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法疊加區塊鏈 中國數字經濟有了“金鑰匙”

張敬偉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26日下午表決通過的密碼法,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密碼法旨在規範密碼應用和管理,促進密碼事業發展,保障網絡與信息安全,提升密碼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法治化水平,是我國密碼領域的綜合性、基礎性法律。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網絡安全也成為全球性困擾,如何讓網絡變得更安全,密碼設置成當務之急。安全的網絡環境,對保護個體、集體、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網絡安全已成為大國博弈的現實課題。

讓密碼更安全,除了技術更新,更需要依法規範,由此理解中國密碼法,就能發現中國立法保障網絡安全的決心。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全球最大,因此有著穩固的數字經濟基礎,互聯網或共享經濟立法也走在全球前列。依法治國加互聯網+,是中國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的體現。

依法設密很重要,通過新技術設密更迫切。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

區塊鏈技術始於2008年,直接催生了比特幣。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以及在互聯網中被資本操作和炒作,因此被各國央行排斥。資本炒作下的比特幣固然存在擾亂既有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的副作用,但數字貨幣是互聯網創新的成果,其依託的區塊鏈技術並無問題。互聯網創新,無論產品還是技術,最初都是由網絡個體或結構掌握,或是基於娛樂或是出於牟利,一旦在網絡流行起來,就會衍生出反傳統治理和監管的特點。堵與禁,或帶來更多逆反式反彈,因此疏與導才是有效手段。這就要求傳統治理者轉變觀念和更新思維,將資本主導炒作和在網絡無序發展的比特幣或區塊鏈技術納入有序監管之下,讓良幣驅除劣幣,才能讓互聯網變成法治數據空間。

中國通過密碼法和強調發展區塊鏈技術,加上央行深入研究的數字貨幣運行框架,凸顯中國在互聯網技術應用方面的開放性。中國不僅具有政策導向和全面覆蓋的優勢,而且還有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實現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區塊鏈技術也好,數字貨幣也罷,都可以納入制度監管和法治體系之內。因而,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在中國也許並不僅侷限於數字貨幣,而是涵蓋於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

雖然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這給集中監管的傳統治理模式帶來了挑戰,但其也同時具有不可篡改和透明開放的特點。在儲存方面,由於每個節點都能完成備份區塊鏈的數據,即使一些節點被攻擊出錯,整個網絡也是安全完整的,就此而言,區塊鏈技術的集成使用,不僅讓每個組織或系統公開透明呈現,而且還能確保整個系統的運行安全。

如果將區塊鏈技術集成使用、系統治理,那麼中國將掌握互聯網技術和產業集成發展的鑰匙。整個大數據系統,也不再是無序和不確定性的信息氾濫,而是變成了誠實與透明的生產力工具。

密碼法讓網絡密碼使用有了法治基礎,加快區塊鏈技術的集成使用則讓互聯網變成了“信任機器”,兩相疊加會帶來令人期待的系統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