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宋不與金國聯合滅遼,可否避免亡國之禍?

於無聲處34


現在的人看歷史,總有種“肉食者鄙”的優越感。

聯金抗遼和聯蒙抗金,看起來都很蠢,難道當權者都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嘛?

從結果去看,就應證了“肉食者鄙”的結論,覺得王侯將相和皇帝都是傻子。

我們知道百家姓是宋朝排的,所以“趙錢孫李”,趙姓排第一,那錢為什麼第二?

因為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國主錢弘俶“納土歸宋”,所以給予錢氏一門榮譽地位,一千多年來都是最大的名門望族之一。

看這張地圖,基於吳越國的利益,他肯定應該聯合南唐抗擊大宋了吧?因為唇寒齒亡嘛!

但是呢?他們奉行的是“事大國”國策,就是哪個是大國,哪個可能最後的贏家,就抱誰大腿,結果顯然賭贏了。

大宋如果連遼抗金,遼國同樣必滅亡,結果是什麼?不用想了吧?

遼金抗遼說不上對,但連遼抗金絕對是錯的,不能說因為聯金抗遼失敗了,就覺得連遼抗金可以成功。

就像很多人看到石勒沒有聽程遐的把石虎清理出局,結果石虎殺了小皇帝篡位稱帝了,就有人覺得石勒傻,如果聽程遐的就好了,

問題是,把石虎清理出局了,程遐想篡位了,誰來制止呢?

為什麼說遼國必然失敗呢?大勢所趨,別看遼國軍隊一百多萬,而完顏阿骨打就幾千人的軍隊。

遼國這個國家很鬆散,基本分為五部分,一個是契丹本部、一個是渤海國、一個是其他部落聯盟、一個是女真部落、一個是漢人的燕雲地區。


這樣複雜的組織結構,註定皇權衰弱,所以他們一般都是雙頭政治或三頭政治,要麼皇帝和皇后,要麼皇帝和太后,要麼皇帝和皇后太后,要麼皇帝和弟弟、和叔叔、和兒子,軍隊分佈在各個酋長和領主手裡,都是他們的私軍,皇帝能直接調動的並不多,

女真本身是他們統治者的原始人,被打壓的一百多年,那時候契丹強大,女真就不敢造反,當遼國沒落了,對女真壓制就減低了,女真就崛起了,這跟明朝統治下的女真是一樣的,都是羈縻政策。

這樣遼國衰落了,而女真崛起了,這種崛起是勢不可擋的,大宋的高層官員肯定是看得懂的,得出金滅遼國的結論不會太難,選擇聯金滅遼這種策略,並無不妥。

只是結果告訴他,他想多了,但是,如果在給他一次機會,我相信他還會選擇這個的。

很多皇帝面對的問題是,每件事都是厲害參半的,選擇A可能是錯的,但選擇B絕對是錯的,你說他怎麼選?


南朝四百八十寺


早晚的事,你見過中國歷史上那個南方王朝沒有滅亡的。

中國的王朝只要偏安南方,就不要考慮能不能避免滅亡,而是考慮能堅持多久。

從南宋,南明,到中華民國。

南宋125年,南明18年,中華民國遷都重慶,只堅持了12年.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以有人才說,趙構是中興之主,不是沒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