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戰事為什麼總是小打小鬧,政府軍為何沒有能力統一各方勢力?

牛頭馬面兩鬼


緬甸內戰打了半個多世紀,就是如今在緬甸也幾乎每天有戰事,不過這種戰爭大多都是小規模,很少看到超過千人投入戰鬥,往往是幾十人的小摩擦。

緬甸是多民族國家,早在英國統治緬甸時為了讓其他民族制衡緬族,就扶持了一些民族,所以才給緬甸內亂埋下了禍根。其實緬甸戰亂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緬甸政府長期以來是一族獨大,打壓其他少數民族。雖然緬甸已經實行了民主制,但是歷史上的一貫做法和政策也無法馬上更改,所以民族地區對抗政府的情況並沒有平息。

如今還在和政府軍作戰的民族武裝還有好幾支,這其中克欽獨立軍是規模最大的,克欽獨立軍是僅次於佤聯軍的民族武裝,克欽獨立軍有兩萬多正規軍,總部設在中緬邊境的拉咱。這些年和緬甸政府軍打的最兇的也是克欽獨立軍。克欽獨立軍主要活躍在緬甸克欽邦,克欽邦主體民族為克欽族,也就是中國國內的景頗族。克欽獨立軍有自己的兵工廠,再加上靠近中國的,也有自己的玉石場,所以經濟相比如其他民族武裝還算可以。克欽獨立軍在克欽邦大量徵召族人入伍當兵,所以在兵力上和勢力是僅次於佤邦。克欽獨立軍和果敢同盟軍、若開軍、德昂軍等民族武裝組成聯軍,想抱團對付緬甸政府軍的打擊。緬甸政府軍也經常和克欽獨立軍有戰事,由於緬北叢林比較多,這也給民族武裝生存創造了一部分條件,不然早就被現代化裝備的政府軍消滅了。政府軍作戰時有飛機坦克配合,而民族武裝幾乎還是端著槍作戰,大炮都很欠缺。大多是迫擊炮和小型炮。政府軍近些年也加大了力度對民族武裝實施打擊,民族武裝控制的區域也日漸緊促,照此發展遲早有一天民族武裝都會被政府軍消滅。

緬甸政府軍這些年是拉一派打一派,政府軍暫時對佤邦和第四特區沒有動武,而對克欽獨立軍等緬北武裝加大了打擊力度,假如克欽獨立軍被消滅了,那麼其他民族武裝的末日也將不遠,畢竟克欽獨立軍算是實力稍強的武裝。

個人覺得緬甸的戰亂短時間是很難平息的,緬甸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各民族的訴求,短時間內政府和民族武裝是很難達成協議的。也許緬甸的內戰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個人也希望緬甸能早日實現和平,各民族都能和睦相處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緬甸內戰已經七十年了,至今仍沒有徹底停止的跡象。

緬甸內戰,與該國政府的民族政策有極大的關係,緬甸獨立後,昂山本來打算建立一個聯邦制國家,少數民族邦擁有相對較大的權利。但是,1962年緬甸發生政變,軍隊接管政權,廢除了所謂的彬龍協議,建立單一制政體,實際取消了少數民族邦的聯邦主體地位。同時,緬甸對少數民族實施同化,歧視甚至敵視政策。結果,幾乎所有的少數民族都造反了。得益於二戰後國民黨殘軍橫行緬甸二十年,又有緬共革命二十年,再加上五十至七十年代越戰影響,少數民族獲得了大量武器,並培養了自己的軍事人才(當然,部分少數民族如克欽本身在殖民時代就擁有軍事力量)。因此,少數民族軍隊迅速取得的長足發展。

與此對比,緬甸政府軍卻相對應的沒有足夠的強大。在新世紀以前,政府軍僅從人數上講就不足(長期不超過三十萬人),由於戰爭,經濟政策和國際環境的問題,緬甸經濟每況愈下,也沒有足夠的軍費改善軍隊待遇和裝備設施。即使是到了2017年,擁有五十萬人馬的緬軍,全年軍費不過二十億美元。人員訓練的不足,軍事素質低下,軍事體制的落後,裝備老化甚至缺編嚴重製約了政府軍的戰鬥力。在內戰中,表現為政府軍很難組織旅以上級別的戰鬥,更不要說空地聯合作戰及信息化作戰了。因此戰鬥規模不大,強度也不高。

少數民族軍隊雖然軍費同樣緊張,裝備訓練上還遠不如政府軍。但是,民族武裝是在本民族地盤上作戰,熟悉地形,可以利用民族邦複雜的山地地形抵消政府軍的規模和兵器優勢。更重要的是,民族武裝是在為民族尊嚴甚至是民族生存作戰,因此戰鬥意志極其堅決,又可以獲得本地少數民族民眾支持,戰鬥力是強大的。

當然還有,緬北許多民族武裝事實上與我們存在各種複雜的聯繫,獲得我們明裡暗裡的不好說清楚的各種支持,這大大加強了民族武裝的實力,部分民族武裝在正規化建設方面甚至不弱於政府軍隊了。

綜合以上原因,緬軍無力武力征服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也無法推翻現存的中央政府,雙方只好年復一年的耗下去。這就使我們看到的戰鬥有小打小鬧的感覺(對緬甸人來說,營一級戰鬥已經是很大規模的行動了,再大就不會打了)。

緬甸的事情很複雜,歷史也很長,和我們也有莫大的關係。值得我們持續的關注,在必要時適當介入以控制事態。


飛揚列兵


1947年2月,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與撣邦和克欽族的代表在禪邦彬龍鎮舉行會議,會議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彬龍協議》,使少數民族和緬族在國家統一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但以克欽民族聯盟為首的克倫族高層,拒絕派代表參加彬龍會議,所以當時並沒有完全解決民族問題,這也預示著獨立後的緬甸民族問題,將更加的複雜化,而且它也成為了一個短期內很難解決的問題。

獨立以後的緬甸,考慮到少數民族和緬甸族的現狀,所以在制憲會議通過了1947年版緬甸聯邦憲法,規定了獨立後的緬甸,在政治結構上採取聯邦制,允許那些少數民族的高層,保留他們的世襲權利,同意禪邦,克欽邦在十年內可以投票決定是否繼續留在聯邦內,由於他們從法律上給了少數民族較大的獨立性,而給少數民族的一些承諾最後又沒兌現,所以這就給這些民族主義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合法的依據,他們認為你給我的承諾沒有做到,那也就不要怪我們不守承諾,我總得生存發展吧?

從另外一方面說緬甸境若開族,孟族等少數民族沒有獲得自治的權利,它也沒有把緬甸族聚集的地區作為單獨的聯邦看待,所以這也造成了緬甸族和五個少數民族權利上的不平等,而且當時緬甸的相關高層拖延和限制其他幾個獨立聯邦的成立,拒不兌現當初說好的允許這幾個聯邦自己投票決定是否留在聯邦內的承諾,他還強制推行緬甸語和傳播佛教,規定佛教做為國教,這樣的做法使得當局和各少數聯邦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到了1948年克倫自衛軍發動了暴動,各地方克倫族紛紛響應,到了1949年1月,克倫自衛軍兵臨仰光城下,1950年緬甸政府軍取得了勝利,但是那些少數民族武裝還是保存了自己的一些實力。

1961年,克欽族的上層因為反對,把佛教立為國教,成立了克欽獨立軍,提出要建立克欽共和國,後來奈溫將軍上臺廢除了把佛教定為國教的規定,創辦了民族發展學院,他非常注意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在63年的時候與少數民族進行談判,想要達到民族合解,但失敗了,1974年修改的憲法,承認了民主平等和尊重民族宗教與文化的原則,把少數民族自治邦擴大到七個,實際他的做法並沒有改變國內民族問題的現狀,少數民族武裝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頂峰,幾乎有近二十個少數民族武裝,總兵力達到5萬人以上。

那麼可能很多人就在疑惑了,緬甸的軍隊也有幾十萬人,也從相關國家購買了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為什麼這麼些年來一直是小打小鬧,並沒有解決地方武裝問題?咱們拋開民族之間的一些利益衝突不談,單從軍事上來說,少數民族武裝控制的地區,一般是邊遠山區,經濟條件落後,交通不方便,大部隊作戰困難,所以連年用兵卻難以奏效,而且這些少數民族武裝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國際社會的支持,所以緬甸民族衝突幾十年,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連年征戰,吃苦的都是老百姓,很多人在這些衝突中喪生,很多家庭流離失所。

最近這些年來,緬甸採取了打壓和安撫並重的原則,一邊打一邊和談,現在有多達18支少數民族武裝和當局發生了和解,但是還有少數的仍然在堅持鬥爭,不過即使那些已經和當局發生和解的,還是有一定的機率會再次發生衝突,現目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在自治區的劃分,承認自治區擁有的合法權益等方面,還有就是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緬甸的自然資源,包括翡翠玉石等礦產品和木材等,是少數民族武裝的重要經費來源,尤其是那些不靠販毒來增加收入的,這些東西都有可能會成為和當局爆發衝突的理由,現目前緬甸的少數民族武裝,最多的有將近3萬人的軍隊,少的也有七八千人左右,我認為光靠打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是要大家都本著和平的目的,把彼此放在同一個位置,公平公正的坐下來談判,才能解決問題,給這些少數民族必然的尊重,讓他們同樣擁有和緬甸族一樣,受教育,醫療,等等各種權利,而到今天為止,仍然有很多少數民族,連身份證都沒有,我認為緬甸的民族和解進程還任重道遠,


唐僧他不懂愛


對中國來說,是好機會,可惜,沒人把握時機,支持果敢,掌控緬甸,在緬甸建海港,明為商用,實為軍港。


用戶6373196372龍教頭


瓦幫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萬,瓦聯軍3萬多人,常規武器有自制自給能力。緬府不敢輕易就打。


喜果W


緬甸主體民族缺乏對少數民族關懷,分裂是遲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