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憑藉什麼當選雅虎財經2017年度公司

今天,雅虎財經(Yahoo Finance)公佈了2017年年度公司的選擇:亞馬遜。亞馬遜2017年全線飄紅的增長,使它獲此殊榮。當然,它巨大的公司規模與影響力也是部分原因。與過去幾年獲得“年度公司”的Facebook、迪士尼、英偉達等公司一樣,亞馬遜選擇了創新、推動市場、擴大了科技產品的邊界。不可否認,2017年對於亞馬遜來說,是收穫頗豐的。

從股價上面看,2017年,亞馬遜並非是市場表現最強勁的公司。但2017年亞馬遜的股價也飆升了60%。另外,亞馬遜還一舉完成了137億美元的Whole Foods收購計劃,AWS高達180億美元的年淨收入,以及強勁的季度收益,亞馬遜還透露將進入醫藥行業。與此同時,亞馬遜研發的Alexa也是在語音助手方面無可爭議的領導者。

“我們關注的不是征服”

亞馬遜全球消費者首席執行官Jeff Wilke最近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的辦公室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表示,“我們的重點是開拓。我們關注的不是征服。我們試圖創新,而不是破壞。如果客戶喜歡我們所創造的東西,那麼他們就會選擇我們的創造,但這可能會對於其他人而言是一種破壞。但是我們希望能夠加速創新,這樣其他人也會有更多的機會來創造偉大的商業模式。”

雖然Wilke這麼說,亞馬遜帶來的“破壞”並不少,以至於今年亞馬遜的名號在企業的財報會議上被引用超過2000次。今年最受矚目的交易之一,CVS以690億美元收購醫藥保險公司Aetna,被許多市場專家認為是對於亞馬遜進軍醫藥行業之前進行的準備。同時Target超市以5.5億美元收購當日達公司Shipt,也是為了與亞馬遜兩天免費送貨服務Prime競爭。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 George Hill表示,這【亞馬遜】似乎是每個企業都在考慮的事情。“是亞馬遜在引領這一趨勢嗎?答案是肯定的。隨著亞馬遜繼續保持著‘最後一英里’(final mile)的競爭力,它使得任何一個市場參與者也必須按照這個規則。”

“最後一英里”指的是一個訂單從倉庫到購物者家門口的過程。亞馬遜在2005年推出亞馬遜Prime服務,提供兩天免費交付服務,並在全力以赴的加快Prime航空運輸的進展。在Prime之前,希望快速拿到商品就必須支付FedEx或UPS大筆的費用,而現在,63%的美國亞馬遜客戶(大約9000萬客戶)都註冊成為Prime用戶,並可以享受免費的兩天或當天交付服務。

一場“天才”的收購

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教授Scott Galloway將亞馬遜收購Whole Foods成為最近十年來“第二好的收購”,僅次於2012年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Galloway表示,“對於亞馬遜來說,收購Whole Foods簡直是天才的收購。這讓他們能夠接觸到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大的消費品牌之一,讓他們接觸到世界上最富有的消費者群體,還可以一次性獲得500個新倉庫。”

收購Whole Foods或許是亞馬遜2017年最大膽也是最成功的一步。6月份時,亞馬遜宣佈以137億美元收購Whole Foods。這是亞馬遜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收購計劃。雖然亞馬遜之前也曾經嘗試過日用雜貨,最明顯的是Amazon Fresh雜貨配送服務,但是對Whole Foods的收購讓亞馬遜釋放出了一個信號,那就是,亞馬遜從未放棄擴大其在實體零售市場的份額,而這一努力,就從接管Whole Foods超市的460家門店開始。

而亞馬遜此舉對零售業的影響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的。8月份,亞馬遜宣佈將Whole Foods降價,Kroger(KR)、Sprouts Farmers Market(SFM)、SuperValu(SVU)、Costco(COST)、Target以及沃爾瑪(WMT)股票全部暴跌。

而與此同時,Whole Foods在宣佈連續第六個季度同店銷售額下滑之後,又見到了新的生機。數據分析公司Thasos Group的數據顯示,亞馬遜最初降價的一週內,其門店流量猛增了17%。在這些新的消費者中,24%來自沃爾瑪,16%來自Kroger,15%來自Costco。

Alexa與智能家居

智能語音助手或許不是亞馬遜的發明,但是對於幾千萬已經擁有Echo Speaker的消費者來說,這並不重要。根據數字研究公司eMarketer的估計,2017年,亞馬遜開發的Echo佔據了美國語音控制市場超過70%的市場份額。現在,亞馬遜的Alexa已經迅速成為主流。

與蘋果的將Siri嚴格控制在iOS設備中不同的是,亞馬遜早期就開發了Alexa的訪問,允許外部公司和開發人員可以為Alexa開發功能,甚至將Alexa集成到自己的設備中。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比較冒險的商業舉措,但是結果是使Alexa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月份的消費電子展上,來自外部各方的數以百計的Alexa設備,包括冰箱、自動駕駛汽車、甚至嬰兒監視器,等等。

亞馬遜設備與服務高級副總裁Dave Limp在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表示,亞馬遜希望Alexa最終基於雲服務。“我們認為這是這類技術的範式轉變,Alexa在雲端可以允許我們每天都對她進行完善。由於開發人員可以通過軟件技術和硬件合作伙伴來進行拓展,你可以看到她已經被用在冰箱、汽車和相機上了。”

2017年,除了收購Whole Foods之外,亞馬遜還因為一件事情佔據了頭條:希望在美國的另外一個地方再開設一個亞馬遜總部,名為HQ2,投資約為50億美元。

這一消息出來後不久,亞馬遜就收到了來自北美各地的238份提案。其中有些提案還是挺吸引人的。例如,亞利桑那州給亞馬遜送了一個高達21英尺的仙人掌,匹茲堡一個三明治連鎖店願意無償為每個亞馬遜員工送一個三明治;而最厲害的莫過於佐治亞州的Stonecrest市,他們表示願意創造一座叫“亞馬遜市”的全新城市,而亞馬遜的CEO Jeff Bezos可以終身擔任市長。

亞馬遜全球消費者首席執行官Jeff Wilke表示,目前亞馬遜還處於評估投標的早期階段。“我們不想過多的限制我們所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這些城市中必須有所取捨。但是我們需要這個城市有足夠強大的吸引力,幫助我們吸引和留住亞馬遜的員工,也包括技術人員。”

2018年,亞馬遜還要賣什麼?

Wilke表示,在未來幾個月或幾年中,亞馬遜的Prime用戶將會在Whole Foods獲得更多的獨家折扣。

而對於亞馬遜來說,Whole Foods還代表著一批物流和供應鏈數據。隨著亞馬遜進一步擴大其在線下的影響力,亞馬遜推出了實體書店Amazon Books以及自主商店Amazon Go。相比其線上的銷售,亞馬遜還需要進一步的瞭解實體店的銷售技術與銷售策略。

Amazon Go目前還只位於亞馬遜在西雅圖的總部,而且只服務於亞馬遜員工。而終有一天,美國的普通消費者們也可以拿起店內想要購買的物品,只需要走出去,不需要與任何人互動,也不需要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購買。亞馬遜自然希望走在這一變革的最前端。

而關於Alexa,Wilke表示,2018年Alexa將會擁有比現在更多的技能,重點在於讓消費者可以通過自己的聲音在Amazon.com上進行更多的操作。“現在技術還不成熟,但你可以想像,那時我們溝通的方式就是自然而然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

而亞馬遜的爆炸式增長,也可能在2018年引來監管機構的更多的關注。公眾對於硅谷科技公司,也包括谷歌和Facebook在內,情緒已經惡化。就在上週末,有消息傳出,亞馬遜可能面臨英國廣告標準管理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的一項調查,指控亞馬遜Prime未能履行其對某些購物者“無限制的當日送貨”的承諾。

本文源自Pinebase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