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01

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什麼是江湖呢?最早見於《莊子·大宗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是道家哲學,江湖的書面用語就是社會。

一般指遠離朝廷與統治階級的民間,在文學作品中,尤其在武俠小說裡,江湖則是俠客們與草莽英雄們的活動範圍,有時甚至是黑社會的代稱。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什麼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麼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

江湖是美麗的,在深夜的街頭,獨自揮舞著刻著自己名字的劍,像風一樣瀟灑;江湖也是無奈的,看著自己的師友至愛喋血黃沙,為報仇雪恨也只能忍辱負重多少載?

這就是江湖。

在古龍武俠小說中,借燕十三之口說出了那句驚世之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只要有人,就會有恩怨。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江湖傳說。

說起金庸來,天下恐怕沒有不知道他的人了吧?

金庸的小說,不僅風靡港澳臺,更是遠播東南亞乃至歐美,世界各地都有他的擁躉,不少人都以讀金庸小說為榮。

上至達官顯貴,大學教授,下至販夫走卒,鄉野村夫,都是金庸的讀者。在中國沒有哪一位作家,有如此的群眾基礎和影響力。

金庸的小說,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堪稱是當今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小說家。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讀過金庸小說的人,大概都聽過那句話:“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沒錯,它是金庸為14部小說撰寫的對聯,方便讀者記憶。

金庸塑造了這麼多鮮活的人物形象,卻只對小龍女情有獨鍾,原來這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

02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生於浙江海寧書香世家,有兄妹七人,排行老二。

查家為當地豪門望族,在清初最盛,曾有“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美譽。康熙還敕封過“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的匾額,其聲譽可見一斑。

1936年,查良鏞小學畢業,進入嘉興中學。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七七事變爆發,母親病故,查良鏞成了“流浪兒”。之後學校遷到麗水,成立浙江省立聯合中學就讀。

初三時,他聯名同學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書《給投考初中者》,掙了不少錢,查良鏞一下子成了學校風雲人物。

天資聰穎的他,更兼學習刻苦,從小到大都是班上的尖子生,英文尤其出色。

校長張印通是一個開明的教育家,他常常把查良鏞叫到辦公室,一起促膝談心,暢聊文學,他們遂成了一對無話不談的忘年交。

後來,有些桀驁不遜的查良鏞捅出了簍子。

他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譏諷訓導主任沈乃昌的無能作為,後者暴跳如雷,要求開除金庸。

校長知道後心急如焚,不禁為他的才華惋惜,不願埋沒這個文學苗子。校長寫了推薦信,讓他去衢州中學就讀。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查良鏞熱淚盈眶,這是他人生路上遇到的第一個貴人。

到了衢州後,他每天泡在圖書館,孜孜不倦地閱讀各種文獻典籍、中外名著,這為他日後武俠創作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03

浙贛會戰後,學校只得提前畢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查良鏞決定去重慶繼續上學。

經過湘西時盤纏用盡,他就在同學家住了下來,一邊複習備考,一邊下地幹活。

次年,查良鏞同時考上西南聯大、中央大學等名校,他選擇了可以免費就讀的中大。

入學不久,由於看不慣學校裡的不良風氣,他又一次抱打不平,結果被校方勒令退學。

幸好堂兄查良鑑在東吳大學任教,之後他轉學到這裡攻讀國際法專業。

日後來看,查良鏞在青少年時期,就具備打抱不平的“俠客”行徑和武俠精神。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多年之後,功成名就的他到臺灣演講。政大校長首先開口:“查先生,以前我們把你開除了,很對不起,現在言歸於好,好不好?”

“我當時應該被開除的,我把您比作希特勒。”

“我們言歸於好,送你一個文學博士,你接不接受?”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1946年,《大公報》刊登招聘啟事,面向全國公開招聘三名國際電訊編輯。

應聘者蜂擁而來,竟多達3000人。查良鏞憑藉自己的才華被千里挑一,進入上海《大公報》,正式步入了報人生涯。

04

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查良鏞被派到香港工作,這也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

那時的香港,比起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來差遠了,但正是在這裡,開啟了查良鏞的武俠人生。

1950年,《大公報》旗下《新晚報》創刊,查良鏞被調到《新晚報》,做了副刊編輯。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當時《新晚報》總編羅孚注意到,比武擂臺會常常受到大家的關注。

於是他靈機一動,決定邀請編輯陳文統在報刊上連載武俠小說,自此打開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門。

這部小說叫做《龍虎鬥京華》,陳文統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梁羽生”。

在這裡,武俠三大宗師的梁羽生和查良鏞正式結識,兩人在一張桌子上辦公。

這期間,查良鏞以林歡為筆名替長城電影公司寫劇本,其中有《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除了寫社論之外,他還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姚馥蘭的意思是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

查良鏞寫的影評文筆雋永,見解清晰,讀來是一種享受,可惜後來沒有出版。加之時間不長,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他還做過電影工作。

1955年,對查良鏞來說,是人生中的分水嶺。這一年,他與梁羽生、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

因梁羽生無暇分身,羅孚便只好找到另一個武俠迷查良鏞:“梁羽生顧不上了,只有你上了。”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於是查良鏞的武俠處女作《書劍恩仇錄》問世,反響甚至超過了梁羽生。他將名字最後一字一分為二,署名“金庸”。

接下來的《碧血劍》、《雪山飛狐》讓他名聲大噪,《射鵰英雄傳》更是驚天動地,金庸由此奠定了武俠小說大宗師的地位。

05

五十年代的香港政治環境不好,說謊成了潮流,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須發聲。”

於是,他找到昔日同學沈寶新,兩人一起出資,創辦了《明報》。

辦《明報》要十萬塊,金庸自己就出了八萬,並負責內容,沈寶新負責運營。

創業初期,經營十分困難。金庸更是抱病撰寫《神鵰俠侶》,成了首部發表在《明報》上的武俠小說。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據《明報》老職員回憶:“查先生那時候真的很慘,有時通宵趕稿,工作累了就喝杯咖啡,提提神繼續寫。”

三四年後,情況才逐漸好轉,好友倪匡曾說:“《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武俠來演繹。“

那時,每天一睜眼,就有兩千字的稿子等著他,有人時常看到金庸在邊上寫,報紙排字工就在旁邊等著他。

六十年代的內地政治變局,為《明報》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當時的“難民潮”事件,很多大報紙都不敢宣傳,《明報》卻大聲疾呼,從而一下子打開了知名度。

十年動亂期間,《明報》開闢“北望神州”欄目,金庸做了很多客觀而尖銳的報道,由此《明報》成為報道中國消息的權威。

由於金庸的持續發聲,讓他成為了某些勢力的眼中釘。有人甚至放出話來,要暗殺五個香港人,第二個就是金庸。

最危險的一段時間,金庸聽到風聲,還跑去歐洲躲藏了一個月。連載的《天龍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筆。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金庸和倪匡

一個月後,金庸回到香港,倪匡笑著對他說:

“抱歉抱歉,我討厭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寫瞎了。”

但不屈服的金庸,又撰寫了政治寓言小說《笑傲江湖》,以及社會問題小說《鹿鼎記》。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可謂是金庸的真實寫照。

06

《明報》現已成為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為香港的《泰晤士報》。

香港的文化人,多少跟《明報》有些關係。小說家張小嫻、亦舒,散文家張君默、林燕妮等都曾在《明報》工作過。

明報的成功,使金庸的地位和知名度蜚聲海內外,他的社論更是備受兩岸三地政界人士的青睞,金庸先後成為鄧小平及蔣經國的座上賓。

文革結束後,內地改革日新月異,激起了他返回家鄉看一看的強烈慾望。

1981年7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鄧小平接見了金庸。兩人一見如故,很是投緣,鄧小平更稱自己是金庸小說的忠實讀者,他們還就香港問題交流了看法。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1985年,金庸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高度評價了“一國兩制”的意義。

金庸與香港著名實業家査濟民提出了“政制協調方案”,又稱“雙查方案”,這為《香港基本法》定下了基調。

可以這麼說,金庸為香港的順利迴歸,為“一國兩制”的和平實現,貢獻了自己的政治智慧。

07

幾年前,金庸接受央視《對話》採訪:

我的愛情生活,不是很圓滿的,我認為最理想的愛情,最好一見鍾情,從一而終與白頭偕老。

金庸一共有三段婚姻,比起武俠小說裡的結局,他的婚姻就要遜色很多。

他曾經對不起別人,而別人也辜負過他,最終扯平了,正如佛家的因果循環。

結髮妻子叫杜冶芬,兩人的愛情萌芽於1947年的杭州。

那時的金庸還在杭州《東南日報》工作,他和同事的妹妹墜入愛河,之後在上海舉辦婚禮。

婚後兩人一起來到香港,但因工作忙碌,年輕漂亮的的妻子在婚內出軌。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金庸這樣描述這段往事:“媳婦太漂亮,要求也會更多,未必是件好事。不是富二代,誰沒有年輕而囊中羞澀的時候呢?”

1953年,第二任妻子朱玫走他的感情世界。

兩人一起經歷並見證了《明報》的發展,但隨著事業的壯大,他們的婚姻出現了危機。

兩人都是個性要強的人,言語之間經常互不相讓,針尖對麥芒一般,這對感情的傷害非常大。

後來,在美國唸書的長子查傳俠因與女友吵架,一時想不開而自殺身亡。

失魂落魄的金庸,走進一家餐廳獨自喝悶酒,這引起了服務生林樂怡的注意。仔細一看,對方竟然是大作家金庸。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於是她對金庸說:

“我很喜歡您的武俠小說,特別是《神鵰俠侶》看了好幾遍。酒多傷身,您要注意身體,我們還等著看新作品呢。”

金庸深受感動,兩人很自然地聊了起來。

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林樂怡每天都來照看,日久生情,兩人最終走到一起。

朱玫知道後,與金庸協議離婚,條件是金庸不能跟林樂怡再生孩子。

這對老夫少妻,婚後卻是非常和諧,金庸也似乎懂得了如何經營一份感情。

後來,他送嬌妻去澳洲留學,至今仍伴隨著林菇涼到處旅遊和講學,真是神仙眷侶。

08

除了婚姻之外,金庸人生裡還有一段特別的感情,那就是他和夏夢的關係。

三十歲這年,金庸邂逅夏夢,光彩照人的夏夢讓他心動不已,用金庸的話來說就是:“

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和所有男人一樣,面對自己的女神,金庸也有可愛和呆萌的地方。

為了接近夏夢,他特意跑到她所在的長城電影公司做編劇,併為夏夢度身定做寫了好幾部劇本。

後來金庸索性改行做導演,這樣就可以每天見到心心念唸的女神。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當時的金庸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編劇,哪裡能跟影視圈天后夏夢相比。

兼之他不善言辭,在感情上屬於木訥型,只能心裡乾著急。他曾對著女神真情告白,無奈被拒絕了。

這倒不是說金庸不好,只是夏夢已經被一個叫林葆誠的男人捷足先登了,看來出場順序真的很重要。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深受打擊的他,決定化悲憤為力量,完成了武俠不朽名著《神鵰俠侶》。而書中小龍女的原型,就是金庸的夢中情人夏夢。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後來,金庸在《笑傲江湖》裡說的一段話,最能表達他那時的心情:

相遇不能相知是痛,相知而不能相愛也是痛;

我知道,可能有一天你會忘了我,你會雲淡風輕;

但是我做不到,我只會萬箭穿心。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所言非虛啊。

從此,夏夢成為了他心目中永遠的白月光。


09

浙江海寧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這裡人才輩出,燦若星辰。

查家就不用說了,還有寫了《人間詞話》的大學者王國維,著名詩人徐志摩,軍事家蔣百里等等。

奇妙的是,這些人都跟金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其中徐志摩是金庸的老表,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姑姑。

金庸比徐志摩小二十幾歲,但好像他對錶哥並不太友好。

徐志摩有個“雲中鶴”的筆名,而在金庸筆下雲中鶴是《天龍八部》裡的四大惡人之一。

著名詩人穆旦,本名查良錚,他是金庸的堂兄,都是良字輩,典型的中國式兄弟。

堂姐查良敏,嫁給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說起來瓊瑤還是金庸的侄外甥女。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著名軍事家蔣百里,是金庸的姑父,其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姑姑。他們的女兒蔣英,也就是金庸的表姐,嫁給了“航天之父”錢學森。

這樣說來,錢學森就是金庸的表姐夫了。

金庸的堂兄查良鑑曾任中華民國最高法院院長,其弟查良釗,擔任國立河南大學校長,臺灣當局“司法部長”。

金庸真是左右逢源,想不出名都難,何況他還是華語世界最著名的通俗小說大師。

要說他在中國的地位,跟那個寫了《巨人的隕落》的肯·福萊特,在西方的神壇類似。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0

講了這麼多金庸的人生經歷,相比大家都想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成功?

麥叔覺得,除了天賦異稟之外,勤奮和終身學習就是最重要的原因。

從1955年春天寫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起,到1972年秋天最後一部《鹿鼎記》完結,17年間整整創造了15部長篇小說。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其中除了《天龍八部》中間去歐洲避風頭一個月,讓倪匡代筆,加上偶爾生病及突發事件暫時斷更。這十七年來,累計休息時間,恐怕不會超過180天。

《明報》剛起步的時候, 金庸上午撰寫社論及事務,下午創作武俠小說,晚上出去社交。

而這日復一日的寫作,如果沒有超強的目標感和堅定的信念來支撐,恐怕是很難做到的。

一個成功的人,必然是一個自律的人。

而金庸就是一個極度自律的人,是自律讓他從優秀走向卓越。

金庸還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只要有時間就拿起書本來讀。

但讀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可能立竿見影,因此養成一個讀書的習慣尤為重要。

2005年,81歲高齡的金庸依然對學習保持好奇心。

這一年,他赴劍橋大學攻讀歷史性碩士、博士,第二年完成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製度》。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為何獨愛小龍女一人?

2009年至2013年,他在北大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

投資界大神查理芒格曾有一句名言:

如果不終身學習,你們將不會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識,你們在生活中走不了多遠。

在武俠領域,金庸與梁羽生、古龍並稱為在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而且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

在評價武俠創作地位時,梁羽生曾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金庸還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其餘三位分別是科幻小說大師倪匡、著名作詞人黃霑和美食家蔡瀾。

四人各有所長,且都是飽讀詩書之輩,他們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也是香港文化的一個縮影。

君子世無雙,陌上人如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