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温馨提示:本文约5700字,配图22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1942年2月27日,日本陆海军发动的“兰印攻略”的最后一战——爪哇战役正渐入高潮。当天下午,在爪哇南岸港口芝扎拉以南海域,一艘美军战舰正在死亡边缘痛苦地挣扎着。它在之前的空袭中被日军炸弹连续命中,陷入无法控制的进水和火灾之中,在水火交攻的煎熬下耗尽了生命气息。随着弃舰令的下达,在荷属东印度战役中沉没的盟国舰船的长长名单上又增加了一个名字。它的战沉噩耗被淹没在东印度沦陷的悲凄氛围中,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但是每一个熟悉美国海军航空史的人都应该记住它的名字:美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Langley,CV-1)。

航空先驱舰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发源于英国,在经历了早期各种稀奇古怪的载机军舰改装后,英国海军于1918年将客轮“罗索伯爵”号改装为历史上第一艘采用直通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堪称航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大洋彼岸,最早实现陆基飞机在军舰上起降的美国对于寻求新型载机军舰的热心程度丝毫不亚于英国。1919年12月,美国海军选定“木星”号运煤船(Jupiter ,AC-3)作为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改造对象。在改造过程中,曾参与设计“百眼巨人”号的英国造舰专家斯坦利·古多尔为美国同行提供了大量资料,最终奠定了美国航母鼻祖的平甲板形态。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兰利”号的最初形态:美国海军“木星”号运煤船,于1913年4月建成服役。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1921年在诺福克海军船厂接受航母改装的“木星”号,在改装完成后将重新命名为“兰利”号。

1922年3月,“木星”号的改造工程在诺福克海军船厂结束,被重新命名为“兰利”号,其新舰名源自美国天文学家、发明家和航空先驱者塞缪尔·兰利,名列美国海军航空母舰舰种下的第一号战舰。与“百眼巨人”号一样,“兰利”号为无舰岛的平甲板型航母,其舰桥位于飞行甲板前部下方,动力系统采用美国特色的涡轮电力推进装置,航速15节,动力区划在舰体后部,因此烟道布置相对容易,在左舷后部设置了两座起倒式烟囱。“兰利”号的标准排水量12900吨,满载排水量14100吨,舰长165.2米,舰宽19.9米,吃水7.3米,飞行甲板长162.8米,宽19.5米,距水面高度17米,由13个单柱桁架支撑,装有一部飞机升降机和一部弹射器,飞行甲板下方设有单层机库,船舱内也可收纳部分舰载机,可搭载33~36架飞机。“兰利”号的自卫武备为4门127毫米平射舰炮,没有任何防空武器。“兰利”号是美国海军第一艘平顶船造型的军舰,酷似大篷车,因此被飞行员赋予“大篷车”的绰号。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美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的侧视线图,右上角是该舰舰徽“大篷车”。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1927年在海上航行的“兰利”号,甲板上呈纵队排列着11架舰载机。

“兰利”号服役后,作为美国航母的开山鼻祖为摇篮期的美国海军航空战术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22年10月,“兰利”号完成了美国海军历史上首次航母舰载机起降试验,同年11月又进行了首次弹射起飞舰载机的试验。除了承担各项试验项目外,“兰利”号同样是孕育美式航母航空作业规则的温床,著名的甲板系留作业方式就是在“兰利”号的甲板上诞生的。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1922年10月,“兰利”号进行航母舰载机降落试验,1架双翼教练机即将降落在该舰甲板上。

从1924年开始,“兰利”号参加了著名的“舰队问题”演习,其价值在美国海军完善航母战术运用的尝试中显露无疑,“兰利”号搭载的舰载机一次次执行预定的演习任务,让美国海军逐步认识到航母作为独立的打击力量将对未来海战产生决定性影响,将从依附于主力舰队,承担侦察、防空任务的辅助力量逐步转变为最具威力的主战力量。与此同时,“兰利”号还是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平台,一只只美利坚海鹰正是从它的甲板上展翅高飞,成为列克星敦级大型航母的中坚力量。总而言之,“兰利”号是美国海航当之无愧的先驱舰。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1929年,美国海军最早的3艘航母在普吉特湾海军船厂罕见同框,至上而下分别是“列克星敦”、“萨拉托加”和“兰利”号。

随着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兰利”号与后续新锐航母的性能差距迅速拉大,但是“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兰利”号并未卸甲归田,于1936年进入加利福尼亚的梅尔岛海军船厂,被改装为水上飞机供应舰(AV-3)。在此次改装中,其前部飞行甲板被拆除,保留91米长的后部飞行甲板,用于储存和修理飞机,原用于储存飞机的货舱改为仓库和住舱,为了加强防空能力,增设了4门76毫米高射炮。1937年2月26日,“兰利”号改装结束,以全新的舰容加入航空巡逻舰队,在美国西海岸执行巡航任务。1939年1月至7月,“兰利”号调入大西洋舰队,随后再度返回太平洋,开赴远东地区,于9月24日抵达菲律宾马尼拉,编入太平洋舰队,最终迎来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1937年改装为水上飞机供应舰的“兰利”号,可见其前部飞行甲板被拆除,保留了后部飞行甲板。

爪哇风云急

1942年2月中旬,开战以来势如破竹的日军基本完成了对荷属东印度的外围作战,准备从东西两侧合击东印度殖民地的心脏爪哇岛。2月18日,日军第2师团从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金兰湾起航,驶向爪哇岛西岸的万丹湾等地;2月19日,日军第48师团从菲律宾乐和港出发,航向直指爪哇岛东岸的克拉甘,两路日军犹如铁钳夹紧爪哇。

在日军兵锋将至的危机时刻,英美澳荷联军在混乱情势下努力加强爪哇的防御,在各项措施中最受重视的是陆基航空兵力量的强化,被认为是关乎爪哇能否守住的关键。最初,盟军尝试让补充飞机从澳大利亚后方基地直接飞往爪哇,但盟军战机普遍航程较短,必须在帝汶岛中转加油,而帝汶岛的古邦机场设施简陋,起降困难,经验不足的飞行员极易发生事故,导致不必要的非战斗损失。而且,日军于2月21日登陆帝汶岛,彻底切断了这条空中通道,这样只剩通过舰船海运飞机这一途径可以利用了。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飞机运输任务对于“兰利”号来说并不陌生,这是1938年该舰运送飞机时的留影,在后部飞行甲板上停满飞机,拆解的机翼整齐堆放在飞行甲板前部。

海运飞机需要有合适的飞机运输舰,而普通货船不适合担负此类任务,经过排查后盟军选定了“兰利”号担此重任。在战争爆发时,“兰利”号于12月8日启航前往巴厘巴板规避日军进攻,又于1942年1月1日转移到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编入ABDA联合舰队,协同岸基航空兵执行反潜巡逻任务,直至1月11日接到飞机运输任务。该舰奉命驶往弗里曼特尔,在那里将美国远东空军第13驱逐机中队的32架P-40“战斧”战斗机装载上船,这些飞机原本计划在达尔文装船,因为运输条件不足才转移到弗里曼特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P-40是以整机备战状态上舰,只要登岸即可升空作战。如果“兰利”号依然保持航母状态,P-40甚至有可能直接起飞执行防空任务,或许可以避免后来的悲剧,但是只剩一半甲板的“兰利”号无法起降陆基飞机。此外,另外27架P-40被分解后装上“海上女巫”号运输舰,两舰于2月22日从弗里曼特尔启程,加入由墨尔本驶向锡兰的MS 5护航船队。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1940年8月,“海上女巫”号运输舰航行于澳大利亚水域。

航路多变幻

按计划,当MS 5船队航行到巽他海峡西南方科科斯岛附近时,“兰利”和“海上女巫”号将与船队分离,在轻巡洋舰“菲尼克斯”号护航下驶向芝扎拉。但是,ABDA舰队新任司令荷兰海军中将赫尔弗里希已经被日军的闪电攻势压迫得难以喘息,要求两船立即与船队分离,直接驶向目的地,预计2月28日抵达,它们搭载的59架P-40俨然成为拯救爪哇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由于时间紧迫,赫尔弗里希没有将计划变更电告芝扎拉港海军指挥官格拉斯福德将军。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1942年2月,美国海军“休斯敦”号重巡洋舰停泊在芝扎拉港,该港是“兰利”号最后航程的目的地。

由于日军攻势迅猛,海运飞机的风险正直线上升,相较于设施完善的巴达维亚和泗水,航空设施颇为简陋的芝扎拉被选定为目的地港,唯一的理由是位于岛屿南岸,相对安全。以当时的形势,任何舰船要绕过爪哇岛前往北岸的巴达维亚和泗水,都无异于往日军刀口上撞。为了能够接收即将运到的飞机,芝扎拉的荷兰人和美国人都被紧急动员起来,修缮机场设施,因为当地人为了躲避战祸早已逃往深山,只能由西方人亲自动手,在有限的时间里砍伐树木、清理房屋、拓宽道路,改建简易跑道,工程截止日期就是“兰利”号抵达的日子,这在当地已是公开的秘密。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后的“兰利”号侧面照片,保留的飞行甲板不足以供飞机起降。

2月23日,“兰利”号再次接到改变计划的急电,在一夜的煎熬后,赫尔弗里希仍然觉得让两艘船于2月28日清晨同时到港还是太慢了,尤其是“兰利”号上那32架整装待发的P-40简直被视为左右胜败的神器,早一刻到达就能多一分希望,日本人动作很快,他必须更快。于是,赫尔弗里希要求“兰利”号先行加速前往芝拉扎,力争在2月27日下午抵达并开始卸载飞机。此时,爪哇以南海域尚未发现日军舰船,运气好的话冒险有可能成功。赫尔弗里希将计划告知了格拉斯福德将军,并得到后者的支持。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1941年底,驻荷属东印度的荷兰海军PBY-5“卡塔琳娜”巡逻机侧视线图。

根据新的命令,“兰利”号告别“海上女巫”号先行前进,随后三天平安无事,直到2月26日下午又遇到新情况。2架荷兰海军“卡塔琳娜”巡逻机在该舰附近海面降落,将一个消息告知“兰利”号舰长麦康奈尔上校:1300吨的荷兰布雷舰“威廉·范·德·赞恩”号正从20海里外赶来与“兰利”号会合并为其护航。按照原计划,将为“兰利”号护航的是从芝扎拉前来的美军驱逐舰“埃德索尔”和“惠普尔”号。在思索片刻后,麦康奈尔决定不与航速缓慢的荷兰布雷舰会合,单独驶向芝扎拉,以争取时间。

此后不久,“兰利”号老化的锅炉出现故障,导致航速下降至10节,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26日晚间,“兰利”号收到由格拉斯福德拍发的电报,再度告知荷兰布雷舰将为“兰利”号护航,迫使麦康奈尔下令改变航向寻找荷兰友舰,然而直到2月27日上午7时20分,“兰利”号都没有看到“威廉·范·德·赞恩”的影子,倒是意外地发现了“埃德索尔”和“惠普尔”号,三舰会合后一起驶往芝扎拉,可是“兰利”号很快要为之前浪费的时间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灾祸从天降

2月27日上午,天气晴朗,高空中飘浮着少许流云,微弱的东北风拂过海面,波澜不惊,是非常适合航海的好天气,但对于“兰利”号舰员来说却糟糕至极,因为晴好的天气也意味着很容易被日军飞机发现并遭到空袭。对空警戒哨紧张地观望着海天线,此时“兰利”号距离芝扎拉已不足100海里,所有人都祈祷不要暴露行踪,然而运气显然不在美国人一边。上午9时前后,一架不明飞机出现在舰队视野内,麦康奈尔意识到那可能是日军飞机,于是向格拉斯福德将军紧急求援,要求派出战斗机提供掩护,却全无回音,实际上爪哇全岛当时处于值班状态的战斗机仅有15架,无力出动支援。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航空队的一式陆攻机群飞向战区,陆攻部队是战争初期日本海航的精锐部队。

正如麦康奈尔所担心的,那架飞机正是由巴厘岛登巴萨机场起飞的日军巡逻机,隶属于日本海军第二空袭部队。该机于8时50分发出侦察报告:“发现敌大型舰1艘、小型舰2艘,位于巴厘岛265度方位,距离368海里,敌航向230度,航速10节。”接到报告后,登巴萨机场随即开始出击准备,首先起飞的是15架零战,任务是夺取制空权,为后续攻击机编队扫清障碍。随后,高雄航空队的16架一式陆攻在足立次郎海军大尉指挥下依次升空,地勤人员在跑道附近挥帽送别,它们是执行攻击任务的主力。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在2月27日为“兰利”号护航的“埃德索尔”号驱逐舰,该舰于3月1日被日军击沉。

11时40分,“埃德索尔”号的瞭望哨大声报警:“敌机来袭!”与此同时,足立大尉也发现了美军舰队,2艘驱逐舰在前,“兰利”号在后,组成倒品字型反潜阵型航行在平静的海面上。足立大尉毫不犹豫,立即下令发起攻击,目标锁定最大的“兰利”号。在“兰利”号上,日军机群刚出现,战斗警报就响彻全舰,全部防空武器指向敌机来袭方向,两艘驱逐舰也全面戒备。

最先发难的是由楠畑义信海军大尉率领的中队,它们从4500米高度进入轰炸航线,向目标接近。美舰全力开火,试图干扰日机的瞄准,但稀疏的防空火力效果不佳。麦康纳尔舰长紧盯着日机的飞行轨迹,做好机动规避的准备。楠畑大尉的中队以三机一组轮番投弹,而在日机即将抵达投弹点前,麦康奈尔舰长就下达了全速右急转的舵令,导致日机投下的炸弹全部失的,落在距离舰首左舷约30米处,激起一簇簇高大的水柱,爆炸冲击波剧烈震动着“兰利”号,但并未造成严重损伤。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日军一式陆攻三机编队飞行的彩图,三机编队是陆攻执行攻击任务时的标准战术编队。

看到楠畑队失手,足立大尉率领本队亲自上阵,然而第二次攻击再次被“兰利”号以漂亮的急转向避开了,也有资料称足立队发起的第二次攻击只是佯攻,并未实际投弹,意在摸清“兰利”号的规避动作。在观察了目标动向后,足立迅速组织起第三次攻击。这次日军改变了战术,在抵达预定投弹点时并未投弹,而是跟踪“兰利”号的规避航线,对攻击路线进行修正,再行投弹。“兰利”号毕竟是一艘服役近三十年的老舰,航速也仅有10节,终于避无可避,陷入日军炸弹的夹叉之下,在军舰前后左右窜起一道道水柱,最终一枚炸弹在飞行甲板前部炸响,紧接着又是四声爆炸,表明至少5枚炸弹直接命中!根据记录,“兰利”号的中弹位置为飞行甲板前部1枚,升降机附近2枚,舰体左舷1枚,飞行甲板中部1枚,另有3枚近失弹。也有资料称“兰利”号被命中6枚炸弹,包括3枚250公斤炸弹和3枚60公斤炸弹,造成16人死亡。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兰利”号遭遇空袭时的现场照片,一枚日军炸弹在舷侧激起高大的水柱。

足立大尉事后回忆,在第三次攻击时美军护航舰的防空火力非常猛烈,同时机上无线电员截获了“兰利”号的明码求救电报。由于担心遭到从芝扎拉方向赶来的盟军战斗机的拦截,足立没有恋战,率队在战场上空盘旋一圈后向巴厘岛返航。但是,“兰利”号的苦难尚未结束,日美双方的记录都声称在陆攻队撤出后,制空队的零战又低空扫射了已经燃起大火的“兰利”号。

碧海葬老兵

5~6枚炸弹给“兰利”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飞行甲板上停放的飞机一架架被点燃,大火也在甲板以下肆虐蔓延,消防总线已经报废,舰体开始进水并产生了10度左倾,任何一艘同类舰船在遭遇如此程度的损害后都很难全身而退,但是麦康奈尔和他的舰员们并不打算放弃,仍竭尽所能挽救“兰利”号。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遭遇重创后,“兰利”号瘫痪在海面上。在损管失败后,驱逐舰正准备靠近该舰撤离幸存舰员。

在舰长指挥下,损管队展开抢修作业,进行灭火和堵漏,起火的飞机也被推到海中,麦康奈尔还尝试将军舰搁浅在爪哇岛海岸。然而,海风助长了火势,导致灭火工作归于失败,堵漏作业也未能达成预期效果,海水漫进轮机舱,舰体倾斜加剧,抢滩搁浅的企图也因为操舵系统失灵和磁罗经被毁而难以实现。为了预防军舰突然快速倾覆的情况,麦康奈尔下令释放救生艇和给救生衣充气,但被部分舰员误解为弃舰,不少人开始跳海逃生,情况更加混乱和失去控制。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在弃舰后,美军为了防止“兰利”号落入日军手中,对其进行了自沉处理,图为“惠普尔”号发射的鱼雷击中该舰舷侧。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为“兰利”号送终的“惠普尔”号驱逐舰在20世纪20年代的留影,该舰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

13时32分,弃舰令正式下达,“兰利”号迎来了命运的最后时刻,在无线电室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后,幸存舰员开始撤离,麦康奈尔舰长在确认密码设备被彻底破坏后才离开岗位。为了避免“兰利”号落入敌手,在人员全部撤离后,“惠普尔”号发射了9发102毫米炮弹和2枚鱼雷,将其击沉。“兰利”号的沉没位置在南纬8度51分,东经109度2分,距离芝拉扎仅有64海里。但是,这并不是悲剧的终结,“兰利”号的幸存者以及获救的陆军飞行员在几天后搭乘“佩科斯”号舰队油船和“埃德索尔”号驱逐舰向澳大利亚撤退途中遭遇日军飞机和军舰的截击,于3月1日被双双击沉,大多数人不幸遇难。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兰利”号沉没位置。

“兰利”号的沉没标志着盟军试图加强爪哇岛航空战力的最后努力宣告失败,该舰也是太平洋战争初期在东南亚战区被日军陆攻部队击沉的第三艘大型作战舰艇,日本海军在战前锤炼的精锐陆攻部队继马来海战后再度让盟国蒙受重创。血的教训表明,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大型舰艇在昼间航行时面对空袭是何等脆弱。值得一提的是,纵观各海军强国历史上的航空先驱舰的命运,包括日本的“凤翔”号,英国的“暴怒”、“百眼巨人”号,法国的“贝亚恩”号,全都幸存到二战结束,“贝亚恩”号更是福寿绵长,直到1967年才解体,唯有“兰利”号葬身战火,长眠海底,想来不禁让人万分唏嘘。

《战舰》大篷车之死:美国海军航母先驱“兰利”号的决死之战


■ 1930年3月的“兰利”号,作为美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它的功绩永垂史册。

谨以此文纪念美国海军航空先驱舰“兰利”号战沉77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