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到底和《易經》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到底和《易經》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先生成名大作,也是武俠史上的一座豐碑。而這本書中蘊含了很多有關《易經》的知識,不知道大家看出了多少?

《易經 說卦傳》言:“昔者聖人之作易,將以順性命之理。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易之道,參通天地人,法天、則地以至於通乎人情。

《漢書 藝文志》又言道:“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易經之用在於“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人為萬物靈長,用易經述人情,道之極矣。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到底和《易經》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未濟卦中用‘濡其首’、‘濡其尾’來說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小狐狸渡河,如果尾巴被河水沾溼了,那就會有點小挫折;但如果連腦袋都淹了,那就真是失敗的一塌糊塗了。其實體現的道理卻是中庸之道:‘濡其首’則過也,‘過不可長也’,‘濡其尾’則不及也。

這裡面就講述了這個道理,接下來卦中又說了,我們要有‘君子之光’,有了君子之光,我們才能夠‘其暉吉也’。君子之光的獲得是需要‘中孚’的,《射鵰》中的郭靖正是一個‘中孚’的人,所以他能夠‘或鼓或罷,或歌或泣’永遠活在讀者心裡。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到底和《易經》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射鵰》不是金庸成就最高的小說,然而卻是名氣最大的一部,因為它塑造出了兩個膾炙人口、聞名遐邇的人物——郭靖和黃蓉。臺灣作家三毛曾言“至巧配至拙,竟也天成。”‘一陰一陽之謂道’,絕對的巧和絕對的拙是無法天成的,妙就妙在這個至拙之中卻有巧的影子,至巧之中也有拙的痕跡。

郭靖誠樸厚重卻也不是缺心眼,黃蓉機智靈巧但也不是鬼滑頭。書中的人物比起金庸後來的小說自然是比較直白,缺少了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和情節的曲折離奇,但就是這種平淡,留給了讀者無限的震撼,‘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生,你揹我;死,你揹我。’無論是‘義’還是‘情’都令人動容不已。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到底和《易經》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金庸先生曾言道:“武俠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寫的也是人。”人性才是文學甚至世界發展的最重要之精神,讀書便自然從此出發而觀乾坤之奧古。今之觀書者,必有此三種境界:一為觀其大略,二為誦之於心,三為務其精熟。熊十力先生的“哲學國民性”便是發出“諸子之續,當發其微”的精妙見解,前人雖可借鑑,卻也可使今人固步自封,故不可一意之承襲,而不辨其深淺,‘以亂吾之真’。

從今天開始,就為大家陸續解讀《射鵰英雄傳》與周易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