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之戰,以少勝多,一戰成名,列入抗日名將,此名將是誰?

1942年3月8日,日軍迅速佔領緬甸最大城市仰光之後,便兵分三路向北追擊英軍。4月14日,西路日軍第33師團進攻馬圭之213聯隊,擊潰因河南岸的英緬軍逼近緬甸中部城市馬圭,企圖迅速佔領馬圭以北重要的石油基地仁安羌,並圍殲英軍。當日下午2時,英國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前線情況緊急,要求中國遠征軍迅速予以援助。

仁安羌之戰,以少勝多,一戰成名,列入抗日名將,此名將是誰?

劉放吾

此時,正駐防曼德勒城內的防務長官劉放吾接到英軍防守的西線告急、要求中方派兵支援英軍撤退命令。劉放吾團長立即安排113團官兵立即出發,於4月16日午後4時抵達距離曼德勒以南200多公里開外的小鎮巧克伯當,在村落裡清理出一所兩層樓的民房作為團部臨時指揮所,搭建起指揮聯絡系統並設置警戒安排,做好接應英軍及掩護中方第5軍側翼的準備。

仁安羌之戰,以少勝多,一戰成名,列入抗日名將,此名將是誰?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要圖

此時的英軍由於糧水不繼,在烈日熾烤下乾渴難熬,已是精疲力竭。加之再受到日軍的猛烈攻擊,死傷情重,實際上已完全崩潰。

17日上午9時,提前撤到仁安羌以北小鎮桂卻的英緬軍第1軍司令斯利姆聽說我軍新38師113團已抵達巧克伯當,精神為之一振,立刻驅車前往會晤。

斯利姆將軍於1942年4月17日上午11時簽字發出的手令:“致113團團長劉上校:茲派貴官率領貴團全部,乘汽車至平牆河地區。在該處,你將與安提斯准將會合,他將以所有戰車配合你。你的任務是攻擊並消滅平牆河北岸約兩英里公路兩側之敵。”

仁安羌之戰,以少勝多,一戰成名,列入抗日名將,此名將是誰?

斯利姆將軍手令原稿

劉放吾在明確命令後,立即率全團官兵向平牆河挺進,並派副團長曾琪隨同英軍戰車隊長先赴平牆河北岸附近偵查敵情及地形。部隊於17日午後到達戰鬥地區,英軍配屬輕型戰車12輛、炮2門,完成攻擊準備。

在18日拂曉攻擊前,斯利姆將軍對劉放吾團長領導攻擊還有些不放心,他擔心劉團長還會出現17日受命時的遲疑。斯利姆將軍將這點疑慮告知當時已趕赴前線的孫立人將軍,孫將軍立即邀請斯利姆將軍同往觀察。

仁安羌之戰,以少勝多,一戰成名,列入抗日名將,此名將是誰?

仁安羌陣地

18日的作戰,劉放吾說,我們面對的是戰鬥力很強、配備也很精良的日軍第33師團,他們不但有戰車和大炮,還有一隊飛機。18日凌晨,部隊在協同作戰的英軍戰車及配屬炮兵的掩護下,向平牆河北岸的日軍採取兩翼包圍態勢,開始攻擊。這樣一來,日軍包圍了英軍,我軍包圍了日軍。直到午後4時,敵軍傷亡慘重,放棄陣地,紛紛涉水逃竄。”

19日拂曉前,113團趁黑渡河突入日軍南岸陣地形成拉鋸作戰,從早上8點到午後1點,雙方頂著高溫酷熱對南岸重要的制高點501高地展開數次爭奪。雙方在501高地及周邊數座小山頭間反覆衝殺,展開肉搏。我軍將士用命前仆後繼,與敵反覆衝殺,經過數次肉搏,終將頑敵擊潰。

血戰至午後,劉放吾指揮113團終於徹底拿下501高地。日軍開始潰退,包圍英軍的包圍圈即被打開,河灘關卡及公路兩側英軍撤退線路的威脅解除,仁安羌戰場的主動權旋即掌握在我軍手中。

仁安羌之戰,以少勝多,一戰成名,列入抗日名將,此名將是誰?

仁安羌大捷紀念碑

仁安羌解圍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軍隊在異域禦敵首次取得輝煌戰果的一次戰役,並作為以少勝多、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光輝戰例而載入史冊。

將軍浴血奮戰的精神,列入抗日名將

在1992年仁安羌大捷50週年前夕,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訪美時,特地拜訪已移居美國的劉放吾將軍,親自當面深致謝忱,昔日的援救之功方告白天下。時任美國總統布什、英國國防部長馬爾科姆•裡夫舍德、美國加州州長彼得•威爾遜等人也先後向劉放吾將軍致函表示敬意和謝忱。

2009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67週年紀念日,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新聞頻道,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先生邀請劉放吾將軍之子劉偉民做客《小崔說事》欄目,通過“我的父親是團長”這期節目,向廣大電視觀眾講述仁安羌大捷背後的故事,仁安羌一戰中國軍人揚威異域的故事為更多人知曉。

仁安羌之戰,以少勝多,一戰成名,列入抗日名將,此名將是誰?

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

2005年,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中國國防大學將劉放吾將軍列入“中國抗日戰爭60位著名人物”之一,並編入書中出版。同年9月,劉放吾將軍之子劉偉民應中共中央的邀請,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各項慶祝紀念活動與儀式。

2007年,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將仁安羌大捷列入高中歷史教科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