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瓜、关东糖,年年腊月里必出现的一颗最古老的糖

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小年来到,小年夜这天要祭灶王,说是灶王在人间工作一年了,年底来上上天去做一个工作总结。灶王神在民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神,他自上一个除夕日始便守在家中收集一家人的言行善恶,人们认为他就是上天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所以在灶王爷神像两侧贴上对联,“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用来提醒他多多美言并以祈福。

糖瓜、关东糖,年年腊月里必出现的一颗最古老的糖

于是乎,民间选在这一天以麦芽糖做成的糖点心来祭拜灶王神,不过这里好像也有人类的小滑头,虽然你是神,但我们人类更聪明,用粘粘的麦芽糖来敬奉你,粘住你的嘴,让你不得多言。

糖瓜、关东糖,年年腊月里必出现的一颗最古老的糖

其实在更早的时代,人们在祭灶送灶的时候还会准备丰富的祭品,在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有着详尽地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再说一下祭灶神所用的供品,粘牙无比的糖瓜或关东糖,都是以麦芽糖制作的,麦芽糖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糖类。

麦芽糖又称为饴糖,也是最早的人工糖,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饴、饧在古代,主要指的是麦芽糖的制成品。相对而言,“饧”指稍硬一点的“饴”。植物种子发芽时一般会产生出糖化酵素,从而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不太容易结晶,但很容易制成胶装物质。它是古人最早制作出的甜味剂。

麦芽糖产品的利用,从大约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可以看到端倪,比如“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为了研究中国的糖史,季羡林专门写了一本厚厚的多达70万字的《糖史》来揭开中国糖类的来龙去脉以及糖在中国各地的发展都一一做了介绍。

用饧糖祭灶,始于南宋后期,宋人周密《乾淳岁时记·岁晚节物》载: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饧、米饵。花饧即是饧糖。由于南宋以后,饧糖多用于祭灶,因此它也由前代的胶牙饧更名为灶糖。

糖瓜、关东糖,年年腊月里必出现的一颗最古老的糖

在给灶王爷供灶糖这个环节,不同地区还是有所区别,灶糖从外形上会有变化,分长条形的糖棍和扁圆形的两种,还带芝麻和不带芝麻的区分,一般长条形的被叫做“关东糖”,扁圆形叫做“糖瓜”。

糖瓜、关东糖,年年腊月里必出现的一颗最古老的糖

从古至今天,麦芽糖的制作方法无太大变化,大多是以大米和麦芽来做成,麦芽发酵生芽后备用;再将大米煮熟,和发酵生芽的麦芽混合,添加水,然后用火蒸煮,在适当的温度下拉丝成瓜。

糖瓜、关东糖,年年腊月里必出现的一颗最古老的糖

糖瓜的外形确实如同一个南瓜状,外表坚实紧固,糖瓜内部呈现空心状带着些微小的气泡,咬一口嘎嘣脆,但入口之后不久又会变得软筋黏牙。

糖瓜、关东糖,年年腊月里必出现的一颗最古老的糖

虽然灶糖供的是上天之神灶王爷,但每年腊月有灶糖这天最开心的是孩子,灶糖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变成他们口中的美味。吃完这颗最古老的灶糖后正式就走入准备新年到来的最忙碌时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