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教育”淘金熱,當年的“淘金熱”,如今似乎正在重演

“5G教育”淘金熱,當年的“淘金熱”,如今似乎正在重演

香農重新建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從宙斯的額頭開始。——《公式之美》

十九世紀初,在亞美利加河畔發現了黃金之後,美國展開了一場向西部擴張的西進運動。那時滾滾的人潮懷著對黃金的渴望奔赴加利福尼亞,一批又一批的冒險家紛紛往太平洋的東岸推進,試圖一圓淘金夢。

當年的“淘金熱”,如今似乎正在重演。

2019年,無論國內的研究,還是海外的預測,都把5G看作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技術。從智能家居到自動駕駛,從遠程醫療再到智慧城市,各行各業的人,都在緊盯著通信技術演進中巨大的市場機遇,開啟著一場新的追逐。

不過,當熱火朝天的5G技術,遇上傳統的教育行業,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5G教育”淘金熱,當年的“淘金熱”,如今似乎正在重演



5G主宰教育


我們曾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移動通信技術變革,讓教育行業因此而瞬息萬變。

1986年,依託著頻分多址(FDMA)技術,1G時代崛起,那一年國家開始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很多人從“沒學上”到“有學上”;

1995年,揮別1G,時分多址(TDMA)技術使我們進入了2G時代,這時,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國家對教育的投入空前增長,一棟棟美麗的校舍拔地而起,一間間教室有了電子顯示屏和投影儀;

2007年,碼分多址(CDMA)技術大行其道,伴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3G網絡火了,教育事業有了更為生動的變化,移動學習應運而生,遠程教育的發展進程開始加快;

2013年,正交頻分多址(OFDMA)技術引發了4G變局,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啟,手機成為器官的延伸,電視的開機率下降,快速催生出了直播平臺、新的教育類公司,BAT三巨頭爭分奪秒殺入,各種在線教育創業者打著“互聯網必將顛覆傳統教育”的口號橫空出世。

從1G到4G,在教育的變革歷程中,技術的影響越來越深刻。

而現在,4G的風頭還未過,5G就接踵而至。技術對商業的衝擊,大多數時候,都是小步快跑的漸進變革,然而從4G時代到5G時代,我們則是要實現一場“大邁進”。《5G的商業革命》一書的作者周錫接受億歐教育採訪時表示:對於傳統的教育行業,尤其是教育培訓產業來說,由於自身的高成本、遠距離、網速帶寬窄,以及場景化不足等原因,使得傳統企業的瓶頸很難突破,但是隨著5G的普及商用,新型的教育模式將直接衝擊,甚至是顛覆傳統的培訓產業。

1、感知變化:視覺體驗的大邁進

視覺是人類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視覺邊界的變化往往意味著認知邊界的擴展。在過去,我們曾利用望遠鏡、顯微鏡和數據可視化等諸多技術和工具拓展了視野。而今天,依託於5G終端以及芯片的支持,我們可以獲得講故事的新方式。

賽迪顧問信息通信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朕曾表示,5G時代,高速的移動互聯網可以提升VR/AR設備的工作效率,同時其超低時延可以有效降低虛擬現實設備成像的眩暈感,所以在眾多充滿期待的應用場景中,VR/AR將是首先爆發的一個場景。IDC發佈的2019年中國智能終端市場十大預測中提到,在教育市場,2019年已經至少有20%教育用戶開始考慮VR解決方案。

中央電教館移動項目專家、教育信息化百家講壇發起人馬永紀在接受億歐教育採訪時談到,不同的視頻畫質在學習和溝通時給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感情的傳達和溝通,此時1秒勝似1年。5G的高帶寬高速度讓人們改變了對網絡的感覺,5G至少會給在線1對1和1對多小班課,以及雙師課堂帶來新的機會。”

2、用戶變化:消費者連通性的變革

有人說,5G的影響力,甚至會超過電力。

周錫冰則認為,與2G、3G、4G不同,5G不僅解決了其面向人與人通信問題,同時還解決了人與物、物與物的互連問題。這也意味著,移動通訊網絡、物聯網、移動社交社區,帶來的是未來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模式的進化。在5G時代,我們享受的不僅是更低的通訊資費,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更高效的生產的效率,最重要的是,5G網絡下,能夠以百倍於今天的下載速度,改變消費者連通性。

紫牛基金創始合夥人張泉靈此前也談到,4G改變了內容觸達用戶的地點,而5G時代,則是會對內容用戶端產生鮮明的影響:“在用戶端,我們要思考到底是什麼的教育內容,是在哪裡觸達的用戶。技術端的變化會帶來多少全新的教育服務,這也是需要認真討論的事情。”

3、成本變化:教育資源稀缺性減弱

“好比四車道的馬路,本來就不是很擁擠,5G時代,我們一下子可以擴充成120車道。”

一位硬件廠商工作人員向億歐教育表示,過去的10年裡,我們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生活已經在無限逼近數字化生存的狀態。未來不可逆的趨勢是——數字化、信息化的普及,將帶來教育成本的下降。

“之前炒的沸沸揚揚的高價學區房,歸根結底是一種教育資源的不公。從最初的2G文字到3G的圖片語音到4G時代的視頻,再到5G時代的延遲傳輸。也就意味著,在5G時代,作為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會和其他少數能夠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一樣,實時獲取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5G教育”淘金熱,當年的“淘金熱”,如今似乎正在重演



入場者的腳下與遠方


具體來講,在5G技術的狂飆猛進下,教育行業或將在這三個方向上有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1、高傳輸速率下,“AR/VR+教育”將會再次激活

隨著5G高帶寬時代的到來,基於移動寬帶增強(eMBB)、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uRLLC)、大規模物聯網(mMTC)三大應用場景的拓寬,曾經諸多難以實現的技術壁壘因此會被打破,使AR/VR在教育中的應用有了更多可能。

基於5G技術,VR教育還將擴展更多應用場景:一是可以創造出許多此前難以實現的場景教學,比如地震、消防等災害場景的模擬演習;二是可以模擬諸多高成本、高風險的教學培訓,比如車輛拆裝、飛機駕駛、手術模擬等;三是能夠還原歷史或其他三維場景,如博物館展覽、史前時代、深海、太空等科普教學;四是模擬真人陪練,如英語培訓中的語言環境植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遠程教學,讓學生與模擬真人進行對話。

拿無人機教育培訓來說,中國科協無人機科普團隊無人機教育及智能化領域專家、小飛手青少年無人機教育創始人朱妮和億歐教育非常形象地分析5G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就像計算機在有了網絡以後迅速發展一樣,有了5G,無人機也可以聯網,互聯互通會讓更多的行業應用場景出現。

例如5G的低延時,能使無人機的操控更加靈活;5G的高帶寬,可以支持無人機實時回傳更加高清的圖像,結合VR終端,還可以實現身臨其境的效果。”

目前由於技術的限制,AR/VR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較淺,多數AR/VR企業是通過娛樂化、遊戲化的形式,面向青少年及以下低齡學生提供教育產品,普及程度十分有限。及時互動銷售總監高雪媛對億歐教育表示,“內容和硬件還沒有大規模普及的原因更多是硬件交互方式、硬件成本、內容的數量與質量等各方面還未產生化學反應,而5G更像是催化劑,會大大加速整個產業的發展,但仍有一些待解決的問題”。或許,隨著5G技術的到來,AR/VR教育能突破技術瓶頸,迎來新的爆發。

“5G教育”淘金熱,當年的“淘金熱”,如今似乎正在重演

2、5G推動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再次深化

隨著5G技術的普及,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將更加“智慧”。

在5G技術下,人工智能將與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互相融合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數據採集和更加優化的算法模型,讓人工智能模擬“人的思維方式”,更好的輔助學生學習、老師教學以及校園管理。

拿學生學習來說,一方面,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自適應等功能快速幫助學生獲取滿足個人需求的課程,為學生提供精準教學;另一方面,技術創新必將會升級學習體驗,視覺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會進一步滲透到在線學習的各個環節,迭代出更加智能化的工具,實現學習過程中各個環節效率的大幅提升。

億歐教育選取各個賽道“人工智能+教育”應用類代表企業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老牌教育企業和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起來的在線教育企業均有比較深程度的人工智能應用佈局,範圍涵蓋了學前教育、K12到成人教育等全年齡段各種類型的教育賽道,可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教育企業的標配。5G技術下,“人工智能+教育”將朝著更廣(普及度高)、更深(應用場景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5G教育”淘金熱,當年的“淘金熱”,如今似乎正在重演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3、“5G+物聯網”,教育裝備產業有望升級

5G技術作為數字化建設基石,其物聯網的應用特性,或許會推動教育裝備產業升級。目前多數智能教育裝備的生產與研發,只有“智能性”而不具備“物聯性”。

周錫冰和億歐教育分析到,5G的到來,不僅解決了其面向人與人通信問題,同時還解決了人與物、物與物的互連問題。因此在物聯網技術下,教育裝備產業可以實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裝備產業升級方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硬件(新材料、低耗能);第二,內容場景化和互聯網化,以及IP化;第三,產學研資本融合;第四,中國東西教育集成化;第五,教育創新和研發化;第六,教育裝備產業輸出化;第七,教育裝備產業國際化等等。”

由於技術的限制,多數教育裝備對數據的採集停留在終端本身,數據之間沒有互聯互通,不同教育裝備場景下的數據不能集中反應學生整體教育情況。而未來,5G技術普及,物聯網成為發展趨勢,學習所用的教育裝備都將朝著具備“物聯”性的方向發展。

總結以上三大方向,由此可見,對教育行業,5G是福音,也是轉折。


“5G教育”淘金熱,當年的“淘金熱”,如今似乎正在重演


但現在,“5G+教育”不性感


“5G教育,純屬加戲。”

每每談到5G,總會讓我們激動莫名。但熱鬧散盡之後,很多人向億歐教育表示,他們仍然對“5G+教育”持理性而冷靜的保態度。

一位流量通訊服務行業的業內人士和億歐教育表示,國家意志之外,5G本身和教育沒什麼直接的結合點,“技術雖然強,但技術在教育場景的積累差,教學對技術的消化沒跟上,只能說目前技術在教育場景中服務的價值還比較生硬。”

某通信設備上市公司的核心人士也持有相同的態度,他認為:“5G教育,未來願景很好,但是結合應用的產品,在2019年怕是宣傳多過實質。根據國家5G商用計劃,先將管道打通應該是第一要務。教育上除了物聯網之外,應該還有更多可能。”

K12在線教育從業者柳雄林將問題做了具體分析,他認為目前的“5G+教育”還不夠性感:“縱觀K12在線教育的發展,除了線上直播教學外,其他起到真正意義上幫助作用的技術還是太少。現在提到的5G+教育的產品或服務,大多是以體驗的目的進入學校、進入孩子的生活中。但科普和課程是兩碼事,一味強調體驗的活動,我認為不是剛需。”

就此,億歐教育也詢問了數位相關領域的投資人,他們均表示目前也在關注“5G+教育”領域的機會,但暫時沒有發現有合適的落地項目。其中一位投資人表示,有關“5G+教育”的應用總體上處於討論階段,只是理論上認為會釋放大量投資機會,距離真正的商業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近代哲學奠基人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

人類從狼煙峰火到郵政印刷,在從電報廣播到網絡通信,我們在信息革命中經歷了一次次時代鉅變。20世紀初,以香農的信息論為標誌,我們進入到前所未有的數字通訊時代。而今天,以北京國貿橋以東的5G基站為圖騰,我們以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入全新的5G時代。

基於此,教育行業上中下游也必須適時而變:

第一,教育硬件設備上,應加緊研發相關產品,尤其是新材料、低耗能的高性價比產品,同時產品要具備物聯網性;

第二,內容上,5G擁有“高帶寬”、“低延時”、“大容量”等特點,研發高清畫質、四維動畫等相關內容也迫在眉睫,與VR/AR融合,讓學習場景更加的接近現實,從而加速教育產業落地;

第三,在師資方面,優質的師資資源將惠及三四線城市,甚至是偏遠的農村,雙師課堂向成熟化發展,“AI+互聯網”將促進教育公平化的進程;

第四,學生學習可以更加多元,時間自由化,價格差異化,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尤其是職業技術學校。

2019年,或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直觀的感受到5G的威力。但我們應該關心,教育企業正在面臨什麼樣的選擇,當下的嘗試會導致哪些結果,未來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從象牙塔裡走出來。

畢竟每次時代進化大潮中,贏家都不止一個,但落伍的,肯定會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