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退出中國”的真相與原因

亞馬遜中國計劃關閉本土電商業務,不再銷售在中國採購的商品,僅保留從美國亞馬遜、日本亞馬遜等海外區域直郵中國的商品,時間將在7月中旬。

隨後,“亞馬遜退出中國”的新聞席捲市場。

亞馬遜“退出中國”的真相與原因

4月18日,亞馬遜對邦哥回應稱:“可以明確的是,亞馬遜不會退出中國。”並表示,亞馬遜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將在現有的良好業務基礎之上,繼續投入並大力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各項業務在中國的穩健發展。

但這一聲明的措辭巧妙地避開了核心問題,同時,亞馬遜回應稱,將於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至於其自營業務何去何從,亞馬遜並未有正面回應。

沒有疑問的是,亞馬遜在華的戰略調整已經提上日程,這家在全球都發展迅猛的電商巨頭,卻獨獨折戟中國,成為了中國電商行業發展歷程裡的一個完整的商業標本。

亞馬遜“退出中國”的真相與原因

又一個敗走的國際巨頭

亞馬遜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04年,彼時淘寶網才成立一年,京東也才開始進行全面電商業務佈局,而亞馬遜已經是市值超過160億美元(按照當時匯率計算超過1000億人民幣)的全球電商霸主。

這一年,亞馬遜的全球戰略正是高速擴張期,斥資7500萬美元收購由雷軍、陳年等人創辦的卓越網後,亞馬遜成功佔據了中國電商板塊一角。隨後亞馬遜的在華業務一路增長,2008年時在中國B2C市場的份額一度達到15.4%。

然而,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報告,這一數字在7年後,已經跌至不到1%。

從數據來看,亞馬遜想要在主營的電商領域跟中國本土的巨頭們競爭下去,切回份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今中國本土電商行業的競爭格局,亞馬遜已經無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選擇進行戰略調整,關掉本土第三方電商業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抉擇。

事實上,中亞電商業務的戰略收縮,已經不是第一天了。

亞馬遜“退出中國”的真相與原因

根據公開資料,2018年4月,亞馬遜官方親自向商家發出郵件通知——自2018年8月30日起,亞馬遜中國不再為中國第三方國內賣家提供FBA服務(Fulfillment by Amazon,是亞馬遜向第三方賣家提供的外包物流服務)。2018年,亞馬遜中國開始上演裁員風波,運營團隊從2000多人壓縮到不足1000人,總體人員下降超過50%。

同時,2017年底,亞馬遜在中國的庫存金額相比2015年同期大幅下降50%,在中國的倉庫面積也比2016年減少50%,到2018年底,亞馬遜在中國的13個運營中心只剩下北京、崑山和廣州三個城市,廣州運營中心也於2019年初關閉。

2019年2月,“收購合併”消息傳出,有傳言稱亞馬遜中國的跨境業務將和網易考拉合併。對此,雙方拒絕做出評論。

但目前來看,收縮的業務基本都是電商服務領域,無論是根據路透社的消息,還是亞馬遜的官方回應,此次戰略調整首先被關閉的,都將是中國本土的“第三方”商戶服務。

亞馬遜的自營業務目前仍然“前途未卜”,但亞馬遜已經明確稱,有意繼續從事海外銷售業務的賣家可入駐海外購。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消費者不再能從中國本地第三方商家那裡購買商品,但他們仍然可以通過亞馬遜的全球商店從美國、英國、丹麥和日本訂購商品。

必須要申明的是,這並不意味著亞馬遜“全面退出中國”,在電商業務之外,亞馬遜的Kindle和AWS雲計算業務都發展迅猛,有知情人士向邦哥透露稱,公司判斷,在華中國的海外購和全球開店業務都有不錯的利潤率和增長空間。

亞馬遜“退出中國”的真相與原因

亞馬遜在中國到底錯過了什麼

可以確定的是,雖然亞馬遜的在華電商業務似乎已經“無力迴天”,但在全球領域,亞馬遜的發展依然勢不可擋。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電商巨頭,創始人貝索斯離婚後被分走了將近400億美元身家,卻仍然是全球首富。

一週前,貝索斯致股東的公開信中,還在給自己的美國員工大幅加薪,將所有員工得工資最低工資達到了15美元/小時,摺合人民幣100元/小時,暗指沃爾瑪的最低工資是11美元一小時,遠低於亞馬遜。

貝索斯是有底氣的,即便是在中國,他的理念如果被貫徹下去,或許也將是另一番天地。但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沒有如果。

2007年9月,貝索斯再一次來到中國,在談及易趣、ebay、雅虎等美國互聯網巨頭在中國為何表現乏力時說:“那是因為美國公司來到中國後,不是讓中國的顧客滿意,而是讓他們的美國老闆滿意,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然而,信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或許是最難的事情。

做讓中國顧客滿意,而不是讓美國老闆滿意的電商平臺——貝索斯是這樣說的,但亞馬遜卻不是這樣做的。

收購卓越網後的三年裡,亞馬遜對卓越網進行了全面而徹底的改版,版面風格和業務邏輯完全效仿亞馬遜在全球的統一模式,促銷也十幾年如一日的延續了“美國式”的優惠券、優惠碼方式,比之熱鬧紅火的淘寶、京東,和傻瓜式的滿減折扣,顯得異常的“美國化”,既不醒目,也不夠便捷。

2018年,劉強東做客吳曉波的《十年二十人》節目談及亞馬遜,在競爭的過程中,他發現亞馬遜最核心的弱點,就是美國管理者對中國團隊缺乏信任。這種信任問題,將亞馬遜的中國電商業務推向了失敗,劉強東直言“可惜”。

7年之前,亞馬遜開始掉隊的那個時間點上,劉強東表示,“如果中國區負責人都不能決定一件事,談什麼執行,你可以問問漢華,他可以說他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能成功嗎?我可以做到。”

亞馬遜“退出中國”的真相與原因

劉強東口中的“漢華”叫做林漢華,是亞馬遜中國時任CEO,他在亞馬遜歷史上留下的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在2011年說的。他說:以後亞馬遜中國在全球市場將扮演運營中心,而非決策中心。從此亞馬遜中國被定下了一個基調——身體在中國,大腦卻在美國。

根據路透社消息,市場研究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Michael Pachter對外媒表示,亞馬遜的退出是因為其中國電商業務既無盈利也無增長。中國本土的電商企業,相比亞馬遜有著巨大的優勢。

雖然在中國遇冷,但是亞馬遜的本土電商業務在其他國家仍然在積極擴張中,例如印度,亞馬遜和其本土電商巨頭Flipkart爭奪主導地位的戰爭就進行得如火如荼。

通途貝索斯二十年來致股東的公開信,他一直對組織僵化有著高度的警惕,亞馬遜在美國市場也一直以決策的速度而著稱,但這一切卻都在中國失效了。中國電商行業的發展進程和世界電商行業的發展近乎是脫節而彼此獨立的,這種情況在其他很多領域也有。

對於來自成熟市場的海外企業來說,想要進入一個這樣的市場,或許首先就是要有一個完全開放的心態,以及對自己過往經驗的謹慎“清零”。如果借用貝索斯每年都要在股東信中說的那句話來結尾,我們會說——今天仍是亞馬遜的第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