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斯克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該如何面對?北斗或5G該怎麼佈局?

用戶105958115125


2015年科技狂人馬斯克胸洞大開,他將設施星鏈計劃,將發射4200O顆低軌通信衛星,射向太空,將全部按裝wi-fⅠ衛星通訊系統,全面覆蓋全球。並且得到美國宇航局支持和認可並批准發射。

2019年11月11日,馬斯克已開始實施計劃並向低軌軌道發射了60顆通訊衛星。目的很明確搶佔佈局,並佔有空間頻率有限資源,為未來壟斷頻譜和衛星軌道資源,將有更多話語權。並通過制定天基互聯網規則,以限制他國生存空間。

因此,我國充分意識到天基互聯網將是未來空間發展趨勢。因此開始建設二大系統`鴻雁星座'和`虹雲工程’,將創建全球低軌道衛星通訊系統。

虹雲工程計劃發射156顆衛星,它們將離地面1000公里軌道上組網運行,將構建一個星載冠帶全球移動互聯網。

2018年12月22曰,虹雲工程成功發射首星。

2018年12月29日,鴻雁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之間的兼容,進行全面測試。

低軌衛星的優勢要比高軌道衛星網絡更便宜,比地面的通訊網洛覆蓋面積更廣,以減少地面大量5G基站,從經濟角度和戰略性而言,空間頻率軌道資源更勝一籌。

至於北斗雙星定位系統:更趨向低中軌道全球覆蓋,主要是定位計算以及聯合定軌,而提高精確度。

因此太空星球大戰,早已不知覺地打響,近地軌道領域已進入商業競爭階段。

我們來了……


大一奇一兄


一定要清楚一個概念,5G並只為手機服務的通訊方式。這個是探討5G的大前提。這也是5G跟4G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

大部分的人在談論5G,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北斗導航都只是集中在導航應用,手機應用,這一類通訊服務。

只有有不少人從網絡架構,通訊頻段上面進行技術討論,相信大部分的非專業人事業看不明白。

那麼我們就從應用層面,順帶介紹一些技術,這種方式說一下。這三者的關係。

5G,星鏈計劃,北斗導航(或者說GPS),這是三個規劃設定上面,使用場景完全不同的的通訊服務方式。

一、北斗導航——競品GPS,伽利略,格洛納斯

北斗導航,是採用的地球同步衛星軌道,進行的地面——空間——地面的傳輸。這種傳輸在應用上面,就是我們熟知的導航,定位,航測。

在我們熟悉的產品中,例如手機導航,定位,氣象觀察(雖然有專門的氣象衛星),航運,海運導航,定位,航空清晰測繪(也有專門的航測衛星)。

北斗系統的競爭產品的角度來說,他的競品對象是: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

對於導航系統來說,衛星軌道是最高的軌道,(比星鏈計劃要高的多),這種同步衛星的軌道資源本身就是一個稀缺資源。所以不單單是導航系統本身的應用價值非常高,天際空間的資源也非常的重要。

所以中國不遺餘力的建設我們的北斗導航系統,就是要解決大量的民用級通訊,同時優先佔據天際資源。在同步地月軌道上面的衛星,也是伸向月球,乃至外太空的中繼站。

所以,從競品角度來說,全球商業化使用最廣泛的GPS已經基本上是一家獨大了。並且普及性也非常高,顯然星鏈計劃並不是對標GPS去的,如果是對標GPS去的,那一定血本無歸的買賣。

所以從這點上面能夠清晰地理解,星鏈計劃和我們的北斗導航沒有衝突。也不存在所謂的星鏈計劃起來了,北斗就無用武之地了。

二、星鏈計劃——低軌道,地面——天際中繼傳輸

拋開技術角度的分析(相信大部分人也不是很理解通訊技術),我們從商業角度來分析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的商業目標。

馬斯克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商人。當然也是一個非常有魄力的商人。

在SpaceX終於在第四次成功發射了獵鷹火箭之後,並且拿到了NASA給與的16億美元的合同。他一下子腰桿子就挺直了。

我們看在之後的幾年裡,接連拿到了不少航空發射的訂單。

在正常的年份,全球每年的太空發射數量,基本上就在90次左右。基本上Spacex能有30多次,中國有20-30次。

所以從商業角度來說,單純的讓spacex做一個運輸商,相當於一個汽車製造商,這種商業模式在長久的經營中,是一定會有瓶頸的。

說一下汽車行業的經營案例,並且對於馬斯克來說,他的另一個產業——特斯拉電動。他本身是對汽車市場諳熟於胸的。

20世紀,二戰之後,福特汽車經歷了瘋狂的擴張之後,陷入低迷,車賣不動了。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汽車金融,貸款給消費者讓你買車,汽車廠造車,還借錢給你買車,你只要換利息就行了。這個模式到如今也還在持續進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扒一下,各個汽車廠商自己的汽車金融公司的名稱。

在21世紀之後,網約車起來之後,滴滴之後,有部分人可能知道另外一個平臺“T3”,是幾家汽車廠商出資建立的平臺。這其實也是一個希望跨過直接設備交易,做持續化,長久性的續費服務。

所以,對於Spacex來說,即使再牛的火箭,包括超級獵鷹火箭技術在進一步加強。這都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人要為這個火箭買單。

然而,雖然Spacex號稱價格低廉,但是全球衛星發射是有陣營的,中國不會找他,俄羅斯也不會。只有美國,歐洲等國家會找他。並且這個業務量的天花板是一眼可以看到頭的。

也就是說,這個spacex的發展故事,講到壟斷歐美衛星發射市場之後,就戛然而止了。所以你看到小馬哥的騷操作是:火星移民計劃,太空站送物資業務。

總之這都是在給自己的產品找業務。

在一番苦思冥想之後,他看到了摩托羅拉“銥星”的商業模式。提供對私人,對商業市場的通訊服務。也就是說:自己成為通信服務商。

這就看懂這個思路了吧!

但是想自己成為通信服務商,他能夠依靠的就是天際衛星的中繼服務。但是問題來了,這個產品怎麼設計,目標客戶是誰?競爭產品是誰?

從現在馬斯克計劃發射42000顆衛星,並且已經發射了300多顆衛星的情況來看。星鏈計劃是馬斯克在全球空中建設的“光纖通道”,這相當於一個網絡的骨幹網。

說白了,在地面上,他還會給企業,個人,家庭賣一波收發器——相當於“路由器”(你可以這麼理解)。

這裡面就基本能夠將他的應用場景給探查明白了。馬斯克是想做類似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這樣的服務商的。給家庭,給企業拉網線,收一個長久的費用。

但是問題來了,什麼客戶是他的主要客戶?家用客戶。或者說他面對的一級客戶是“中國移動”這樣的企業客戶,最終客戶是家庭。

這也同星鏈計劃,傳輸速度,帶寬,以及可以用較低的成本覆蓋更廣的範圍相符合。

(星鏈計劃,第二批衛星,圖片來自:小火箭)


有很多人,從技術的角度會解釋,無線傳輸的速度更快,可能星鏈比5G的傳輸更快。說到這些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說5G!

三、5G的真正場景是工業市場,以及萬物互聯

現在最火的5G產品是什麼?是手機!手機也是整個5G最先商用的產品,然後是VR,VR沒有手機火爆。因為VR擁有量太少。

這就給很多人造成錯覺,覺得5G就是為了手機存在的!

5G在手機中使用,只是因為手機的對於通訊的要求太低而已。為什麼美國會如此的打壓中國的5G建設?問題就在於整個5G會改變很多的工業標準,以及所有電子設備的通訊標準。

第一個例子:工業互聯

工業場景中,各類設備裡面,到今天都在使用國外的通訊協議,例如EC總線,MUDBUS總線,CANOPEN總線,這些東西,你不瞭解沒關係,說的簡單一點。

用什麼總線協議,就要買什麼通訊模塊,這是要錢的。國外在很早就指定了這個協議,人家所有的產品都按照這個協議開發。例如汽車使用的CAN-LINK協議。

你說,我硬鋼,我不用,那你生產的產品,根本沒法與別人兼容。

5G本身的低延時,抗干擾,高帶寬,恰好是這個領域需要的。如果這個實現了,大一統。

在工業中應用的5G之後才有的特殊功能:例如網絡切片服務等。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出現了,以前歐美,所有的標準都要失效了,這些標準可是人家技術壁壘,商業壁壘的關鍵。

這次是重點。5G的重點不在於速度快,也不在於低延時,在於這個新標準衝擊他們原來指定的標準。所以他們能不擔心嗎?如果5G他們本身就領先,或許他們也不在意,問題是他們不領先。這就是問題了。

第二個例子是:萬物互聯

說萬物互聯,比較模糊,大部分聽不懂。我們就說無人駕駛汽車吧!

無人駕駛汽車本身對通信需求非常高,低延時,高速度,並且廣泛連接。這就造成了速度快,邊緣計算多,以及點——點的連接。不經過基站中繼這種傳輸。

這是5G這項技術可以實現的,哪怕在之後的6G中這項技術也是會有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兩個汽車都快撞上了,技術延時再小,你還是要通過衛星中繼的話,那就完蛋了。

5G可以直接搭建,兩輛車直接傳輸。這壓根不考慮總計速度,並且無視距離,因為本身就很近。


所以,不要再問星鏈計劃能否替代5G了。這不是一個東西,也沒有什麼可比性。5G目前還是延續4G-LTE的技術範疇。如果未來出現更為翻天覆地技術的6G,那更是一個新天地。

那麼5G會影響星鏈計劃嗎?目前不會,因為馬斯克的定位是自己成為一個通信服務商,他要搭建自己網絡。甭管是幾G到來了,他這個硬件結構都是可以用的。(當然衛星是有壽命的,一般5年)


機器人觀察


你好,我來談下我的看法。

首先,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中國的北斗系統、5G這三個不是一個概念,不能相提並論。如果非要比較一下的話,那麼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的目的和5G還是有關聯的,他的目的就是通過多個衛星組成的星鏈去給地球提供高速、穩定、便宜的網絡連接。簡單的說,星鏈計劃和5G都是用在數據傳輸方面,那麼北斗系統是怎麼應用的呢?

北斗系統建設的初衷是為了精準的軍事打擊,目標定位、飛機導航、輪船導航、應急救援等等。現在也逐漸的進行了商用,比如手機衛星定位系統、汽車衛星定位系統、氣象方面的應用、農業方面的應用。這麼看來,北斗系統主要用來衛星精準定位,跟我們現在說的5G和星鏈沒有太大的關係。

5G說的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5G的性能目標是高數據速率、減少延遲、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統容量和大規模設備連接。所以,5G指的是通信技術,主要說的是高速率、低延時的數據通信。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大多數是不需要衛星進行信號轉發的,依靠的通信基站。移動通信的基站,最多的是使用光纖接入核心網。現在整個移動通信系統由接入網、承載網以及核心網組成,5G還多了一部分邊緣計算。當然,極少數的衛星電話是需要衛星通信的,但是費用太高。而且衛星通信的成本過高,一般來說運營商也捨不得使用衛星進行信號的回傳,所以很少有基站使用衛星中轉信號。

總結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再厲害,也不會影響我們的北斗導航系統。同時,他的計劃有點“藝高人膽大”的想法,短期內對5G不會產生影響,目前5G是通信的主要發展方向。最後,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能否成功還是需要時間考證的,所以大可不必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