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清末“一代宗师”杨露禅孙禄堂为何不考武举?不是不考,是考不上

清末“一代宗师”杨露禅孙禄堂为何不考武举?不是不考,是考不上

(孙禄堂)


连续写了两篇关于清末民初武林的考证文章,有些朋友给我提意见,说武举和传统武术是两种技艺,一些清末民初的武术家们没参加武举不代表他们武术造诣不行。

首先我很欢迎这些朋友给我留言,因为我其他严肃考证文章留言情况都不乐观,经常只有一两位朋友留言。

其次,我要说,我不认可“武举与武艺是两种技艺”这一观点。

这就像是考科举做八股和吟诗作赋文人是两种文人一样荒谬。

八股文是非常讲究韵律和格式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作文形式,八股文写得好的文人也许不见得是一个好诗人,但是他绝对会吟诗作赋。

简单来说,能考得上秀才的文人,他就一定会吟诗作赋;但是反过来,会吟诗作赋的文人真不一定能考得上秀才,因为明清秀才相对是最难考的。

武举也是同样的道理,骑射与步射先不说,举石锁、拉十力弓、舞重刀对力量要求是非常高,能考得中武举,正常情况至少证明他在力量上是超过许多普通人的,那么这样一个武举人和一般拳师比武难道会没有优势?

根据中国武术九段康绍远教授亲身经历,真实的比武其实就是“就抓、就摔,谁被摔倒了比赛就完了……当时我在场,没有一个用武术方法的:有以虚步十字手等待对方的,但是,一上去就是抓着摔,什么姿势也没有了,就是抓和摔。”

而根据历史学家统计,河北地区在明清,尤其是清代,考武举风气很盛,而且中举的人数特别多。以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为例,武乡试录取名额全国840人,其中河北省(直隶)就有108人,其余各省最多也就录取60人。

别说河北一省,仅河北沧县一地,在清代就出了248名武举人,完全可以称之为武举之乡了。

沧县不但武举人出的多,还以30名武进士遥遥领先河北其他州县。而整个河北省在清代一共出了三十二名武状元,山西省只有五人。

邯郸县志还记载“武科之盛,尤以咸同光绪为最一时。风尚所趋武生之研究弓箭,演戏技勇者大有雄飞突起之势……武举中式几乎每科必中,有且多在二人以上。”

根据以上史料,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清代河北武风之盛,根本原因还是“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就像科举时代说某地文风很盛的原因是当地中举人、中进士人特别多一样。

清末“一代宗师”杨露禅孙禄堂为何不考武举?不是不考,是考不上

(清代武举要舞的关刀)

所以,杨露禅、孙禄堂这些“一代宗师”之所以没有去考武举,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们练的是武术,而非弓刀骑射;真正原因是以杨露禅、孙禄堂的武术水平,他们在清朝肯定是考不上武举的。

在清代,确实是存在习武的鄙视链的。

第一等的武术人才是考武举,第二等的武术人才开镖局,只有最次的武术人才会以教拳为生。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市场,其中一个后果就是造成大量农民破产,而这些破产农民为了求生纷纷涌入城市,而这些破产农民到了一个陌生城市谋生,最大的难题就是找工作以及被欺负。

而当时混乱的时局造成镖局业兴盛,急需大量有搏斗功底的青壮,因此,对于破产农民来说,习武一来可以不受欺负,有师兄师弟也算是加入一个团体取暖,二来,可以通过习武去镖局谋职。

这就造成武馆行业的兴盛,也就使得杨露禅、孙禄堂等“一代宗师”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为什么说二等武术人才开镖局?

这是因为开镖局是需要本钱的,最起码需要准备大车和牲口,这就不是一般人能预备起的;另外,镖局行业类似今天保安和快递公司,不但镖局里的镖师要能打,而且官面以及绿林也要认识人,毕竟开镖局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打架,要是保一趟镖就和绿林人打一架,死几个镖师,那么再多钱都不够赔的。

更为关键的是真实的镖局并不是到处走镖,而是只走固定的一两条线路,比如大刀王五的“会友镖局”,就只走北京到张家口等极少数线路,这是因为会友镖局背后是张家口的大商行扶持。

镖局不光保镖,也承接看家护院以及护卫业务,或者说在有镖局的地方看家护院和护卫业务都被镖局垄断了,原因很简单,镖局好歹有家有业,出了事能找着人,而民间拳师“来无影去无踪”,想要取得雇主信任是很难的。

清末“一代宗师”杨露禅孙禄堂为何不考武举?不是不考,是考不上

(镖局)

简单说,除非在一座城市已经一两代人或者本人有大富商扶持,不然很难开设镖局。

而从杨露禅和孙禄堂早年经历看,他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并且从他们这一代才离开家乡去到大城市发展,他们既考不上武举,也没有资本开镖局,只能开馆教徒弟为业了。

而教拳授徒最需要的不是真本事,而是知名度,这也就是为什么杨露禅和孙禄堂等人在今天成为“一代宗师”主要原因。

事实上孙禄堂的小女儿孙剑云在回忆父亲生平时也不得不承认,孙禄堂最早学习的就是花拳,对,就是花拳绣腿的花拳。

之所以孙禄堂学习花拳,大概是当时想靠花拳出去打把势卖艺,因为花拳非常适合表演。

当时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还专门报道过花拳表演;

“表演者演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在甲板上左突右冲,上下翻飞,一会儿向前攻击,一会儿又后退防守。乐队锣鼓齐鸣,为表演拳法者呐喊助威。”“年轻的武术家在展示他高超技艺时引来了观众们的一阵阵笑声。”

有好看的动作和“传奇”的经历,这样才能使得武馆“生意兴隆”,杨露禅和孙禄堂是深谙其中之道的,所以我们今天才会看到杨露禅、孙禄堂等人“留下”的各种“神迹”。

比如杨露禅凌空漂移,雀不飞;孙禄堂速度快逾奔马,花甲之年击败五名日本武士等等。

但是这里我要说,这些“神迹”都很不靠谱,尤其是孙禄堂花甲之年击败五名日本武士的事迹,经过严密考证,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假的。

至于怎么假,下次再说。

未完待续。

《明清镖局与武术传承关系探究》、《明清时期武术从业者群体研究》、《清朝武举制度的结束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晚清时期西方社会对中国体育的关注——以为研究基础》、《晚清民间武术发展简论》、《清末民初直隶武术发展状况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