內容涵蓋了經濟、文化、社會和歷史等方方面面,觀點的剖析也是基於事實,加上輕鬆幽默的語言風格,使得他的節目比傳統的“知識脫口秀”節目(例如《百家講壇》)更有吸引力,也更符合互聯網的風格。例如談歷史的“岳飛為什麼必須死”,談社會的“為泡妞之成功而讀書”等。節目中,這些相關的書籍被擺放在桌子上,同時也會推薦給讀者——這時候的羅胖,更像是一個“朗讀者”,為讀者拋磚引玉。

很可惜,羅胖沒有堅持下去,這一方面是由於精力的原因,但更有可能是商業化之後所必須做出的妥協。資本不會無緣無故的進入,必定是以贏率為目的的。早期的“朗讀者”,能夠愉悅讀者,卻不能愉悅投資人。所以就誕生了“知識付費”的得到,而羅胖的羅輯思維節目,也慢慢地開始販賣更加“快捷”的“成功學大餐”。例如,“王陽明的心法”這一期,充滿了主觀臆斷和對成功者的赤裸的褒獎;“液晶演義”一連幾期,大談創新——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對商業化成功的推崇。這時候的羅輯思維,可以說,已經失去了多元化的理念,完全是一部“中國式”的“卡耐基成功學視頻版”。

雞湯的保鮮期已過

任何雞湯都是有保鮮期的,喝的時候覺得頭腦裡充滿了能量,但是一旦藥效過了,會有深深的空虛感,慢慢地,會對雞湯免疫,這就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厭惡雞湯的原因。

讓我們看看得到APP上販賣的都是什麼?

羅振宇的“雞湯”,是怎麼變味的?

標榜的都是各種學院,點進去,發現都是各路專家的“雞血演講”。內容充滿著傳播學的套路:

“反常識”:將一個眾所周知的觀點否定;

“常識補充”:將一個常識的前因後果補充完整;

“跨界發散”:將一個道理,套用到新的領域。

這些套路,讓讀者有“得到”知識的體驗。然而真的得到了嗎?充斥著故事和插科打諢,這也許就是得到APP慢慢地墮落成了一個“科普知識版”的“相聲”節目的原因吧。

自媒體的競爭讓“羅輯思維”不在特殊

在自媒體時代,互聯網讓知識的傳播和獲取變得更加容易,同時羅胖“輕鬆幽默”的特點,在更多自媒體人橫空出世的情況下,變得不在那麼突出。

但是羅胖本來還是有優勢的,那就是他串聯材料和演繹觀點的能力。這些觀點由於是他自己思考得來的,具有“獨佔性”,所以是一大優勢,但是由於後期沒有繼續堅持(可能是精力原因),使得他丟掉了“死磕”這一個最大的優勢。

不在“死磕”的羅輯思維最終也會走向平庸。

一個不那麼成功的商人和老闆

最近幾天,得到APP企業內部關於“不發年終獎”的內部信在網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有人說,羅胖將“不發年終獎”忽悠的理直氣壯。這確實是企業管理的一大敗筆。

首先,企業員工不應該成為“販賣情懷”的對象。員工需要拿工資養家餬口,交社保,還月供,而羅胖內部信裡的觀點,是從一個老闆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這種觀點不應該強加於員工。

其次,尊重事實才是老闆應該做的。誠然,互聯網行業有很多詬病,正如羅胖所說,“年終獎是懶政”,暫且認為這一觀點是對的,但是,目前所有企業幾乎都是這麼做的,如果你要在這個行業內招到員工,你不可能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突破這條“潛規則”。

最後,不發年終獎,完全可以用更委婉的理由來安慰員工,而不是用這種類似“教育”和“抨擊”的口吻來推卸責任,發不出錢就許諾未來,畫個餅不是老闆們經常做的嗎?

無論如何,羅胖的羅輯思維有其特色的地方,真的不希望他失敗。但願,羅胖在2019年初的這場風波里找回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