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機器人的發展如何?它和人類能共存嗎?

從1961年世界上第一臺實用型機器人“尤尼梅特”在美國誕生以來,已有40餘年,好比一個人已到了不惑之年,是一個人的最好年華。而機器人研究也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展,新型號紛紛問世,生產產業化,產量激增;目前,市場需求旺盛,許多國家都在加大投入,加快研究和開發,前景光明,深受人們的重視和歡迎。究其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3條:

(1)機器人的用途越來越廣,它可以在許多領域代替人力工作。

(2)機器人的性能越來越好,並且逐步走向智能化。

(3)機器人價格越來越便宜,如果1990年機器人價格指數為100,至1999年則降低到42,同時,利用機器人代替人力,還可降低開支。

未來機器人的發展如何?它和人類能共存嗎?

由此可以斷言,機器人的發展將會繼續下去,可能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快。但是,未來的機器人發展前景究竟如何,請聽一聽機器人專家們的預測意見和分析。

索尼公司數字生物研究室主任土井利忠說:如果用最重要的科學技術成果作為科技發展的里程碑,那麼20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個人計算機時代,90年代是因特網的時代,從2000年起的10年,將會是新型的機器人的時代。機器人將成為21世紀的新寵。

同是索尼公司有關機器人的專家預測:到2010年,日本的4600萬戶家庭,每戶將擁有2~3臺機器人,其中的一臺將是人性化機器人。在2005年,該公司推出的雜技機器人,其價格約相當一臺高性能個人電腦的價格。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於2001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今後10年至15年,家庭用機器人將可能像今天的電腦和移動電話一樣普及。這些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料理家務、打掃衛生、剪修草坪、照顧病殘人,可以成為醫生做手術的有力助手。

未來機器人的發展如何?它和人類能共存嗎?

生產技術與自動化研究所(IPA)所長施拉夫特博士對未來機器人發表瞭如下看法:機器人技術的成長將會繼續下去,可能會比過去發展得更快。我們將會在我們想要機器人的地方看到機器人,不僅在工業領域,而且還將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將要學習與機器人生活在一起,把它看做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們已知的所有應用領域中,都將會有機器人,我們將從它們的所作所為中得到好處。我們相信,在我們家裡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個人機器人,用不著再等40年了。

對於軍用機器人的發展,美國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羅伯特·芬克爾斯坦說:軍用機器人的應用,有可能改變戰爭的性質。例如在地面作戰中,有可能出現“機器人部隊”,它們的形體比較小、隱蔽性好,有利於在戰場上實施監視、偵察、收集情報;可以代替士兵駕駛坦克、操縱火炮、攜帶爆炸物攻擊目標。這種機器人戰士,將會很快走上戰場,到2010年前後,將會有100多種具有不同功能的智能機器人,執行各種軍事任務。

仿人形機器人是當前智能機器人研究領域中最前沿的研究課題之一。有的人工智能專家對未來機器人發展的預言,更加直截了當、言簡意賅:21世紀將是機器人的世紀。在21世紀中,智能機器人將壟斷所有的職業,從而為人類開創了第一個“不勞而獲”的全自動社會。在那種社會里,智能機器人具有三種身份——智能機器、智能機器人公民和智能機器人企業家。到那時,它將是萬能的,你應當把它看成人類的夥伴,與之和諧相處,而不要把它看做是你的奴僕。

未來機器人的發展如何?它和人類能共存嗎?

但是,對機器人的發展問題,也有另一種聲音。有些機器人學者,尤其是一些計算機科學家提出:隨著機器人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製造的這些“新新人類”,會不會威脅人類自身的安全?這種超級機器人的出現,最終將會導致在地球上出現“機器人物種”,會不會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生物形成可怕的威脅?事實上,這種持懷疑和反對態度的科學家是少數,多數科學家持肯定和贊成的態度。

歷史經驗表明,許多重大的發明創造,對人類都具有利和弊的兩面,首先是有利的方面,否則,人們不會花力氣去研究和創造它;而在發展過程中,也往往暴露出對人類有害的問題。例如飛機的發明,給人類帶來多麼大的好處:它使兩地距離縮短了,也使地球相對地變小了。但是,飛機噪聲擾民、飛行事故時有發生,這是它的不利方面。即便如此,航空事業仍然愈加發展,只要利大於弊。同時,人類既然能創造它,就可以不斷改造它、完善它,或採取其他有力措施,以達到興利除弊,甚至化弊為利。諾貝爾有一句名言:“人類從新發現中得到的好處總要比壞處多。”

至於有人提出,採用機器人會造成更多的工人下崗、失業,對此問題做如下說明:歷史經驗證明,當某種新技術裝備應用於生產領域,的確會造成在同樣生產規模下生產人員過多,需要裁員,但同時可以看到,一個新的產業誕生和擴大,需要一大批工人就業,這叫做社會性的職業轉移。最明顯的事例是農業機械化造成原來作為農民的勞動力過剩,但他們逐步轉移到城市,從事工業、建築業、商業等活動。同樣,隨著機器人的發展和普及應用,必將促使一個新產業——機器人制造業以及相關領域的大發展,從而為人們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未來機器人的發展如何?它和人類能共存嗎?

其次,人類社會發展水平的高低,人的平均工作時間的長短,也是一個重要標誌。在經濟落後、生產水平低下的時代,人們往往是天天勞作、每天勞作十幾個小時,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實行了每週6天、每天8小時工作制,進而實行每週5天、每天6~7小時,甚至更短時間的工作制。剩餘時間,人們可以進行積極而愉快地學習和休息,這也是人類追求的目標。採用機器人代替人類進行各種工作,是使人類實現“有效工作、愉快生活”目標的一個卓有成效的措施和手段。

1999年10月26~29日,在日本東京舉辦了國際機器人展覽會,該展覽會的主題思想是“人與機器人共存,知識與技術共融”,這實際上給機器人發展指出了方向。所謂“人與機器人共存”,就是隨著機器人技術日益提高,機器人必將走向智能化、實用化和普及化,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親密夥伴和助手,與人類相互依存,共存於這個世界上。

所謂“知識與技術共融”,是指在學術觀點方面,機器人發展必須遵循科學與技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融會貫通、相融共濟的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