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殘的關羽?血腥的“桃園三結義”?這本古書為何這麼描述

關羽其人,在民間是“義”的化身,洪門拜關公,拜的是他的“義薄雲天”,而在民間,關羽的傳說更是數不勝數。

兇殘的關羽?血腥的“桃園三結義”?這本古書為何這麼描述

但奇怪的是,像關羽這樣一個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名人,刨除民間傳說的各種故事,留下來的史料卻並不多,例如在研究三國曆史最為權威的《三國志》中,對關羽的家世記載甚少,我們既不知道關羽的出生,也不知道關羽的長輩,就連關羽的妻子是誰?關羽的孩子有哪些?我們也無從得知。

我們唯一能夠得知的是:“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關羽有一個兒子叫做關平,和關羽一起死在了臨沮。

後來又在,康熙戊午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時候,發掘出關羽的墓磚,根據墓磚上的記載,武將關羽其實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關羽的妻子姓胡,除此以外,再也沒有更多的了。

兇殘的關羽?血腥的“桃園三結義”?這本古書為何這麼描述

記載關羽生平的史料太過於稀少,但關羽畢竟是千百年來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人們想了解更多有關羽的事情,於是民間傳說便立馬上來,填補了權威史料留下的空白,逐漸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瞭解的關羽形象。

而在這些民間傳說中,有些故事,不僅僅完全顛覆我們現在所認為的關羽形象,還會讓我們讀過後,先是不敢相信,後是不寒而慄,後背冰涼出冷汗。

奇書《關索出身傳》,就是一例,它不僅僅是一段有關關羽的故事,還反映了,中國古代“遊民”這一特殊群體,堪稱殘酷的的道德觀——成大事者,至親可殺!

兇殘的關羽?血腥的“桃園三結義”?這本古書為何這麼描述

1960年,江蘇南通,出土了明成化年間(1465~148)刊刻的《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等四種》,其中就包括了奇書《花關索出身傳》,關索即民間傳說中關羽的兒子,關索在史書中沒有記載,普遍認為是民間杜撰的。而在《花關索出身傳》中,一開篇就寫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見如故,相約一起幹一番大事業,便在“青口桃源洞”,“姜子牙廟王”前“桃園三結義”。

不過劉備此時說道,:“我獨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掛心,恐有迴心。”

關公道:“我壞了老小,共哥哥同去。”張飛道:“你怎下得手殺自家老小?哥哥殺了我家老小,我殺了哥哥底老小。”劉備道:“也說得是。”

兇殘的關羽?血腥的“桃園三結義”?這本古書為何這麼描述

桃園結義

於是張飛和關羽,為了防止對自己親人下屠刀時心慈手軟,便互相約定,彼此殺光對方的全家老少,解除彼此“幹大事”的後顧之憂。

於是,關羽殺了張飛的全家老少,張飛也去關羽的老家,蒲州解縣,一刀刀殺死關羽全家十八口,唯獨看到關羽的長子關平,已經長大成人,便放過,帶給了關羽,同時放走了,懷孕的關羽妻子胡氏,胡氏後來生下了關索,便是本書主角。

奇書《花關索出身傳》是明代的話本,而關羽大概生於161年,死於220年,這之間足足有一千多年。

《花關索出身傳》的真實性基本上排除。

大概率是民間藝人從民間收集的故事,或許專門創作出來給平民百姓們,閒時消遣取樂的。

兇殘的關羽?血腥的“桃園三結義”?這本古書為何這麼描述

關索

不過儘管真實性已經排除,但現代人看到這個故事,依舊會感到震驚。

在中國的傳統中,明明是最重家庭與親情,講的是父慈子孝,話本中的關羽和張飛,勾結外人殺死自己全家,不僅僅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明顯違背了“孝”這一基本原則,就算是對孝順不像古代那麼強調的現在,話本里的情節,倘若發生,也多半會成為社會熱點,引起全國上下的討論。

但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花關索出身傳》中,而且還大範圍的印發,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奇書《花關索出身傳》中,剛剛“桃園三結義”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還不是後來,爭霸天下的英雄人物,而這時是三個沒身份,沒地位,空有一番豪言壯志,卻在最看重門第的漢朝,沒有一個好出身的“遊民”

兇殘的關羽?血腥的“桃園三結義”?這本古書為何這麼描述

“馬匪”張作霖

所謂“遊民”,可以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大俠,也可以是佔山為王的土匪,還可以是災荒年份失去土地,失去住所,無家可歸,四處飄蕩的災民。

他們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存在,但卻不是社會的穩定構成,也不會有史書,給他們作傳。大俠們在“江湖”中飄飄蕩蕩,腥風血雨過上一生,到了晚年,也便厭倦了,想金盆洗手,退隱江湖,土匪靠劫掠為生,本身就被社會不容,一方面有朝廷的圍剿,另一方面,內部鬥爭激烈,有幾個土匪能活到晚年,如果土匪們不能變成,類似地方小政府的存在,早晚是被剿滅的份,至於災民,他們當遊民,只是生活所迫,最終目標依舊是置辦田地,娶妻生子。

兇殘的關羽?血腥的“桃園三結義”?這本古書為何這麼描述

“遊民”是如此特殊,甚至連他的道德觀都與一般的老百姓不同。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這句俗語,之所以能夠成為俗語,正是因為古代“遊民”的特殊而殘酷的道德觀。貝思飛所寫的《民國時期的土匪》,就描述了民國土匪的真實狀況,在他的筆下,記錄了民國一個土匪頭頭,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女人,是小腳跟不上土匪大部隊,便一槍“砰”的打爆了女人的頭,“兄弟事再小,也是大事,女人事在大,也是小事”,土匪頭頭若是迷戀一個女人,不出多久,便眾叛親離,很快被清理出土匪隊伍,遊民的道德觀,就是這麼殘酷。

兇殘的關羽?血腥的“桃園三結義”?這本古書為何這麼描述

民國時土匪綁票

《花關索出身傳》之所以敢如此編排關羽和張飛,這是因為古代“遊民”殘酷的道德觀,是很現實的,雖然不被社會主流接受,但還是被普遍理解的。

不過遊民群體畢竟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歷朝歷代都在對這個群體進行打擊,清朝法律就明確規定,嚴厲禁止私下結拜兄弟,更不允許歃血為盟,就連關索的故事,也不斷被美化。在早期的故事中,關索去找關羽認祖歸宗,關羽因為他出身不明,不同意,關索威脅父親關羽,若是不承認,便去投靠曹操,反過來攻打劉備。而在後期的故事中,關羽不同意,關索卻只是失望,失望後卻是認命,早期的一點血氣都見不著!

兇殘的關羽?血腥的“桃園三結義”?這本古書為何這麼描述

“遊民”群體在中國的幾千年歷史中,一直存在,遊離在社會的陰暗面,有自己的法則,規矩,和道德觀,雖然不被給帝王將相歌功頌德的歷史書記載,但在史書的蛛絲馬跡中,依舊能夠發現他們的身影,他們共同演繹了另一箇中國曆史,或許,直到現在,他們依舊在演繹著,只是我們無從得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