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是如何說服希特勒准許他的部隊撤入“東方壁壘”的?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能夠說服希特勒這樣一位熱衷於“硬性防禦”的人同意一個集團軍群做大範圍的戰略後撤實在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尤其還是放棄頓涅茨盆地這樣的具有重大戰爭經濟意義的地區。要知道即便德軍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面臨著被圍殲的危險,希特勒都沒有同意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的撤退,就是不願意放棄對高加索油田的進攻企圖,可想而知,曼施坦因能夠說服希特勒必然經過激烈的爭鬥的。



針對南方集團軍群的撤退問題,曼施坦因和希特勒先後會見了四次,兩次在前線,兩次在大本營。第一次會面時,南方集團軍群的防線還沒有出現嚴重的危機,但是長遠來看該集團軍無法長期的據守,必須加強兵力或者縮短防線。希特勒否決了曼施坦因後撤的請求,允諾會從其他戰線上抽調兵力加強給南方集團軍群。

但是允諾沒有兌現,不久蘇軍突破了頓涅茨地區第6集團軍的防線並向縱深挺進,在海岸邊的一個德國軍麵筋著被合圍的危險,儘管向那裡派出了兩個師的預備隊,但是不足以恢復那裡的態勢。曼施坦因來不及等待希特勒的同意,下令第6集團軍撤往後方的“龜”陣地,由此邁開了撤離頓涅茨地區的第一步。當天晚上希特勒給予了曼施坦因以行動自由權,同意必要情況下可以做適當的撤退。


雖然右翼的危機暫時消除了,但是更大的危機卻在左翼出現了,蘇軍對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結合部進行了猛烈的進攻,成功了突破了第2集團軍的防線,該集團軍開始向後撤退,與之友鄰的第4裝甲集團軍的左翼也被迫向後收縮。這裡的危機遠比頓涅茨地區要嚴重,因為如果頓涅茨防線崩潰,損失的只是一個集團軍,而北翼的防線被突破,蘇軍直抵第聶伯河一線,那麼整個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克里木半島)就都被蘇軍切斷後路了。

前線愈加惡化的形勢讓曼施坦因失去了等待的耐心,他邀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魯格一同前往大本營,談論德軍兵力的分配問題,同時提出了將軍事指揮權交給總參謀長,也就是說要讓希特勒放棄作戰指揮權。希特勒既不同意放棄指揮權,也沒給曼施坦因任何兵力的增援,這場會見沒有任何結果。


幾天後,陸軍總司令仍沒有對南方集團軍群的情況採取任何有力措施,曼施坦因再次向陸總報告了當前的嚴重情況,為此希特勒又一次來到了南方集團軍群的司令部,這一次曼施坦因沒有再要求做局部的後撤,而是直接要求進行全面的後撤,直接撤向第聶伯河西岸,他指出他的防線的左右兩翼都已經無法據守。希特勒再次向曼施坦因做出了允諾,答應從中央集團軍群抽調4個師來恢復曼施坦因左翼的態勢,而且允諾將A集團軍群撤出庫班橋頭堡以騰出兵力支援南方集團軍群。

和以往情況的一樣,希特勒的允諾再次成為了空頭支票,中央集團軍群並沒有派出計劃中的4個師去挽救曼施坦因危機的北翼,答應的兵力增援也遙遙無期。曼施坦因直接電告陸軍總司令部,將於次日下達撤向第聶伯河的命令。這次希特勒急了,讓曼施坦因趕往大本營和其親自商討,最終希特勒同意了撤退請求,這是希特勒唯一一次同意如此大規模的撤退行動,不止是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也開始撤入第聶伯河防線。


戰略論


先說下什麼是東方壁壘或者說東牆,這是從黑海邊的梅利托波爾—第聶伯河—傑斯納河—切爾尼科沃—波羅的海納爾瓦的一條防線,1943年8月12日希特勒第10號令決定開始修建,到9月德陸軍總司令部把這條防線改稱“豹”陣地(豹陣地即東牆)。



希特勒一直認為頓涅茨的資源對德國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不願放棄,當然甩鍋帝曼施坦因不這樣認為。

蘇軍的“魯緬採夫”行動出於甩鍋帝的意料,8月23日哈爾科夫失守。26日蘇中央、草原、沃羅涅日方面軍聯合發動“切爾尼科沃—波爾塔瓦行動”,目的是向基輔、第聶伯河一線推進。

在此情況下,曼甩鍋與希特勒27日在文尼察舉行會商,討論縮短戰線問題。以下就是甩鍋帝在回憶錄中的簡短記錄了。

曼甩鍋要求希特勒兩個選擇一增派兵力,至少12個師,二放棄頓涅茨盆地。會談無果,甩鍋帝揹著鍋苦苦支撐。

9月3日甩鍋帝實在忍不住,自己飛到東普魯士,同時要求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盧格同行。但三者的商談不歡而散。因克盧格認為他的防線能夠堅守,不必從現在的位置撤至第聶伯河。



9月7日甩鍋帝再次電報陸軍司令部,要求要維持當前狀態,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即增兵。8日希特勒不辭勞苦的又飛到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所在地扎波羅熱,同時A集團軍群司令克萊斯特也到場。

甩鍋帝建議中央集團軍群撤到第聶伯河一線,省出兵力加強東線其他地方(又不明說自己要),但希特勒沒當場作出中央集團軍群撤退的決定,但表明會給甩鍋帝更增派四個師,讓中央集團軍群組建一包含兩個裝甲師和兩個步兵師的軍置於兩集團軍群交界處。

但讓甩鍋帝大失所望,援兵遲遲不來,甩鍋帝操刀來了個書面報告呈訴自己要求與見解(太長就不抄了),一句話,原地堅持下去南線玩完,我不願南線完,所以要撤退。

9月14日甩鍋帝威脅到15日將下達南方集團軍群北翼撤到基輔兩岸第聶伯河的命令。15日希特勒又馬不停蹄的和德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來面見甩鍋帝。

會談最終的結果是希特勒接受甩鍋帝的意見,並下達命令中央集團軍群撤退並於9月17日用鐵路輸送四個師給南方集團軍群,並從西線向甩鍋帝調派32個營。

同日夜曼甩鍋下令全軍撤至“豹”陣地的命令。甩鍋帝贏了,獲得他希望的結果,不過還是被蘇軍攆著不斷往西跑,甩鍋帝一次次的叫屈著兵力不夠、防線過長。




歷史扒糞機


1 9 4 3年 9月中旬 ,德軍軍事史上最大膽的後撤行動開始了 。近 1 0 0萬德軍士兵撤出 6 0 0英里的防線 ,經六座橋樑渡過第聶伯河 ,然後再次散開 ,在附近的河岸上堅守著 4 0 0英里的防線 。

我們來看看曼施泰因 ,這位東線戰場最優秀的將領 ,繼續以他巧妙的權宜之策避免著災難的發生 。他將自己的預備隊從一處調至另一處 ,這是個危險的遊戲 。為避免敵軍在他的北翼 (哈爾科夫地區 )達成突破的危險 ,曼施泰因被迫從自己的南翼抽調部隊 ,並將他們派至北部 。

但很快 ,更大的危機出現在南翼 ,蘇軍對那裡已被嚴重削弱的防線發起了打擊 。就在德軍撤離哈爾科夫之際 ,蘇聯南方面軍麾下的各集團軍 ,在托爾布欣上將的指揮下 ,衝過米烏斯河 ,突破了霍利特的第 6集團軍 。不到三個星期前 ,黨衛軍第 2裝甲軍和第 2 9軍 ,包括第 2 3和第 3裝甲師以及第 1 6裝甲擲彈兵師 ,已設法穩定住霍利特的防線 。

但現在 ,黨衛軍裝甲軍和第 3裝甲師已被調至北翼 。托爾布欣面前的道路暢通無阻 。他可以深深地插入頓涅茨盆地的心臟地區 ,特別是第聶伯河上的扎波羅熱 。如果他成功地做到這一點 ,克里木和位於庫班橋頭堡的德國第 1 7集團軍將被切斷 。

但該如何防止這種狀況呢 ?就連不是參謀軍官的人都能看出該怎樣做 。曼施泰因直言不諱地告訴他的最高指揮官阿道夫 ·希特勒 :如果 O K H仍堅持其守衛頓涅茨地區的命令 ,那麼必須提供至少六個裝甲師 。如果 O K H不能提供這些部隊 ,米烏斯河上暴露的突出部就無法守住 。在這種情況下 ,必須收縮防線 ,這樣 ,至少能沿一條更短 、更有利的防線擋住敵人 。 “在這種情況下 ,我要求自主行事權 , ”發給東普魯士的希特勒的電文中 ,曼施泰因這樣寫道 。對希特勒來說 ,沒有任何字眼比 “自主行事權 ”更令人震驚 。在他看來 ,一位將領要求自主行事權無異於叛變 。希特勒從 “狼穴 ”打電話給曼施泰因 ,這一回復反映出元首大本營對曼施泰因所提要求的不安 : “不要採取任何行動 ,我親自過來 。 ”8月 2 7日 ,希特勒不得不離開自己鍾愛的 “狼穴 ”趕赴烏克蘭,只有少數隨從陪他登上那架莊嚴的四引擎 “禿鷹 ”飛機 。一天前 ,先遣人員已搭乘鮑爾的數架亨克爾飛機離開 ,以便在文尼察做好相應的準備 。 1 9 4 2年夏季期間 , “狼人 ”顯得神秘而又寂靜 。當時 ,德軍正向斯大林格勒高歌猛進 ,並推進至高加索地區 ,但現在 , 1 9 4 3年夏季 ,他們又退了回來 。文尼察正位於蘇軍大規模攻勢的路徑上 。希特勒召集曼施泰因和他的各集團軍司令 ,在文尼察召開一次會議 。另外 ,曼施泰因元帥還主動邀來第 1 1軍軍長勞斯將軍 ,這位哈爾科夫的守衛者 ,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 。和他一同前來的還有第 2 3裝甲師師長馮 ·福曼將軍 ,過去的兩週裡 ,福曼將軍的幾個團 ,與第 1 6裝甲擲彈兵師和第 1 7裝甲師的戰鬥群一起 ,一直在頓涅茨河中游的伊久姆地區抗擊著蘇軍 9個步兵師和 9個坦克旅的進攻 。所以 ,這位 “南方 ”集團軍群司令給自己帶來兩位證人 ,鑑於他們的個人表現及其所率部隊堪稱楷模的作風 ,希特勒不會對這兩位的誠信產生質疑 。由他們來證明前線負擔過重的危險肯定很有分量 。

曼施泰因列舉了兩個數字來證實眼下的困境 。 “南方 ”集團軍群在過去幾個月的激戰中共損失 1 3 3 0 0 0人 ,但只獲得 3 3 0 0 0人的補充 。這是個 1 0萬人的赤字 。但這位陸軍元帥還能提供進一步詳情 。霍利特的第 6集團軍在 1 9 4 3年 7月 1 7至 8月 2 1日之間損失了 2 3 8 3 0人 ,獲得的補充兵力為 3 3 1 2人 ,缺 2 0 0 0 0人 。同一時期 ,馮 ·馬肯森大將的第 1裝甲集團軍損失 2 7 2 9 1人 ,獲得的補充為 6 1 7 4人 ,缺 2 1 0 0 0人 。

這就是曼施泰因提交給希特勒的數字 ,這些數據本身便說明了問題 。曼施泰因繼續說道 : “這就是我方的狀況 ,我的元首 。另外 ——”他取出昨晚第 6集團軍提交的書面態勢報告 , “這是敵軍的情況 ,我的元首 。 ”他轉身對第 6集團軍司令說道 : “霍利特將軍 ,請您向元首講述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 ? ”步兵上將霍利特 ,這位經驗豐富的集團軍司令自 1 9 4 2年 1 1月起便在東線各關鍵地段苦戰 ,他不需要什麼書面文件 。第 6集團軍的那些數字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中 : “我的第 2 9軍只剩下 8 7 0 6人 ,面對著 6 9 0 0 0名俄國人 ;第 1 7軍只剩 9 2 8 4人 ,面對的是 4 9 5 0 0名俄國人 ;第 4軍的情況相對較好 ,還剩 1 3 1 4 3人 ,面對著 1 8 0 0 0名俄國人 。我方兵力總計 3 1 1 3 3人 ,蘇軍兵力為 1 3 6 5 0 0人 。坦克力量對比與之類似 :昨天 ,托爾布欣可投入的坦克有 1 6 5輛 ,我方還有 7輛坦克和 3 8輛突擊炮 。 ”霍利特停了下來 ,曼施坦因立即接過話頭 ,冷靜地說道 : “敵人正加大其壓力 。以我們現有的兵力 ,頓涅茨地區無法堅守 ,我的元首 。第 1裝甲集團軍的情形也不太妙 。第 8集團軍和第 4裝甲集團軍所處的位置無法長時間阻擋敵人向第聶伯河的突破 。另外 ,據我們所知 , ‘中央 ’集團軍群的南翼 ,也就是第 2集團軍的防區 ,情況同樣非常危險 。您要麼給我們調來新銳部隊 ,也就是 1 2個師 ,要麼放棄頓涅茨地區 ,以便在集團軍群內部騰出必要的部隊 。除此之外 ,我看不出有什麼其他辦法 。 ”

希特勒不想做出決定 。他承認眼下的局勢很困難 。他知道損失很嚴重 ,特別是軍官的傷亡 。他為士兵們的表現向各位指揮官表示感謝 。但隨後 ,他又直率地要求 ,每一寸土地必須反覆爭奪 ,直到敵人確信他們的進攻徒勞無益為止 。曼施泰因並未放棄 ,他堅持自己的看法 ,要麼派援兵來 ,要麼撤軍 。 “我到哪裡去找援兵 ? ”希特勒說道 。曼施泰因答道 : “讓 ‘中央 ’和 ‘北方 ’集團軍群騰出他們能騰出的一切部隊 ,我的元首 ,這樣 ,我們就能將這些部隊部署在這裡 ,投入到蘇軍攻勢的重點地區 。 ” “我得想想 , ”希特勒含糊其辭地說道 。

曼施泰因卻不肯放鬆 。他認為 ,現在是決定性時刻 。希特勒終於做出了決定 。由於他認為主動放棄經濟重要的頓涅茨地區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他答應曼施泰因立即給他增派幾個師 ,這些部隊將從 “中央 ”集團軍群調來 。另外 , “南方 ”集團軍群中一些疲憊不堪的部隊也將被從前線較平靜地段調來的部隊所替換 。曼施泰因和他的將軍們帶著極大的寬慰返回到各自的指揮部 ,開始為新形勢制訂計劃 。

但他們的計劃徒勞無益 。就像他們也出席了文尼察的軍事會議那樣 ,蘇軍在第二天對克魯格 “中央 ”集團軍群的兩翼發起進攻 ,並在第 2和第 4集團軍的防線上達成局部突破 。在這種情況下 ,根本無從考慮 (實際上已經下達了命令 )調撥部隊以幫助曼施泰因 。 8月 2 8日 ,馮 ·克魯格元帥親自去見希特勒 ,並向他解釋 ,自己無法抽調出哪怕是一個師的兵力 。 “北方 ”集團軍群 ,迄今為止成功地守衛著他們廣闊的防線 ,也不願調出任何部隊 。

曼施泰因什麼也沒得到 。而且 ,正如他預料的那樣 ,形勢變得危急起來 ,尤其是在米烏斯河 。 8月 2 7 / 2 8日夜間 ,蘇軍的兩個快速軍突破第 6集團軍薄弱的防線 ,轉身向南直奔馬裡烏波爾 ,穿過三道未設防的葉蘭齊克河谷 ( Y e l a n c h i k ) ,撲向第 2 9軍後方 。任何延誤都將非常危險 。霍利特第 6集團軍疲憊不堪的部隊沿一條長達 1 2 0英里的防線苦戰 ,他們沒有任何戰略預備隊 。過去的十天裡 ,第 2 9軍 、第 4軍和第 1 7軍的各個師一直試圖以一切權宜之策阻止敵人的全面進攻 。但霍利特這位考慮周詳的指揮官 ,更多的是缺乏兵力 ,而不是武器 。

黨衛軍第 2裝甲軍的軍部人員 、軍直屬部隊和 “警衛旗隊 ”師已被希特勒調至意大利 ; “骷髏 ”師在哈爾科夫作戰 ;而第 1 6裝甲擲彈兵師 、第 1 7和第 2 3裝甲師自 8月初以來 ,作為第 1裝甲集團軍的救火隊一直留在伊久姆地區 。所以 ,第 6集團軍只剩下三個虛弱不堪的軍 。平均算起來 ,守衛每英里前線的兵力約為 1 3 0至 1 6 0人 。他們如何能阻止蘇軍大股部隊的猛攻呢 ?

十天前的 8月 1 8日 ,第 1 7軍防區與卡利諾夫卡 ( K a l i n o v k a )和 1 7 5 . 5高地之間 ,德軍第 2 9 4步兵師已被蘇軍近衛第 2集團軍和突擊第 5集團軍打垮 。蘇軍統帥部正將一個個軍投入 ,讓這些部隊穿過古比雪沃附近狹窄的缺口 。這個缺口原先只有 2英里寬 。 2英里 !對霍利特來說 ,這是個多麼好的機會啊 ,只要他手上有哪怕是最少的一點點戰術預備隊 。但蘇軍似乎非常瞭解德軍的狀況 。托爾布欣毫不擔心地命令他的各個師穿過危險 、狹窄的通道 。霍利特缺乏預備力量 ,無法截斷蘇軍魯莽的推進 ,這是個僅僅 2英里寬的缺口 。皮克爾將軍第 3山地師的戰鬥群和從克里木調來的第 1 3裝甲師先頭部隊 ,徒勞地對通道側翼發起攻擊 ,這條通道的寬度已被蘇軍擴大到 8英里 。第 2 5 9突擊炮旅的突擊炮和第 1 3裝甲師的裝甲戰鬥群從西南方向北發起反擊 ,卻未獲成功 。他們推進了半英里 ,又是半英里 ,最終在突破區域推進了 4英里 ,但他們缺乏足夠的力量來完成最後的衝刺 。

註定要發生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第 6集團軍已無法阻止蘇軍的突破 。 8月 2 8日 ,敵軍席捲向南 ,並於 2 9日到達塔甘羅格沿岸 。沿亞速海駐防的第 2 9軍被蘇軍包圍 。來自下薩克森的第 1 1 1步兵師 、來自弗蘭克尼亞的第 1 7步兵師和來自德國中部的第 1 3裝甲師拼盡全力 ,試圖避免被殲滅的厄運 。第 1 5空軍野戰師的殘部和來自比勒費爾德的第 3 3 6步兵師已被擊潰 ,他們設法逃至包圍圈中主力部隊的身邊 。

1 9 4 3年 8月 3 0日 ,幸虧魯德爾 “斯圖卡 ”聯隊的全力支援 ,第 1 3裝甲師和第 2 5 9突擊炮旅終於在費多羅夫卡 ( F e d o r o v k a )成功撬開蘇軍包圍圈 。布蘭登貝格爾將軍於 8月 3 1日下令突圍 ,各步兵師從這個缺口蜂擁而過 。位於最中央的是齊默爾將軍來自紐倫堡的第 1 7步兵師 。普羅伊斯上校的第 2 1擲彈兵團突破蘇軍包圍圈 ,穿過託羅皮羅夫斯基 ( T o r o p i l o v s k i y )的高地 。南面 ,第 1 1 1和第 3 3 6步兵師從亞速海北岸朝馬裡烏波爾和梅利托波爾方向突圍 。這股集中起來的戰鬥群由雷克納格爾中將指揮 。 “上刺刀 !我們出發 ! ”包括司機在內的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生死攸關 。就像德軍過去發動的大規模攻勢那樣 ,傳統的戰鬥吶喊 “呼啦 ”聲 ,再次響徹米烏斯河與亞速海之間的戰場 。德軍的高射炮和突擊炮構成了突圍的先頭部隊 。他們成功了 。付出重大犧牲後 ,這股部隊再度與德軍主防線會合 。

第 1 1 1步兵師作戰參謀弗蘭茨中校 ,口袋裡揣著份截獲的蘇軍明碼電報 ,這是蘇軍第 5 1集團軍司令員發給坦克第 1 9軍軍長的一份電報 ,日期是 8月 3 0日 。 “中午 1 2點我進入塔甘羅格市場之前 ,必須俘虜德國的雷克納格爾將軍 。 ”但這次 ,坦克第 1 9軍無法為他們的集團軍司令員做到這一點了 。

第 2 9軍的遭遇顯示出米烏斯河上的戰鬥已變成怎樣一場不計後果的賭博 。馮 ·曼施泰因元帥不想這樣繼續下去 。在一番直率的電話交談中 ,他要求希特勒批准將第 6集團軍後撤 4 0英里 。新防線的名稱是 “龜 ” 。陸軍工兵部隊和託德組織的建築工人以瘋狂的速度將其修建完畢 ,想以此為屏障 ,保護斯大林諾重要的工業中心 。它能守住嗎 ?能守多久 ?這是關乎整個頓涅茨地區命運的關鍵問題 ,正如希特勒不斷告訴他那些將領們的那樣 ,控制這片地區是繼續這場戰爭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 。

斯大林知道希特勒擔心的是什麼 ,所以 ,在南線 ,在曼施泰因集團軍群的防線上 ,沒有給他任何喘息之機 。 9月初 ,在伊久姆地區 ,馬利諾夫斯基對德國第 1裝甲集團軍和第 6集團軍的北翼發起攻擊 ;與此同時 ,瓦圖京將軍做好了在阿赫特爾卡地區對霍特第 4裝甲集團軍的防線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準備 ;科涅夫將軍的草原方面軍也對德國第 8集團軍的陣地展開進攻 ,從哈爾科夫地區 ,從北面和東面發起打擊 ,最終迫使韋勒將軍再次將其防線後撤 。危機無處不在 。除了危機 ,別無他物 。

曼施泰因打電話給克魯格 。兩位負責指揮東線重點地段的元帥一同飛赴東普魯士 ,希望迫使希特勒做出些最基本的決定 。他必須給他們增派援兵 。另外 ,同樣重要的是 ,他們想讓希特勒放棄既影響健康又毫無益處的權力過度集中 ,希特勒現在身兼國家元首 、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和陸軍總司令數職 。兩位元帥要求設立一個最高指揮機構 ,將所有戰區交由一位總參謀長全權負責 。而且 ,希特勒應放棄他對東線戰事的個人指揮 ,委派一位總司令負責整個東線 ,這位總司令將對東線戰事擁有完整 、獨立的控制權 。他們想結束希特勒對東線戰事災難性的直接干預 。這一舉動代表著最高級別的戰地指揮官對帝國最高領導危險的權力集中所發起的一次合法攻擊 ,這是個具有歷史重要性的舉動 ,但並不廣為人知 ,也未得到應有的讚賞 。

東普魯士元首大本營的這場會談發生於 9月 3日 。但 “狼穴 ”中的這個人並不打算向他的元帥們讓步 。確實 ,克魯格成功地獲得批准 ,將 “中央 ”集團軍群的南翼撤至傑斯納河後方 ;希特勒還同意放棄庫班橋頭堡 ,並將第 1 7集團軍調入克里木 ;希特勒還批准曼施泰因將第 6集團軍從米烏斯河撤往 “龜 ”防線 ,如果別無他法的話 。但 ,他的讓步僅限於此 。

希特勒又一次拒絕作出重大決策 。他堅持他那可怕的錯覺 ,拒不承認敵人的實力 ,對現在的問題不再是如何贏得勝利而是如何避免失敗視而不見 。所以 ,他採取折中的辦法 ,選擇短期解決方案 ,使用權宜之策 。放棄頓涅茨盆地 ?絕對不行 !從其他戰區抽調部隊增援東線 ?絕對不行 !最粗暴的是 ,他直截了當地拒絕了設立東線總司令的提議 。兩位元帥一無所獲地返回他們飽受重壓的前線 。當天晚上 ,盟國軍隊在意大利南端登陸 。

三天後 ,元首大本營為其不顧後果的漠視付出了代價 。馬利諾夫斯基大將的西南方面軍以其麾下的近衛第 3集團軍 ,對德國第 1裝甲集團軍與第 6集團軍之間的結合部發起一場猛烈的攻勢 ,在康斯坦丁諾夫卡 ( K o n s t a n t i n o v k a )兩側撕開德國人新構建的 “龜 ”防線 。蘇軍兩個快速軍衝過德軍第 6 2和第 3 3步兵師殘餘的支柱 ,穿過一個近 3 0英里寬的缺口 ,直奔巴甫洛格勒而去 。不知以何種方式 ,弗雷特皮科將軍設法以第 2 3裝甲師和第 1 6裝甲擲彈兵師的戰鬥群阻擋住敵軍 。馮 ·福曼將軍甚至取得了成功 , 9月 1 1日 、 1 2日 ,他與第 9裝甲師相配合 ,堵住了第 6集團軍與第 1裝甲集團軍之間的缺口 。在一次迅猛的裝甲部隊突襲中 ,弗裡茨 ·費希納上尉率領第 2 3裝甲師獲得加強的黑豹營 ,甚至一路殺至蘇軍坦克第 2 3軍的補給路線上 。可這又有什麼用呢 ?疲憊不堪的步兵已消耗殆盡 。蘇軍坦克再次強行向西突破 。他們的先頭部隊直奔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第聶伯河渡口 。

與此同時 ,蘇聯中央方面軍麾下的各集團軍 ,在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的指揮下 ,對 “中央 ”集團軍群與 “南方 ”集團軍群的結合部發起打擊 ,以強大的部隊突破了德國第 2集團軍的防線 。曼施泰因第 4裝甲集團軍的北翼遭到包抄 ,不得不向後退卻 。前線被撕開一個危險的新缺口 。現在 ,蘇軍暢通無阻地奔向第聶伯河中游 ,基輔受到威脅 。

曼施泰因不打算任由事態繼續發展下去 。 9月 7日 ,他給希特勒發去一份急電 : “集團軍群正面對蘇軍的 5 5個師和 2個坦克軍 。蘇軍正將更多的部隊從其他戰線調來 。蘇軍將其主攻放在這裡 ,南方戰線 。我需要援兵 ,或批准放開手腳 ,進一步後撤至防線更短 、地形更有利的防區 。 ”這份電文的語氣生硬 、堅決而又毫無妥協之處 。希特勒意識到曼施泰因是認真的 。 9月 8日 ,他再次登上他的四引擎 “禿鷹 ”機 ,飛赴扎波羅熱 ,曼施泰因的司令部 。他的情緒有些悲觀 。在元首大本營 ,他早已料到德國的意大利盟友隨時會無條件投降 。結果 ,歐洲的南翼被暴露出來 。敵人出現在德國後方 。

出席扎波羅熱會議的還有馮 ·克萊斯特元帥和新任命的第 1 7集團軍司令 ,工兵上將耶內克 。曼施泰因站在巨幅態勢圖前 ,向元首描述了過去幾天裡詳細的戰鬥情形 。他焦急地指出他的北翼所遭受到的威脅 ,蘇軍在那裡進行著準備 ,打算一舉包圍他的集團軍群 。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 ,我們將損失兩個集團軍 ,我的元首 ,再也沒什麼辦法能把他們帶回來了 。 ”曼施泰因的手劃過地圖 ,落在第 6集團軍的防線上 , “這裡的情況也不太好 。馬裡烏波爾正處在危險中 。這裡的缺口有 3 0英里寬 。我沒有可用於封閉這一缺口的部隊 ,守衛龜防線的兵力也不夠 。不管是否喜歡 ,我們必須後撤 。 ”希特勒專注聆聽著 。 “您有什麼建議 ? ”他問道 。

曼施泰因說出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回答 : “首先 ,我建議立即將 ‘中央 ’集團軍群撤至第聶伯河後方 。這將縮短近三分之一的防線 。節省下的兵力可用於加強第聶伯河防線 ,包括位於第聶伯河下游的克里木接近地 ,並可使從扎波羅熱延伸至梅利托波爾的 ‘沃坦 ’防線得到守衛 。 ”希特勒搖搖頭 。將 “中央 ”集團軍群撤至第聶伯河 ?不 ,這不可能 !這意味著大批物資的損失 ,而且 ,耗費的時間也太長 。希特勒對撤至第聶伯河的反對 ,表明他並不理解過去幾個月裡曼施泰因多次實施過的那種快速 、大規模的機動 。到目前為止 ,全靠曼施泰因在這方面的技能才避免了威脅南翼長達數月之久的災難 。可希特勒拒不承認這一點 。

但在扎波羅熱察看作戰態勢圖時 ,他至少明白了一件事 :要 “南方 ”集團軍群堅持下去 ,就必須派出他們急需的援兵 。他答應曼施坦因 ,將從 “中央 ”集團軍群抽調出轄 4個師的一個軍 。該軍將立即投入到兩個集團軍群的結合部 ,以防止曼施泰因的北翼遭到包圍 。希特勒還承諾再提供 4個師 ,這樣 ,第聶伯河上最重要的渡口最終將得以確保 。到目前為止 ,第聶伯河及其橋樑尚未採取任何準備工作 ,以便對蘇軍的突破實施真正有效的防禦 。無可否認 , 1 9 4 3年 8月初 ,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 ( O K H )完成了對構建 “東方壁壘 ” (也就是第聶伯河的防禦工事 )的研究工作 ,並將報告提交給希特勒 。 8月 1 2日 ,他下令立即開始相應的工作 。但除了當地的保安措施外 ,沒有采取任何動作 。這一疏漏很快便被證明是災難性的 。

最後 ,為說服曼施泰因守住第聶伯河前方的陣地 ,希特勒答應將第 1 7集團軍的部分兵力調給他 ,自 9月 4日以來 ,該集團軍一直忙著撤出現已毫無作用的庫班橋頭堡並退入到克里木 。曼施泰因過去曾失望過多次 ,於是他提議 ,這些命令應該立即下達 ,就在扎波羅熱簽發 。但希特勒憤怒地拒絕了這一建議 。可是 ,在他登上自己的 “禿鷹 ”準備返回元首大本營之際 ,希特勒再次轉向曼施泰因 ,以安慰的口吻說道 : “您會得到那些師來守衛第聶伯河橋樑的 。命令今晚就會下達 。 ”

命令確實下達了 。 “中央 ”集團軍群接到了抽調第 4 、第 8裝甲師和另外兩個步兵師的命令 ,但並未遵從 。馮 ·克魯格元帥認為自己不能交出這些師 。於是 ,所有的一切繼續保持著原樣 。 2 4小時後 ,曼施泰因焦急地致電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將軍 : “請告訴元首 ,他也許應該預料到 ,蘇軍突破至第聶伯河的災難隨時可能發生 。 ”在電傳打字機發送的報告中 ,曼施泰因補充了被記入歷史的一句話 ,採取權宜之策和折中手段的人將為過去幾周形勢的急轉直下承擔責任 : “如果有些遠見 ,如果目前形勢已證明不可或缺的援兵能及時提供 ,眼下這場有可能最終決定東線戰事乃至整個戰爭的危機 ,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 ”

在此之前 ,從未有任何將領將東線戰事的失敗歸咎於希特勒 。他對此作何反應 ?元首大本營並未作出答覆 。但如果希特勒認為靠保持沉默便能讓曼施泰因對自己的命令俯首帖耳 ,那他就錯了 。蘇軍最高統帥部並未顧及希特勒的如意算盤 。斯大林沒有等待 ,他不會浪費時間讓自己的部隊休整 ,就像元首大本營期望的那樣 ,而是敦促他那些疲憊的部隊繼續對曼施泰因的北翼發起攻擊 。 “消滅南方集團軍群 ,這是勝利的關鍵 ! ”斯大林提出這樣的口號 。前線後方被解放地區 ,所有城鎮和鄉村 ,他把能拿槍的人都動員起來 。男孩子和老人被徵入軍隊 ,在趕往前線的途中換上軍裝並接受訓練 。他們被髮給一支步槍 ,一件軍上衣或一條軍褲 ,一雙靴子 ,也許還有一頂鋼盔 。他們被教會如何裝子彈 ,如何射擊 ,其他就沒了 。然後 ,他們發起進攻 。通過這種方式 ,蘇軍西南方面軍在亞速海沿岸地區 ,僅用三個星期便徵召了 8 0 0 0 0人 。這是一場全面戰爭 。

9月 1 4日 ,斯大林所希望的事情發生了 ,而曼施泰因對此早有預料 ——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幾個師突破了 “南方 ”集團軍群的北翼 ,撕開德軍防線 ,向西南方的第聶伯河衝去 。蘇軍到達蘇拉河 ( S u l a )與烏代河 ( U d a y )之間的奧科普 ( O k o p ) ,因此 ,距離切爾卡瑟 ( C h e r k a s s y )只有 7 5英里了 。再往北 ,涅任博布羅維察地區 ( N e z h i n B o b r o v i t s a ) ,羅科索夫斯基中央方面軍的先頭部隊距離烏克蘭首府基輔已不到 4 6英里 。這是個真正的威脅 ,蘇軍有可能在德軍防線後方奪取重要的第聶伯河渡口 。現在 ,前調預備隊 ,在第聶伯河前方阻止敵軍的所有機會都已被錯失 。機會的錯失是由於希特勒致命的優柔寡斷 。曼施泰因向元首大本營做了簡略彙報 : “敵軍有可能突破至克列緬丘格和基輔 。明天早上我將命令第 4裝甲集團軍撤至基輔兩側的第聶伯河 ,以防止該集團軍被割裂成小股後遭到包圍 ,並被殲滅於第聶伯河前 。 ”曼施泰因還宣佈 ,他已命令第 8集團軍和第 1裝甲集團軍立即撤至第聶伯河 。另外 ,他還警告道 : “在掩護部隊沒有到達的情況下 ,能否成功渡過第聶伯河尚值得懷疑 。 ” O K H作戰處驚慌不已 :就連陸軍元帥馮 ·克魯格 ,通常他都是希特勒堅守策略的支持者 ,當天也發來一份不可能更加嚴重的電文 。 “將我的主力撤至 ‘東方壁壘 ’ (第聶伯河防線 )已不可避免 , ”他報告道 。

但希特勒還是給曼施泰因發去一份急電 : “命令切勿下達 。元首希望您明天親赴 ‘狼穴 ’面議 。 ”元首與曼施泰因之間的第四次會晤在緊張的氣氛中開始了 。 “現在的問題不再是守住第聶伯河防線或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頓巴斯地區 ,我的元首 ,而是關乎整個東線的命運 。 ”曼施泰因就這樣開始了這場會談 。他勇敢的話語和他們身後鐵一般的事實 ,最終使希特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他同意將部隊撤至第聶伯河和傑斯納河後方的主防線 。只有在南翼 ,第 6集團軍將堅守第聶伯河東面的 “沃坦 ”防線 ,這條防線從梅利托波爾延伸至扎波羅熱 ,第聶伯河的河曲部 。 9月 1 5日 ,曼施泰因下達了相關命令 。

一個重要的決定已被作出 ,德軍軍事史最大的撤退開始了。


梅好秦天


emmmmm......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