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回孃家,親戚稱呼全攻略!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那麼為什麼大年初二要回孃家呢?

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孃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岳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孃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孃家。

中國古代有男尊女卑的講究,婦女地位很低,出嫁從夫,過年時女方必須在婆家過,這是規矩。如果女兒想給自己父母過年,只能等到初六以後。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男女平等觀念的萌芽,女方初一待在婆家,初二就要馬上回孃家拜年,這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上升。

親戚稱呼全攻略

隨著人們開始出門,年度大戲「走親訪友」也正式上演,面對著家族聚會,七大姑八大姨相聚一堂,如何開口叫人卻讓如今的“80後”“90後”們相當頭疼。

特別是孩子剛會說話,要開始張嘴喊人了。如果孩子拽著你的袖口,問“媽媽的舅舅應該叫什麼”……

下面小編給你奉上一份親戚稱呼全攻略,讓你面對各路陌生親戚,都能從容應對。

正月初二回孃家,親戚稱呼全攻略!

入門篇


正月初二回孃家,親戚稱呼全攻略!

中級篇


正月初二回孃家,親戚稱呼全攻略!

高級篇

有了這份“親戚稱呼”全攻略,這個春節叫人再也不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