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刷了10w+信息流广告后,我总结了这4个优化方向

在刷了10w+信息流广告后,我总结了这4个优化方向

阅读本文,你会get以下文案写作技能,真正做到影响用户:

1、损失规避心态;

2、反差心理冲击;

3、目标人物描述;

4、行业典型代表。

现象与本质

在《神探夏洛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You do see, but you don’t observe.(你看得到,但是没有观察到。 )

寻找洞察有时候就像是悬疑剧破案一样,我们要在那些常见的熟悉事物中,找到打开用户心智的规律。

好文案人和差文案人的区别就在于是“看到”现象,还是“观察”到本质。

因此,决定一个好文案人和差文案人的关键是什么?看谁最能熟知产品卖点,还是比拼的谁文笔更流畅?

事实上,我认为好文案人和差文案人的差距只有两个字——洞察。

什么是洞察?

举例:

文案1:现在才知道,邻居在这装修比我家便宜了10万(主打价格);

文案2:邻居家80㎡,竟然在这装修得像130㎡豪宅(主打装修效果);

好了,决定你是see还是observe的时刻到了。你觉得这两条文案哪条效果更好呢?

很多人直觉地认为文案1效果更好:装修当然非常在乎价格。

但真实的数据显示,文案2的效果远比文案1要好。

原因是什么?

因为写出文案2的人,观察到了一个更有效的洞察:用户往往是有钱了才会考虑装修(且不像买房那样投入那么巨大),他们更在乎影响生活品质的因素,如装修效果、装修风格等。

上述文案的对比,仍然是为了总结这一句话:好文案人和差文案人的差距只有两个字——洞察。

在刷了10w+信息流广告后,我总结了这4个优化方向

首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凭空丢失100元产生的痛苦感,和白捡100元所带来的快乐感,哪一个更为强烈呢?

对大部分人来说,丢钱带来的痛苦远大于捡到钱所带来的快乐。

人们对于损失更为敏感,也会更希望规避损失的发生。 因此大多数用户具有“损失规避”心态。

在撰写信息流广告标题时,通过合理地利用“损失规避”心态这一洞察,我们可以更多地输出“损失型文案”而非“收益型文案”,提高点击率。

“反差冲击”说的是通过对产品价值的放大描述,形成与消费者预期的反差,从而对用户的心理造成冲击。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正确地描述产品的高价值是形成“反差冲击”的关键。

▼ 那么又该如何去描述产品的高价值呢?

以房地产为例,在描述房产的高价值时,大多数人对于高价值房产的直觉反应是价格越高代表的价值就越高。 因此会形成下面这种文案:

“价值500万的房子,首付不到100万,还不快来抢?”

但价格真的是对房产价值的正确描述吗?

在刷了10w+信息流广告后,我总结了这4个优化方向

不妨想象一个情景:如果现在你需要在十分钟内赶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给你两个交通工具的选择:时速100km/h的大众和时速10km/h的坦克,你会选择哪个?

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大众而不是坦克,即使坦克的价格可能是大众的几十倍。 因为大众更能满足迅速赶往会场的需求。

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特定场景下对于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

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才是真正的高价值。

在描述房产所代表的高价值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如何满足用户在具体场景下的真实需求。

在创作信息流文案时,不妨多想一想,看看有没有真正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描述产品的价值。

怎样才能迅速获得关注?

对于文案写作来讲,也要确定这样的方向。通过目标人物描述建立一个典型用户的形象,让他们觉得“这说的不就是我嘛!”

如何实现对于目标人物的描述:

描述一个典型的目标用户

描述用户的维度有很多,包括兴趣、目的、人物属性(收入、年龄)、理想自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通过不同维度对用户进行描述,我们可以把握到用户在不同维度下的心理状态。

对目标人物进行描述,我们还可以利用行业典型代表,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和从众心。

常用的行业典型代表有两类:

正在从事这件事情的典型人物和当地人

找到典型人物之后,则需要针对这些典型人物,塑造秘闻感。 人们对行业领袖的小道消息往往最为关注。 因此,可以这么写:

“地产总裁们悄悄入手了这些房产”

▼ 总结 :

以上就是文案写作4大洞察。回顾一下,它们分别是:

1、损失规避心态;

2、反差心理冲击;

3、目标人物描述;

4、行业典型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