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耕读传家


钱穆:耕读传家

中国社会上“士”和“农”相配合的理想,这在古代《管子》书中已提到。

汉代士人,大体由农村出身。唐以后的制度,属于工商籍的户口不准应考。因此士的一流,也只有从农民中产生。

中国人一向爱多子女,这也不尽在乎某一种的宗教观念。如一家有三子,由两子种地,让另一子读书报考,考中了可以入仕做官。往往一个农民家庭,勤俭起家,留一个儿子读书进入士流,报考当官,得机会可以做到宰相或其他高位,便可以购地造屋,退休做乡绅。

但乡绅子弟,往往经久了又不能上进,两三代后又衰败了,回到农民耕田的本分。而在农村里又有另一批新的优秀分子平地拔起,报考做官,取而代之。

如此循环不绝,所谓“耕读传家”,自唐代至明清,均属此情形。只许农民投考,不许工、商人家子弟投考;又只许做官人购地造屋,不许做官人开店设厂、兼营工商。因此做官人只能成为一富人,却不能成为一资本家。而官家、富人又永远地在更替流转,不能累积成大富。

本文选摘自钱穆著《中国历史精神》,九州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