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湖南的冬天寒冷阴湿,淫雨霏霏。但公园里依然可以看到坚持“晨练”的人群,大街上依然有穿着短裙皮靴的时尚女,还有不打伞一溜烟从身边跑过去的年轻人。

毛毛雨,不打伞可以吗?冬季养生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注意饮食起居过好这个冬天?湖南中医附一心血管病科谭超副教授为大家解析。

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谭超副教授介绍:《灵枢•天年》中黄帝问大医岐伯,人“不能寿终而死”的原因。岐伯回答:“薄脉少血,其肉不实,数中风寒……故中寿而尽也。”

其中“数中风寒”便是人类早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黄帝内经》中又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季节,要注意预防不同的贼风,也就是《上古天真论》中说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冬季为四时之末,寒冷,就是冬天最大的特点。在这样的季节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自然界中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以待来年春天的生机。冬季人体的特点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一样,阴阳消长代谢相对缓慢。

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谭超副教授解释,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二是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不要暴露肌肤,防止冻疮、冻伤。

“早卧晚起”是为了防寒、防冻, “必待日光”是因暖阳可以散寒, “去寒就温”是要取暖可以驱寒, “无泄皮肤”是靠多穿衣服可以御寒。因此“避寒”是冬季养生首先要做到的事。

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谭超副教授认为:冬季人们除了“避寒”,还要学会“驱寒”、“祛湿”。

为什么要驱寒祛湿呢?因为“寒气”常会趁我们不注意侵袭人体,危害健康。中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可以导致痛、呕、吐、泻等多种疾病,再者寒性收引,最易凝滞血气,可以引起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

湖南冬季多雨,湿邪常会随着寒气一起入侵人体,湿邪也是阴邪的一种,其性重浊,易袭阴位,易损阳气,还最易伤脾,冬天里冒雨涉水,湿医裹身是最容易感受寒湿引发疾病的,因此冬季出门外面下着雨,最好带把伞,哪怕是毛毛细雨,也不可大意。

若是不小心感受了寒湿,该怎么驱寒祛湿呢?谭超副教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运动祛寒湿

中医学里有这样的说法“动能生阳”,“久卧伤气”。冬天我们不用做剧烈运动,只要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

运动过程要包括热身-运动-放松三个阶段。在运动过程中让自己微微出点汗。适量运动,可以改善机体的脏腑功能,在驱寒同时让湿邪通过汗水排出体外。人们还可以选择冬季室内健身“三搓”:搓手、搓脸、搓脚。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冬天尽量不要晨练。

因为在早晨,人们的血压及心率往往呈现逐渐升高加快的过程,一个晚上没喝水,血液的黏稠度也高,早上身体的各种耐受阈值都很低,加上天气湿冷,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明显升高,因此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下午、傍晚,是一天之中最佳的运动时间。

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饮食祛寒湿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是冬天的应季蔬菜,孔子就曾说过“不时,不食”,意思就是说不是当季的菜就不吃。

冬天吃萝卜有哪些好处呢?冬天天气寒冷,人们往往吃得多、动得少,体内容易生热生痰,经常吃萝卜,可以消谷食、去痰癖、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而且萝卜属土,根据中医五行归五脏理论,萝卜可以利脾胃、益中气。冬天不妨煮一锅雪白的鲫鱼萝卜汤,既营养又养生。

寒冷的冬季,不少人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女性更容易畏寒怕冷,有时还伴有倦怠乏力、容易感冒伴有肠胃不适等症状。这些情况很可能是脾气亏虚,经络不通的表现。

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建议大家可以喝一点黄芪生姜红枣汤,此汤具有益气健脾暖胃祛寒的功效。其中黄芪大补元气。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充足就能助我们抵御外邪的侵袭。生姜既能发表散寒,又能辛开津道,在祛寒同时还能刺激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助消化。红枣健脾养血安神还养胃。

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薏苡仁也就是俗称的薏米,是大家熟悉的祛湿药。薏苡仁有两种用法即生用和炒用,生薏苡仁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炒薏苡仁能缓和药的偏性,擅长健脾止泻。因此对于脾虚有湿的腹泻,可以选用炒薏苡仁。

在冬季人们还应吃性质温热御寒并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鱼、鸽子、鹌鹑、海参、枸杞、板栗、萝卜、韭菜、大白菜等既滋补又抗寒。如果做药膳可以选择山药羊肉汤、当归羊肉汤等等,可以改善气血,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艾叶祛寒湿

“艾叶”也是祛寒、除湿、通经络作用的“纯阳之品”。晚上人们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可以辅助去除体内寒湿。如果确定是寒湿引起的关节不适,还可以直接用艾条艾绒,熏灸疼痛部位,化解寒湿,这样原本疼痛的位置就会变得暖烘烘的,气血运行也会慢慢通畅起来。

END

冬季养生,避寒远湿

谭超: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研究,中医体质干预和健康管理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熟练掌握心内科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擅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压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对头痛、心悸、失眠、咳嗽、便秘、呕吐等病症的中医治疗颇有心得。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上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