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吳曉波:最成功的“說書匠”


羅振宇、吳曉波:最成功的“說書匠”


這些年的年末,羅振宇老師和吳曉波老師這兩位“知識/內容付費”領域的大V,都會以大型“跨年演講”的形式怒刷存在感,好似淘寶“雙十一”一樣創設了一個屬於他們的年度固定高光時刻。


不過這兩年來,很多人對於兩位老師的演講內容也是譭譽參半。吐槽也是越來越多,包括內容空洞、馬後炮、不落地,等等。


本人不是羅老師和吳老師的粉絲,但出於對研究商業現象的興趣,平日裡還是會關注他們的一些言論。而對於他們的年度演講,更是會認真學習研究下。


個人看法:如果是對於那些平日裡不太關注時政、財經,且相關專業知識相對匱乏的人而言,會覺得他們的演講很新鮮、很有趣,甚至很高大上;


但對於具備一定專業基礎和經驗,且長期關注經濟、產業、投資的人而言,他們的演講是不足用的。先不論實踐指導意義如何,即使僅就知識層面說,其深度也還不如一篇較為深刻的研報和網文。


所以這些年,對於羅、吳二人跨年演講吐槽、批判、嘲諷的大都是財經、投資“圈內人”,而讚賞有加的則多半都是“圈外人”。


這也說明了“出圈”的重要性。在專業的小眾“圈內”,對專業度要求很高,也很難出彩;但是如果能“出圈”,從小眾走向大眾,那專業因素就會淡化,“比較優勢”就會凸顯,包裝、營銷、運作的價值就顯得更加重要。


另外,如果你較真一點,去仔細推敲琢磨羅老師、吳老師的演講,就會發現他們的演講雖然極富語言技巧,同時政治上高度“正確”,充滿了“正能量”,但是很多內容確實不符合事實,在邏輯上也是紕漏百出,要說指導意義更是談不上。


但是其實客觀而言,羅老師、吳老師的本質並不是做嚴謹學術的學者,也不是具備豐富實業與金融投資、運營經驗的企業家,而只是知識/內容的“說書匠”,與“德雲社”的相聲演員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包裝得更高端了些罷了。


他們的“半吊子財經碎片+多口味心靈雞湯”文化產品能帶給我們的,也只是一些茶餘飯後受用的財經段子,以及讓人“聽聽很感動,想想很激動,最後一動都沒法動”的所謂“趨勢”和“策略”。


不過他們在商業上,或者更具體的在所謂“知識/內容運營”方面是成功的,而且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僅僅是“跨年演講”這樣的秀場,光門票收入保守估計就有一兩千萬,更不用說還有大量的廣告收入。


存在即合理。作為普羅大眾,平日裡也不可能關注思考那麼多財經問題,聽聽羅振宇、吳曉波們的演講也無妨,權作消遣,只是千萬別太當真,不然就麻煩了。


而作為“說書匠”,適度包裝可以,但千萬也別因為粉絲如雲和商業上的成功而自我陶醉,誤以為自己真是“財經專家”或是可以“指點江山”的“預言家”、“知識教主”。不然就裝過頭了,最終效果也會適得其反。


其實,市面上很多的大V和專業人士,在專業水準上遠超羅、吳二人,但是沒辦法創造像他們那樣的個人IP和類似“跨年演講”那樣的大型秀場。


因為在如今這樣的流量時代,“知識/內容付費”需要基於大平臺、可持續的知識/內容產品產出,這要基於龐大的運營團隊進行長期、綜合的開發運營和大眾化營銷。


而一般的大V,即使在專業水平上頂尖,但是缺少“邏輯思維”、“吳曉波頻道”這樣大型的、成熟的運營平臺,很難導入覆蓋大眾的流量,“跨年演講”這樣的大型秀場自然是辦不起來的。


從這個角度說,“跨年演講”的確也是比較純粹的生意,內容本身似乎也並不重要了;而羅、吳二人確實也是成功的“說書匠”、生意人。


對於“說書匠”、生意人,我們對其內容產品的要求似乎應該降低些。


因為聰明、精明如羅、吳,自然是知道內容本身不是他們贏得市場、賺取利益的關鍵;能夠在包裝、營銷上多下功夫,讓他們的“知識/內容”產品貼上“高端圈層、高端消費”標籤,才是核心要點。


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喜歡“高端圈層、高端消費”的“沉浸式體驗”的客群為他們的產品買單。除非哪天因為某種原因,類似“跨年演講”這樣的秀場落到了鄙視鏈的下游——“你居然去看這種層次的東西,太low了吧”,才會影響到他們的流量。


下面,我們來簡單回顧下羅老師、吳老師2020年的“跨年演講”。受限於個人水平,只能比較膚淺地嘗試理解兩位大師的演講。


先來看羅老師今年主題為“基本盤”的演講。


早些年,羅老師最喜歡講“預測”,但是羅老師這些年高度看好的諸如黃太吉、樂視、暴風、OFO等公司相繼出現問題後,他也開始“出言謹慎”,今年改講“基本盤”。


羅老師就是喜歡搞新詞,語不驚人死不休,“基本面”就“基本面”,非要說是“基本盤”。


後來一想羅老師的臉盤,明白了,“盤”是為了說明大啊。笑言。


按照慣例,羅老師的演講還是以“心靈雞湯”開場,這回找的是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案例。


羅老師講到“他是一個在世上留下了很多座紀念碑的人。但是,你如果去讀他的傳記,會發現,幾乎他的每一個建築作品,在當時都面臨責難和挑剔,都是歷經千難萬險才來到時間的。”


但事實是,貝聿銘的作品除了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有些爭議外,其他總體還是為大眾所普遍接受的,不存在那麼多的艱難。


羅老師“為賦新詞強說愁”,裝失敗了。


或許也是他的文案團隊不用心,根本沒好好看過貝聿銘傳記,找了個二手資料就隨便引用,給咱們羅老師挖了“坑”。


接下來,羅老師開始各種“抖機靈”操作,蹦出“做事的人”、“躬身入局”、“攀巖模式”、“苟且紅利”等一系列包裝得有些尷尬、粗糙的概念,然後用經典的“羅氏語言”囉嗦了半天,但是沒多少實際內容。


或許也是覺得“心靈雞湯”不足以撐四個小時的場面,接下里羅老師搬出的是“專業人士”,包括經濟學家、金融學家、投資人、教育學家、科技產業專家、國際政治專家等,來論證中國經濟的所謂“基本盤”。


面對不斷下行的經濟,說好了不符合事實,說差了政治不正確。智慧 如羅老師,用了非常平衡的講述方式,首先定調“我輩正處於一個持續上升的通道中”,再稍微列舉了諸如汽車銷量下滑、暴雷等負面例子。


但隨後,主題還是展示中國經濟“基本盤”的“正能量”:極其完備的基礎設施、全球最大的供應鏈體系、世界最大的統一市場、從未中斷的文明共識、國際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


然後是幾個市面上的老段子:“北大屠夫”陸步軒、“老乾媽”陶華碧,論證這個時代機會多多;以及羅本人經常用的幾個老話術:“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我因看出了風暴而激動如大海”。


接下來談消費,也是“激動人心”,說“最大的供給,最大的需求,最快的效率提升”都集中於這個國家。


然後羅老師對中國消費市場的機會作出超級的“頂層設計”:用完善的物流等“新基礎設施”、民族風的 “中國紅利”,來“創造一個世界級品牌”。聽起來,中國品牌稱霸世界指日可待。


談到“錢從哪裡來”,羅老師大概是吸取了前幾年推介的P2P暴雷的教訓,今年先是引用了研究數據:2018年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有73%來自於勞動所得。


同時也不再建議存P2P賺取超額收益了,而是非常保守地推薦由他們“跨年演講”的贊助商銀行來打理,以賺取穩健的投資收益。


然後又是“雞湯時間”,用育兒嫂、賣房、賣保險等案例來說明“人和人的連接”對業務和賺錢的重要性。


隨後第五部分談教育,從讚揚他們這場“跨年秀”的總指揮的“跨組織翻譯和組織”說起,大談教育要“讓課程對接真實世界的挑戰”。


對於“教育要接地氣”這樣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羅老師著墨甚多。或許是因為有為數不少的贊助商需要引出,而教育話題算是一個“萬金油”,可以塞的東西很多。


再往下是純粹“民族主義時間”,主要談“中國創新會被美國卡脖子嗎?中國製造會被替代嗎?”。結論當然是不用多思考的,自然是“不會、不會、不會”。


羅老師的列舉案例和論證邏輯也並無新意,無非華為、5G、中國規模、中國網絡、中國速度之類這一年我們已經聽出老繭的話術。


最後,羅老師意猶未盡,宣佈今年從大年三十下午兩點半開始,一直直播到大年初一凌晨零點三十,要辦一個“知識春晚”,顯然是要解救那些還沉迷央視“春晚”們的人們於愚昧之中。


我們再來看下吳老師本年度的主題為“預見2020”的“跨年演講”。


相對於羅老師4個半小時的演講,吳老師的演講就要簡短得多。


作為“預測大師”,吳老師演講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講2020年的“八大趨勢”。但不要誤會,他將的很多趨勢其實跟2020年沒多少關係。


第一部分“待浪再起,韌新考驗”,講中國進入“小康社會”後的“產業轉型、消費升級、社會公平”。


談到產業轉型,吳老師頗有魄力地說“那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必須要加速離開這個國家”,不知道中國這麼龐大的勞動人口他準備怎麼安排就業?


隨後他舉例1980年的美國,同樣面臨滯漲,以及產業轉型、消費升級、社會公平等問題,後來通過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擺脫了經濟困境。


談到這裡,不知吳老師是真的不懂經濟歷史,還是為了突出互聯網以及引出後面的“第四次浪潮”才這麼說。


現實的情況是,美國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走出“滯漲”,主要依靠的是里根政府放鬆對市場的管制、控制貨幣發行和減稅降負等政策調整。


而互聯網對經濟發揮實質性作用,那是克林頓1993年推行“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之後的事情了。


接下來吳老師要想說的是“第四次浪潮”可以讓中國經濟擺脫困境。所謂這次浪潮,也不是新東西,無非這些年耳熟能詳的物聯網、互聯網、新材料、能源革命、醫學革命、新金融、人工智能、智能汽車、航天航空等等領域的創新與革命。


吳老師的主要貢獻,是給這次浪潮取了個名字,叫“科技智造時代”。然後開始吹泡泡:因為中國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所以第四次浪潮所可能發生的硬件革命和應用性革命在中國。


那這個經濟冬天怎麼辦?吳老師依舊有包治百病的藥:創新啊!


對於真刀真槍的2020年經濟和股市預測,聰明的吳老師不敢妄言,而是以經濟學家調研結果名義表示:2020年的經濟和股市會好些。這樣預測準了是功勞,預測錯了也不是他的責任。


第二部分談“國貨運動,方興未艾”,“漢服”又被搬出來,與羅老師的“中國李寧”有得一拼,然後再配以經典的“吳氏煽情”——“我們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在此刻被喚醒了”。完美!


第三部分談“供應重構,產銷分離”。內容相對老套,還是物聯網、供應鏈那套,主要亮點是吳老師拍胸脯的表態: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在過去的四年多時間裡,在全球的製造業和生產車間中,中國是被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得最為徹底的車間。


第四部分是談“體驗經濟,美好爆發”。這部分比較簡單,主要說了線下書店、遊輪等“體驗經濟”,案例陳舊,比較喜歡的還是吳老師在這部分最後那句文藝範的煽情語: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第五部分談“硬科技催生慢哲學”。吳老師從“馬桶蓋”談起,說馬桶蓋四年新增了106個發明技術,看到正在進行“中國式的創新”。


本來以為他要誇耀一下中國的創新,結果他話鋒一轉,說“2020年,中國會進入硬核創新的慢時代”,算是意識到了企業的持續研發、量產、需求創造等方面的能力問題。


第六部分談“快公司面臨期中考”。這部分內容也不多,主要就是批判了下一窩蜂上的“PPT造車”。


第七部分談“資本市場回暖可期”。吳老師雖然多次聲稱“從不炒股”,主要個人投資就是“每年買一套房”。但是作為靠財經混飯吃的人士,資本市場總是不得不談的問題。況且,經驗歸經驗,演講歸演講,改講則講,不妨事。


但這部分確實只有些政策羅列之類的東西,沒多少有價值的論證與結論。無非是政策鬆綁、市場開放什麼的。


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吳老師還在這部分談到“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可以說是全球發展得最好的”,羅老師聽到這句估計會竊喜自己上岸了。


而對於明年的理財市場趨勢,本來是一個非常希望他闡述的領域。結果他可能覺得壓力大,就引述了市場上某財富公司的十二個字完事:監管趨嚴、剛兌退場、多元配製。


第八部分談“奧運激盪,5G熱潮”。沒多少東西,主要就兩點:體育復興帶來運動服飾品牌的復甦式增長,未來的十年將是5G信息革命和科技智能時代。


OK,吳老師的演講就這麼多了,要想再聽可能要加錢了。應該說,就本次“跨年演講”而言,羅老師的文案創作團隊要比吳老師的用心得多。


Anyway,在這經濟、投資的冬天,能免費喝點羅老師、吳老師奉送的“雞湯”、打點“雞血”,獲得片刻溫暖放鬆下,也不是壞事。


只是清醒之後,我們還是得面對這個世界的真實艱難與困苦。

注:以上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轉載者或平臺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