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残的关羽?血腥的“桃园三结义”?这本古书为何这么描述

关羽其人,在民间是“义”的化身,洪门拜关公,拜的是他的“义薄云天”,而在民间,关羽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

凶残的关羽?血腥的“桃园三结义”?这本古书为何这么描述

但奇怪的是,像关羽这样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名人,刨除民间传说的各种故事,留下来的史料却并不多,例如在研究三国历史最为权威的《三国志》中,对关羽的家世记载甚少,我们既不知道关羽的出生,也不知道关羽的长辈,就连关羽的妻子是谁?关羽的孩子有哪些?我们也无从得知。

我们唯一能够得知的是:“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关羽有一个儿子叫做关平,和关羽一起死在了临沮。

后来又在,康熙戊午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根据墓砖上的记载,武将关羽其实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关羽的妻子姓胡,除此以外,再也没有更多的了。

凶残的关羽?血腥的“桃园三结义”?这本古书为何这么描述

记载关羽生平的史料太过于稀少,但关羽毕竟是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人们想了解更多有关羽的事情,于是民间传说便立马上来,填补了权威史料留下的空白,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关羽形象。

而在这些民间传说中,有些故事,不仅仅完全颠覆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关羽形象,还会让我们读过后,先是不敢相信,后是不寒而栗,后背冰凉出冷汗。

奇书《关索出身传》,就是一例,它不仅仅是一段有关关羽的故事,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游民”这一特殊群体,堪称残酷的的道德观——成大事者,至亲可杀!

凶残的关羽?血腥的“桃园三结义”?这本古书为何这么描述

1960年,江苏南通,出土了明成化年间(1465~148)刊刻的《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四种》,其中就包括了奇书《花关索出身传》,关索即民间传说中关羽的儿子,关索在史书中没有记载,普遍认为是民间杜撰的。而在《花关索出身传》中,一开篇就写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见如故,相约一起干一番大事业,便在“青口桃源洞”,“姜子牙庙王”前“桃园三结义”。

不过刘备此时说道,:“我独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挂心,恐有回心。”

关公道:“我坏了老小,共哥哥同去。”张飞道:“你怎下得手杀自家老小?哥哥杀了我家老小,我杀了哥哥底老小。”刘备道:“也说得是。”

凶残的关羽?血腥的“桃园三结义”?这本古书为何这么描述

桃园结义

于是张飞和关羽,为了防止对自己亲人下屠刀时心慈手软,便互相约定,彼此杀光对方的全家老少,解除彼此“干大事”的后顾之忧。

于是,关羽杀了张飞的全家老少,张飞也去关羽的老家,蒲州解县,一刀刀杀死关羽全家十八口,唯独看到关羽的长子关平,已经长大成人,便放过,带给了关羽,同时放走了,怀孕的关羽妻子胡氏,胡氏后来生下了关索,便是本书主角。

奇书《花关索出身传》是明代的话本,而关羽大概生于161年,死于220年,这之间足足有一千多年。

《花关索出身传》的真实性基本上排除。

大概率是民间艺人从民间收集的故事,或许专门创作出来给平民百姓们,闲时消遣取乐的。

凶残的关羽?血腥的“桃园三结义”?这本古书为何这么描述

关索

不过尽管真实性已经排除,但现代人看到这个故事,依旧会感到震惊。

在中国的传统中,明明是最重家庭与亲情,讲的是父慈子孝,话本中的关羽和张飞,勾结外人杀死自己全家,不仅仅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明显违背了“孝”这一基本原则,就算是对孝顺不像古代那么强调的现在,话本里的情节,倘若发生,也多半会成为社会热点,引起全国上下的讨论。

但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花关索出身传》中,而且还大范围的印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奇书《花关索出身传》中,刚刚“桃园三结义”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还不是后来,争霸天下的英雄人物,而这时是三个没身份,没地位,空有一番豪言壮志,却在最看重门第的汉朝,没有一个好出身的“游民”

凶残的关羽?血腥的“桃园三结义”?这本古书为何这么描述

“马匪”张作霖

所谓“游民”,可以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也可以是占山为王的土匪,还可以是灾荒年份失去土地,失去住所,无家可归,四处飘荡的灾民。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但却不是社会的稳定构成,也不会有史书,给他们作传。大侠们在“江湖”中飘飘荡荡,腥风血雨过上一生,到了晚年,也便厌倦了,想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土匪靠劫掠为生,本身就被社会不容,一方面有朝廷的围剿,另一方面,内部斗争激烈,有几个土匪能活到晚年,如果土匪们不能变成,类似地方小政府的存在,早晚是被剿灭的份,至于灾民,他们当游民,只是生活所迫,最终目标依旧是置办田地,娶妻生子。

凶残的关羽?血腥的“桃园三结义”?这本古书为何这么描述

“游民”是如此特殊,甚至连他的道德观都与一般的老百姓不同。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这句俗语,之所以能够成为俗语,正是因为古代“游民”的特殊而残酷的道德观。贝思飞所写的《民国时期的土匪》,就描述了民国土匪的真实状况,在他的笔下,记录了民国一个土匪头头,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女人,是小脚跟不上土匪大部队,便一枪“砰”的打爆了女人的头,“兄弟事再小,也是大事,女人事在大,也是小事”,土匪头头若是迷恋一个女人,不出多久,便众叛亲离,很快被清理出土匪队伍,游民的道德观,就是这么残酷。

凶残的关羽?血腥的“桃园三结义”?这本古书为何这么描述

民国时土匪绑票

《花关索出身传》之所以敢如此编排关羽和张飞,这是因为古代“游民”残酷的道德观,是很现实的,虽然不被社会主流接受,但还是被普遍理解的。

不过游民群体毕竟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历朝历代都在对这个群体进行打击,清朝法律就明确规定,严厉禁止私下结拜兄弟,更不允许歃血为盟,就连关索的故事,也不断被美化。在早期的故事中,关索去找关羽认祖归宗,关羽因为他出身不明,不同意,关索威胁父亲关羽,若是不承认,便去投靠曹操,反过来攻打刘备。而在后期的故事中,关羽不同意,关索却只是失望,失望后却是认命,早期的一点血气都见不着!

凶残的关羽?血腥的“桃园三结义”?这本古书为何这么描述

“游民”群体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中,一直存在,游离在社会的阴暗面,有自己的法则,规矩,和道德观,虽然不被给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的历史书记载,但在史书的蛛丝马迹中,依旧能够发现他们的身影,他们共同演绎了另一个中国历史,或许,直到现在,他们依旧在演绎着,只是我们无从得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