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晚清最强悍蒙古将领僧格林沁的那个少年,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好奇怪


捻军小兵张皮绠的故事值得一说。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因黄河泛滥,贩卖私盐和生计困难等原因,就形成了许多小股土匪,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捻军,在华北几乎与太平军分庭抗礼,构成了清代中后期最大规模的叛乱。有一名山东农村少年,本来应该湮没于历史的无情长河之内,却因杀死蒙古八旗名将僧格林沁,名留史册。他就是张皮绠,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捻军成员,被西捻统帅张宗禹收为捻童,隶黄旗随营,谁也没想到一代名将会命丧他手。

僧格林沁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表现还是很不错的。阻止太平军北伐,也屡立功勋。太平之乱结束后,奉命清剿捻匪,成为蒙古僧王最后的人生轨迹。捻军分布于山间乡野,分散不定,可以说是一支机动性很强的武装力量。1865年4月,曹州战役爆发,捻军将领张宗禹采取诱敌深入之计,使得僧格林沁进入埋伏圈,打算分割包围从而歼灭清军。僧王中计,突围之际落马受伤,只能潜伏麦田等待救援。不料16岁的张皮绠持刀进行搜索,清理残敌,发现了身穿黄马褂的僧格林沁。

手起刀落,僧格林沁就此殒命,马革裹尸,死的很不光彩。张皮绠也知道他应该是一个大官,把僧格林沁的官帽、珠、红顶和花翎,拿到了捻军总部,才确认了僧格林沁被杀。

杀死僧格林沁之后,年少的张皮绠并不知道这件事的影响有多大。因为家中母亲病故,张皮绠辞别捻军从良,回到山东老家改名张凌云,继续谋生养家,经营起了造酒粮坊等生意,开了店面,日子越来越好,娶了妻子,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张武。有时候人生就是祸从口出,不得不慎,本来相安无事的张皮绠,踪迹不被旁人所知,或许可以过一个平淡的生活。但是,有一次他酒后失言,说出了杀死僧格林沁英勇往事,洋洋得意,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的民间探子得知,并在家里搜出僧格林沁遗物,于是身份暴露,张皮绠被押赴济南审问。

此事上报朝廷得知,自然不会轻饶,张皮绠被判处凌迟处死,24岁的他终究没有逃脱此劫。



安徽涡阳人,名叫张皮绠,活了二十四岁。

1855年,张皮绠六岁时,捻军首领安徽涡阳人张乐行在涡阳整编各路捻军并招兵买马,张皮绠的父亲和哥哥参加了捻军抗清。

1864年,清军统帅僧格林沁率军攻破涡阳县城,张乐行被俘就义,随后清军对涡阳进行了清洗,涡阳被清军焚成一片废墟,无家可归的的张皮绠和母亲逃离后参加了涡阳老乡、西捻军统帅张宗禹的队伍,此时的张皮绠年仅十五岁。



1865年初,僧格林沁率清军围剿盘踞在山东的西捻军主力,五月,僧格林沁被张宗禹诱至曹州(今山东菏泽)而陷入捻军重围,僧格林沁战败腿部受重伤爬进一片麦田躲藏,被搜寻而至的张皮绠发现后用短刀杀死,此时张皮绠刚刚十六岁。

1867年,西捻军遭清军重兵围攻而全军覆没,张宗禹下落不明。已成孤儿的不到十八岁的张皮绠无处可去,便回到老家涡阳,用军饷买了一小块薄田隐姓埋名艰难度日,之后还娶了妻生了子,日子虽拮据倒也过得去。



日子长了,张皮绠放松了警惕,一日醉酒后对人吐露出参加捻军以及杀死僧格林沁之事,被散布在此的清廷密探逮捕押至济南府,后凌迟处死,时年二十四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