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健康醫療成趨勢 遠程影像迎來市場大爆發

自2014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在國內發跡以來,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近兩年,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技術的不斷突破,互聯網+的全新醫療健康管理方式已經逐步在全國普及,網上預約掛號、智能分診、AI檢查、遠程影像等各式便捷高效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其中,遠程影像作為互聯網+醫療健康時代的技術代表之一,它的出現彌補了我國城鄉地區醫療水平與資源的不足,實現了醫療衛生資源的優化配置,將影像信息與醫療資源之間的聯繫昇華到了一個新高度。

互聯網+健康醫療成趨勢 遠程影像迎來市場大爆發

早在2014年,美國的一項調查數據預估,2015年全球遠程影像市場規模大致為17億美元,2019年可能達到38億美元。而另一份報告中顯示,2015年僅美國本土的醫學影像市場整體規模就已經達到180億美元。總體來說,遠程影像相較線下整體的影像醫療服務仍是冰山一角。而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遠程影像在新環境下的前景可謂"潛能無限",必將迎來市場的大爆發。

目前,我國的醫學影像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醫學影像數據的年增長率約為30%,而全國放射科醫師的數量約5萬餘名,年增長率約為4.1%,其間的差距是25.9%,放射科醫師數量增長遠不及影像數據增長。醫師資源匱乏、閱片壓力大、專科醫師培養週期長等現象成了各級醫療機構懸而未決的難題,而拍片後的"一醫難求"更加成為百姓追求健康之路上的一座大山,很多病人甚至因此延誤最佳的疾病治療時機。

互聯網+健康醫療成趨勢 遠程影像迎來市場大爆發

國務院辦公廳於2015年發佈了《關於推進分級診斷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整合區域醫療資源,設立第三方獨立的檢驗實驗室、醫學影像中心、血液淨化中心等機構,彌補基層醫療機構資源稀缺,推進同級醫療機構間以及醫療機構與獨立檢查機構間的結果互認;鼓勵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圖診斷、遠程培訓等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有效模式。

遠程影像在國外已經發展了40多年,而在我國只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歷程,大部分地區尚處在初期探索階段。分級診療的快速推進以及社會辦醫的持續扶持,都將直接推動基層及民營機構醫學影像診斷水平的提升,打開基層醫學影像市場更大成長空間。

互聯網+健康醫療成趨勢 遠程影像迎來市場大爆發

近幾年,民營遠程影像機構的出現和快速發展有效緩解了我國影像閱片需求與醫師資源之間的"失衡"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國內遠程影像技術的進步。成立於2015年的大象醫生,就是一家依託互聯網+醫療健康為核心的創新型醫療科技服務公司。2017年,大象醫生服務美年健康等基層醫療機構完成遠程影像服務量超過150萬例,檢出重大陽性15000餘例,2018年預計將完成超過200萬例的CT和核磁的影像閱片業務。除了遠程影像,大象醫生還同步在人工智能、互聯網醫院和健康管理等風口領域廣泛佈局,形成了獨有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互聯網+健康醫療成趨勢 遠程影像迎來市場大爆發

據悉,大象醫生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先建立了全國遠程影像平臺。針對醫療影像海量數據處理困難、數據儲存成本高、雲儲存接入困難、影像閱片速度慢等現存行業痛點,大象醫生運用先進的互聯網影像傳輸技術,通過人工智能輔助篩查技術及大象自身醫生團隊,實時獲取設備上傳的影像文件,並在規定時效內高質量完成閱片工作,解決缺少優質影像醫生資源的困境。通過接入影像雲平臺,集中化進行影像大數據的存儲託管與高效利用、人工智能輔助篩查診斷以及專家遠程影像閱片問診等業務,將高水平影像醫師和下級區域、醫院、體檢中心連通,滿足不同醫療機構對高級醫師的需求。

作為國家醫療資源的重要補充,以大象醫生等企業為代表的民營遠程影像機構的優勢也隨著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而愈發顯現,從醫師資源、閱片質量、成本控制,以及後續就醫保障等各方面都將會有持續的提升和完善,並帶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整體步伐加速前進,為我國醫療健康事業的推進注入更多營養,激發更多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