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同科技徐凌:結構性變革是銀行網點轉型升級的“金鑰匙”


贊同科技徐凌:結構性變革是銀行網點轉型升級的“金鑰匙”

圖為贊同科技執行副總裁徐凌

近日,以“渠道·無界——劇變中的金融科技”為主題的金融科技創新峰會在西安舉行,眾多銀行業、金融科技產業專家圍繞銀行數字化轉型、銀行渠道轉型變革全新路徑以及傳統銀行如何探索合適渠道特色轉型方向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在峰會期間,贊同科技執行副總裁徐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就銀行網點轉型方面的問題回答記者的提問。

據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數據統計,自2016年5月30日至2018年5月28日,我國銀行物理網點共退出4591家,其中2016年1259家,2017年2540家,2018年792家,從2017年後半年開始銀行退出網點數目同比增速平均是55%。近年來,主流觀點一直認為網點員工將會越來越少,線下體驗+線上交易是趨勢所在,首當其衝受此影響的當是櫃員,而今年各大銀行的櫃面開啟數量確實又在減少了,甚至已經開始出現一些0員工的概念網點。

據瞭解,2017年6月,廣發銀行第一家智能網點在武漢開業,實現了網點智能機具、櫃面系統以及移動終端三者之間的信息推送和互聯互通。2018年4月11日,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的“無人銀行”正式落地,成為全國首家無人銀行。隨之,有多家銀行都在嘗試突破傳統金融行業壁壘,打造智能化新門店。在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企業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化應用凸顯了銀行物理網點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時代挑戰。近年來商業銀行力行推進網點輕型化、智能化、特色化、社區化轉型。

徐凌認為,銀行網點作為銀行業長期以來吸儲、接觸瞭解和服務客戶的重要窗口,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銀行網點退出和新增,是對網絡銀行衝擊的適應性調整。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發展為金融市場帶來更高效率、更切近生活的金融服務,一部手機便可以簡化傳統業務的流程,節省了用戶時間成本的同時也省去了金融機構的物理與人工成本,但這並不意味著銀行網點未來會被網絡銀行完全取代。

徐凌表示,銀行物理網點存在的核心價值同時也是它最為優勢之處即“人對人的服務”。人們在日常進行金融業務的體驗中,可以很容易的發現這一點:淺層業務通過機具或在線自助手段可以提高效率,但涉及較為深層、複雜、具有一定個人特殊性或業務特殊性的業務時,與機器打交道仍然不如直接與人打交道。網點實際上仍然是銀行非常重要的核心資產。銀行物理網點不僅不會是銀行的累贅,反而是銀行擴展線下客戶,並實現快速轉型甚至彎道超車的優勢所在。

“銀行網點變革的理念,可以比喻為‘騰籠換鳥’。銀行物理網點受到的掣肘,並非是籠子不合適了,而是籠中的鳥需要換個更好的品種。同時,舊的鳥(基礎金融服務),更應該‘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它們更貼近客戶,從所有金融渠道,隨時、隨地獲取”徐凌說。

他認為,現有的銀行網點,大量面積普遍被高櫃佔據,而高櫃在以往所受理的業務往往是存儲、繳費等低附加值的服務,對於銀行難以盈利,同時還消耗了大量的成本。當移動金融大量普及應用之後,高櫃業務原有的服務內容被轉移分散,這正是所謂網點轉型的核心所在,即網點業務功能結構的轉變。物理網點作為銀行接觸客戶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宣傳銀行的窗口,更應發揮這個不可替代的優勢,有針對性的將現有客戶體驗做到極致,改變客戶對傳統銀行的印象。這種服務的升級不僅僅是增加智能化服務、添置幾臺智能化機具就能實現的,而是應該將基礎金融服務以全新的方式向機具或線上渠道轉移,結合遠程視頻櫃員,繼承“全業務+人對人”的客戶體驗,同時,將網點中被束縛的人力與物力資源置換出來,向與客戶溝通、瞭解和互動的方向傾斜,將服務結構進行深入、徹底的升級,讓客戶感到業務辦理服務耳目一新,甚至會因為舒適的環境、愉快的辦理業務過程以及最為可靠、可信的專業化金融服務而受到吸引。因此,未來的銀行網點將是集業務辦理、專業互動、宣傳營銷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平臺,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同時,具備網絡銀行所沒有的競爭優勢。

同時他認為,物理網點不僅要徹底打通線上線下的連接,更要讓更為廣義範疇的渠道連接變得更加暢通。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服務,為網點的退出和新增提供數據支持和方向指引,一方面補足銀行在網絡化、智能化、多元化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自身網點的比較優勢,讓缺點不再是短板,將優勢做大做強。

徐凌向記者談到,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技術應用,社會生產模式與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像贊同科技這種定位於金融科技的從業者,在面臨巨大挑戰與機遇時,更應以積極開放的心態去面對,要博採眾長,更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去進行理性的分析而後勇於實踐,從倉促應對、盲從熱點轉向理性的建設。贊同科技通過對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研究,對銀行傳統軟硬件技術差異性進行的全面梳理,加上贊同多年深厚業務經驗積累的優勢以及對銀行業務架構設計的掌握能力,逐步形成自已鮮明特色的觀點及方法,並形成了可落地的各種相應金融解決方案,希望為整個行業繁榮進步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徐凌表示,贊同科技作為一家創辦於改革開放初期的高科技民營企業,走到今天已經走了25個歷程,幾乎與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里程並行。現如今,贊同科技服務於上百家的國內銀行客戶,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的多家銀行客戶。其中最大的優勢,體現在於贊同科技對研發、創新的長期高投入,公司擁有一系列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架構產品及銀行解決方案,同時還有著深厚的行業經驗積累,擁有一套完整的業務分析方法和工具。25年來,贊同科技為全國上百家銀行建設了網點相關係統,可以說很難有誰會比贊同科技更瞭解銀行網點和網點業務的企業。我們認為網點的繁榮有賴於圍繞著網點構建一個嶄新的生態和業務體系。而要實現這兩點,網點需要的是一次脫胎換骨的重塑。

“本次峰會上,贊同科技第一次對外推出AYO雲網點理念,我們認為重塑涉及網點的形態、業務模式和技術,但是一切的起點是觀念的改變,準確說是我們對服務行為基本要素的重新定義,而網點服務行為的基本要素就是交互和交割,贊同首創性的提出交互交割分離的理念,並將其作為網點重構的第一步。”徐凌說。

徐凌表示,雲網點要實現的不是業務的子集,而是全業務的覆蓋,也就是全能雲網點,傳統網點兩大優勢,人對人的服務和全能性,雲網點都要繼承,但是由於交互的遠程化,原來很多成熟的業務流程被打斷,多數無法繼續延用,這就需要我們對現有網點的業務進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並在這個基礎之上展開徹底的重構,這是雲網點建設的最大難點,也恰恰是我們的最大優勢。“支撐這個功能眾多的雲網點的是贊同多系統繼承的完整雲網點解決方案。將全業務帶入雲網點,不僅是贊同科技的雄心,更是贊同科技的能力。”他說。

徐凌介紹說,雲網點不僅僅是全業務,遠程化極大拓展雲網點不受業務的邊界,即“無界”。雲網點的物理形態,既可以存在於現實網點中,也可以存在於自助渠道/線上渠道,還可以靈活部署在社區、機場、商場等人煙稠密場所。其業務形態,既可以對接本行雲櫃員,處理本行業務,也可以對接他行雲櫃員,代理他行業務,甚至對接其他行業,比如移動、電力、能源、市政、工商、移動等行業,使雲網點成為社會公共資源,打開豐富多彩的共享生態圈,而這個圈子未來可以畫的很大。

徐凌認為,共享生態圈首先可以為本行帶來可觀的代理收入,其次是創造了獲客、流客、營銷的全新手段和機會,雲網點向雲化、線上化發展的同時,更融入到共享經濟的廣闊天地之中,這些新的業態必將助力雲網點的騰飛,而最終獲益的不僅是銀行,更是廣大的客戶。

他認為,雲網點的構造,將會對銀行網點帶來徹底的結構性的變革。對銀行業來說,轉型升級是利好。“市場化改革是當前金融業的發展趨勢,短期來看,銀行業需要革自身的命,經歷痛苦的轉型升級陣痛。但長期來看,這會優化銀行業業務流程,將會給銀行帶來市場化程度更高、服務更多樣化和人性化的新局面。”他說。

徐凌表示,銀行網點轉型升級能否成功,關鍵是觀念上的轉型。過往的經歷表明,沒有顛覆式的技術和方式的出現,金融市場不會有大波動。銀行網點巨大變化的壓力來自外界,一系列顛覆式技術層出不窮,正是給金融業改頭換面提供了機遇。對於銀行來說,應變壓力為動力,變被動局面為主動積極地應對新的挑戰。機遇已經出現,市場化改革方向十分明確,利用成熟技術、先進理念和明確的方向,銀行業轉型升級步伐才會加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