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到教育的規律,才是教育的常態

今天PCschool的傑克老師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教育孩子來說,真正的教育靈魂到底是什麼。

迴歸到教育的規律,才是教育的常態

我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又會彈鋼琴、又會跳舞,還會畫畫,學習成績也非常出色。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初中進行學習了之後也是什麼都會,每次考試幾乎都是班級裡的前幾名。她就這樣順其自然的考上重點高中,高考時又成為了那一屆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優異的成績被國內最好的大學錄取。幾年以後讀研究生,再讀博士。

這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小孩”,她的存在就是父母最大的優越感。後來還不到45歲,她就已經成為了一家公司的高管,很多人仰慕於她的能力。按理說截止到這個時刻,她的人生可以說是近乎於完美了。每一個她身邊的人,都覺得她“混得好”有出息。

可令人唏噓的是,這個女孩在不到55歲的時候就進監獄裡去了,父母親這個時候還流著一行老淚,“我的孩子怎麼會出現這個情況?!”自己的子女剛好長大成人,進去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現在它已經成了很多家庭遇到的“普遍現象”了。

迴歸到教育的規律,才是教育的常態

那麼這樣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呢?首先我們可以嘗試規避掉教育本身,而是從其他角度來看教育,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是不是靈魂出了問題。柏拉圖說過一句話“教育非他,乃心靈的轉向”,那麼我請問轉向哪?往哪轉?引導孩子轉向分數、轉向才能、轉向才幹、轉向本事?都不是。這個轉向的過程,我們可以理解為“慢”,一個持續而緩慢的過程,帶給孩子終身的影響。

現在的某些學校說“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都是這樣的無聊、矯情的語言,以為這樣就能把教育做好了?事實上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說一個孩子為什麼有價值?因為他有可能性,他有無限的可能性。

不要以為你的孩子現在喜歡畫畫、喜歡彈鋼琴,他今後就一定是個藝術家,可能他今後從事的工作和這個一點關係都沒有,他有無限可能性。看一個孩子成績不行就開始下結論,說這孩子今後是擦皮鞋的或者將來沒有出息,哪有這樣的教育呢?

現在有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手段,學這樣、學那樣、考狀元、讀名校都是臉面的問題,就是當成一種手段。一旦用孩子的成長來滿足我們成年人的某種慾望或者需求的時候,我們的教育一定出問題。

我們只要相信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不會太差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