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太极拳史涉及之清末诸王考

在一些武术史事的考证研究中,清末的几位王爷,是频频出场的热闹角色。然张冠李戴、白日撞鬼之处常有,名为考证,实则让人越看越糊涂。多有失实之处,实有必要及时澄清。现就所知,择要予以考证,并就教于方家。

关于肃亲王

所有记述董海川史事的文章,无一例外地都涉及到肃亲王,但都没有说明董海川供职肃王府时,曾经历了两代肃王。査清代史籍,“肃亲王”只授予过豪格一人。豪格,清太宗皇太极长子,初封贝勒,崇德元年(1636)进封“肃亲王”。顺治五年(1648)豪格死后,其子富绶袭亲王爵,但改号为“显亲王”。

八卦掌、太极拳史涉及之清末诸王考

dhc

乾隆三十六年,富绶孙蕴著袭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号为“肃亲王”。是年,蕴著死,丹臻孙永锡袭。道光元年,永锡死后,其子敬敏袭。咸丰二年(1852)敬敏死,其子华丰袭。华丰曾任领侍卫内大臣、宗令等要职。因火器营设碓制火药,要占用肃亲王府府地,华丰极力阻止,咸丰帝责以“不知大体”,罢免了他宗令、领待卫内大臣等职。咸丰八年,华丰死,其子隆懃袭爵,官至领待卫内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9),隆懃死,其子善耆袭。

至于董海川入肃王府的时间,吴俊山《八卦转掌》称,“厥后,来北京 中年在四王府,即清咸丰府邸净身,隐于妇寺。久之,渐传出八卦转掌之术。后应差肃亲王府,由此先生大开法门,名闻四方。”毓慧《八卦转掌汇览》称:“同治前北方无八卦掌法,南方亦无之……太师同治四年北来……投身四王府”。都肯定董海川先入“四王府”后才入“肃王府”。

据《清实录》等史料记载,道光三十年(1851)正月,宣宗(道光帝)立皇四子奕詝为太子。不久,宣宗辞世,奕詝亲政,史称文宗,次年改元为咸丰元年。从此,皇四子奕詝结束了“四王”生涯。咸丰帝生有二子,一子刚出生即夭折,另一子即载淳,是为穆宗(即同治帝)。道光、咸丰及同治年间,再无另外的“四王”。由此可推知,董海川至京师投身四王府的时间,必在道光年间,而不可能是同治四年。

八卦掌、太极拳史涉及之清末诸王考

查董海川的出生年月,《近代武林名人传略》认为是嘉庆元年(1796);《董海川与八卦掌及其拳理》一文认为是嘉庆二年(1797);《武当绝技秘本珍本汇编》认为是嘉庆三年(1798)。三说不一,但总之可以确定是出生于嘉庆初。那么至道光二十年(1841)前后,董海川四十出头,阉割后,投身四王府即被收纳。咸丰做皇帝不久,董海川又“改隶肃亲王府”,当时的肃亲王华丰,“爱其身怀绝技”,而授之以七品护卫总领之职。一直到同治年间,年过花甲的董海川因年老辞职,才离开了王府,但此时的肃亲王,已是华丰之子隆懃了。在肃亲王府的十余年中,董海川前后受到了两代肃亲王华丰、隆懃的尊崇、借重。

有人撰文说道光末年,常与皇四子(奕詝或四王并提的,还有皇六子一一恭王、皇五子一一肃王,等等……当时健在的老年门生刘万川等人还可以指明“四王”就是“太子”、“咸丰皇帝”;五王就是四王的胞弟“肃王”。从《清实录》、《清史稿》等史料来看,道光帝共有九个儿子,长子奕纬(道光十一年死)、二子奕纲(二岁死)、三子奕继(三岁死)、四子奕詝、五子奕誴、六子奕訢、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譓。其中,第五子奕誴在道光二十六年(1847)时,已过继给嘉庆帝第三子惇亲王绵恺为后,并得以袭郡王爵。咸丰六年十月进为惇亲王。光绪十五年正月死。可见,道光末年,因奕誴已过继,无复再有皇五子提法,而奕誴也并不是“肃王”,只能称为“惇王”。

关于庄亲王

八卦掌、太极拳史涉及之清末诸王考

《武林精粹》第一辑《萧氏八卦掌》曾介绍八卦掌传人萧海波“生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少年时……从李振清学八卦拳技四、五年。十九岁……从避居山林地区进行反清活动的人士学八卦拳技八年。艺成后,复返京都入庄亲王府任拳技教师。清亡后,回乡授艺”。

《侧坡八卦全艺传人肖海波二、三事》一文亦介绍自(萧)海波“19岁时……入热河侧坡进修八卦全艺……前后历时八载……肖居于砂锅店中,相识了对门庄亲王府的于厨。一次偶然的机会,由于厨带入王府……遂留萧充当亲王膝下载勤、载俭兄弟的教习……当萧海波初入王府……董海川抵京与肖相会……董亦被王府欣然收纳,给以护卫俸禄,担任护府之职。"

《中国武术人名辞典》也称,萧海波“后进庄亲王府任拳技教师,清王朝覆灭后,回乡授艺”。都涉及到了庄亲王。

八卦掌、太极拳史涉及之清末诸王考

家族mu

详考清代之庄亲王,最初见于顺治十年(1654),是追封给清太祖努尔哈赤兄弟舒尔哈齐的。舒尔哈齐的儿子没有继承此爵。不久,顺治帝又将“庄亲王”之爵号封给了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承泽裕亲王的长子博果铎。雍正元年,博果铎死,无子,雍正命以康熙帝第十六子允禄过继为后,袭爵。至道光十八年(1838)时,传袭至允禄曾孙绵护。道光二十一年绵护死,弟绵諽袭。道光二十五年绵諽死,子奕仁袭。同治十三年(1875),奕仁死,子载勋袭"庄亲王”之爵。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兴起后,慈禧大后命载勋为义和团提督。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载勋随慈禧逃亡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指索“祸首",载勋遂被夺爵。光绪二十七年(1901),复赐其自尽。萧海波27岁(1890)后至京,入庄亲王载勋府中任拳技教师若可信,但“清亡后,回乡授艺”则不合史实。

八卦掌、太极拳史涉及之清末诸王考

试想,1901年后,载勋的“庄亲王”爵号已夺,人也被赐死,其王府中的随员必然亦尽被遣散,萧海波何得仍寓于王府之中?再说,庄亲王本名载勋,按清宗室的谱牒,载字辈下应为“溥”字辈,如溥仪、溥杰(载沣之子),载勋之子,焉能再取名为载勤、载俭?至于说由于萧海波的介绍,董海川方得被庄亲王府收纳,“给以护卫俸禄,担任护府之职”,更是令人不可思议。1890(光绪十六年),在董海川已逝去八载之后,萧海波方オ进京,入庄亲王府。萧、董两人又怎能见面呢?其说之荒诞自不待言。

关于瑞王、端王

在太极拳史中,亦有涉及到瑞王和端王的。

在《太极巨星杨露蝉》一文言”大约在1850年前后……瑞王绵忻爱慕杨露蝉(亦有写作禅)的武功,重赏之后又聘他为王府拳师。但他谨遵师训,并没有立即赴任,直到1853年恩师陈长兴去世,他才正式应聘……1872年,年满72岁的杨露蝉因病在北京去世……健候继承父业,继续在瑞王府任职,在京传拳……”。

《杨氏太极源流辨》云:“杨露蝉初去北京……在张家教拳。消息传到端王府,亦邀其授拳。露蝉又叫儿子班侯、健侯一起进入端王府。于是名满京都,盛极一时”。

八卦掌、太极拳史涉及之清末诸王考

yluc

《太极李派崇武当》一文则称:“咸同年间,露蝉师进京以授拳为业。同治七年,在京都旗营(相当于御林军)教拳。时旗营为端王载漪统率,露蝉师常至端王府向端王传授太极拳”。

考清代诸王,仅嘉庆帝第四子绵忻,于嘉庆二十四年(1820)被封为瑞亲王。道光八年(1829)七月卒,子奕约(后更名为奕誌)袭郡王。道光三十年(1851)五月,奕誌死,无子。一直到咸丰十年(1861),咸丰帝命以惇亲王奕誴第二子载漪过继给奕誌为子,袭贝勒。光绪十五年,加郡王衔。光绪十九年(1893)九月,授为御前大臣。光绪二十年,进封为“端郡王”。

照此看来,瑞王绵忻早在1829年即已死去,1850年前后又焉能聘请杨露蝉为王府拳师?真乃大谬也。而“端王”之名号,最早出现于1894年。此时,杨露婵又已逝世22年,何能“常至端王府向端王传授太极拳”呢?(莫朝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