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更鳥網」教育摺疊

「知更鳥網」教育摺疊

文|巴德埃

正文共4723字1圖

預計閱讀時間 10分鐘


1.前言

2.五個象限的教育生態

  • 2.1含著金湯匙長大的第一象限(上國外名校或者國際私立學校的子弟們)
  • 2.2安穩又焦慮的第二象限(一線城市戶口,並且在一線城市上重點中小學的孩子)
  • 2.3夾縫中求生存的第三象限(沒有一線城市戶口,但在一線城市求學的孩子)
  • 2.4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第四象限(非一線城市的公辦學校孩子們)
  • 2.5遺落邊境的第五象限(因為各種問題而導致失學)

3.送禮的不正怪象

4.尾聲


1.前言

我為什麼會選擇“教育摺疊”這個題目呢?因為它和一本書相關,書的名字叫《北京摺疊》。

《北京摺疊》是郝景芳在2012年年底完成的,初稿只用3天時間就寫完了,最初發表於論壇水木社區的文化人文區中的科學幻想區。《北京摺疊》中設定了三個互相摺疊的世界,隱喻上流、中產和底層三個階層。整個城市尺度的空間和時間雙重摺疊意象恢弘,映射出當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階層割裂趨勢的深切焦慮。該書以科幻的形式書寫了一個現代城市的寓言,是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階層區隔固化和貧富懸殊的嚴肅思考。《北京摺疊》與其說是科幻,不如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社會隱喻:頂層操控規則,中層高節奏工作,而底層的窮人,將連被剝削的價值都不再會有。

《北京摺疊》代表著一種現實,這種現實是冰冷的。在鋪天蓋地的教育機構的廣告營銷中,我意識到教育何嘗不也是摺疊的呢。

我仿照《北京摺疊》的3個空間,也為教育摺疊設立了5個象限:

處於第一象限的是上國外名校或者國際私立學校的子弟們;

第二象限是擁有一線城市戶口,並且在一線城市上重點中小學的孩子;

第三象限是沒有一線城市戶口,但在一線城市求學的孩子;

第四象限是非一線城市的公辦學校孩子們;

第五象限也可以叫遺忘象限,這個象限的孩子們享受不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甚至或者大概率因為金錢的問題而導致失學。

五個象限說起來輕鬆,但是在中國廣大的人口基數下,這是讓人毛骨悚然的。

之前看過某公眾號的文章,寫寒門和豪門分析的,觀點犀利,引人深思。我化用一下語言邏輯,裡面寫到人間最絕望的景象是“一群三四線城市的家長看著自己的孩子,和國際私立學校子弟們同臺競技的場面。他們的表情,絕望中透露著無奈、自卑中透露著暗淡。”人間最舒坦的景象是“一群私立學校的家長看著自己的孩子和三四線公辦學校子弟們同臺競技的場面。他們的表情,驕傲中透露著嘲弄、自信中透露著漠視。”

那麼這樣來說,五個象限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來自上一象限的降維打擊,不過比起孩子來說,更無奈和心酸的是站在孩子背後的家長們。這些家長們努力工作,默默付出,付出很多的心血和資源放在孩子的教育上邊,也許也無法讓孩子在競技場上求得一勝。

這篇文章對價值觀不做評述,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筆者一方面客觀對教育摺疊做個表述,另外一方面筆者希望社會和人們在看到這種現象的時候,能一起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這個社會需要正能量,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為建立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絕望的谷底是希望。

2.五個象限的教育生態

  • 2.1含著金湯匙長大的第一象限(上國外名校或者國際私立學校的子弟們)

筆者的朋友李女士是某上市公司的高管,丈夫是某會計事務所的合夥人。兩口子無論是年薪還是社會地位,都算不錯。他們的孩子就是上的一線城市某知名國際私立院校。學費高昂,門檻很高。源於她某天發了一條朋友圈“這是你獨自去過最遠,時間最長的地方”,下面配了一張圖,圖片是她女兒去美國遊學的照片,據我所知,這次常規的遊學花費市場價5-6萬。更不要提她的女兒學芭蕾舞、鋼琴、高爾夫、馬術、語言等各項的花費。有次,我問她對孩子教育的看法,她說道,我們掙的錢就是要投給孩子的,我和她父親是苦過來的,熬過來的。為了教育孩子,我和她父親要學更多的東西,因為有一天我發現,孩子的外文口語比我們還要流暢和純正,對於一些領域的知識比我們還要懂得多。

這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有天賦和才華,有財力和背景,他們在本來就很高的一個起點上走的越來越快,走的越來越遠。他們中的大部分成為了國際名校的後備力量,他們家族的財富和資源也因為他們的教育而變得更加的穩固。古語言,進財易,守財難。更何況,現在進財也不易呢?

第一象限坐擁人脈和資源,他們不需要國內的傳統高考來實現自己的教育目的和階層跨越,他們要做的就是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上迎風納勢。

  • 2.2安穩又焦慮的第二象限(一線城市戶口,並且在一線城市上重點中小學的孩子)

一線城市的戶口,隨著政策的收緊,指標越來越難拿了。現在擁有戶口的人,不外乎土著、享受時代紅利的新貴和名校剛畢業進入體制內的天之驕子(公務員、央企、國企)。戶口是船票,拿到了戶口,他的子女們就擁有了在當地享受教育、醫療等資源的權利。第二象限的孩子們安穩在於能夠在不錯的教育資源裡浸染;焦慮在於掙扎在波濤洶湧的教育市場紅海之中。前一段有篇講海淀黃莊的文章很火,得到了眾多家長的轉發。因為這些現狀就是第二象限的孩子們大概率在經歷的事情。新東方、學而思、立思辰、高思、傑睿等數十家機構,上百間教室,幾百張課桌。一個孩子就算不去公立校,也可以在海淀黃莊這片區域裡完成K-12階段的全部課程,甚至包括留學申請。

與第一象限的貴族式培養不同,第二象限培養的側重點與關注點還是在於孩子的考試成績。

重點中小學的家長們惦記著名牌中小學,而名牌中小學的家長們心裡則惦記著下一條快車道——為提前拿到頂級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額而參加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門學科的全國聯賽。第二象限的孩子每日經歷著嚴格的學習訓練和競賽訓練,最終大部分如願以償,成為國內頂級高校的後備力量。

筆者曾經問過一位家長,這樣教育孩子,累不累。他回答說,累是必然的,但是社會競爭那麼激烈,自己不逼孩子,不逼自己,不給孩子投入,怕未來孩子怪罪我們,我們未來心裡也愧疚。時光易逝,總得拼一把。這是孩子家長樸實的心聲。

第二象限的孩子終究拼搏在相對的平穩中和家長的焦慮之中。

  • 2.3夾縫中求生存的第三象限(沒有一線城市戶口,但在一線城市求學的孩子)

第三象限是個處境很尷尬的象限,他們或許有錢,或許在一線城市買了房子,但是無法取得一線城市的戶口。

這可能源於第三象限的家長們是一線城市裡拼搏起來的中產階級,也許學歷背景不足,也許體制內的人脈資源不足,但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還是在一線城市定居了下來,算是站住了,站的穩不穩還不好說。他們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會隨之變得尷尬了起來。重點學校很難進去,普通學校費好大力氣進去了,卻發現教育質量與自己預想的不同。

筆者有位朋友張先生,通過自己在一線城市的摸爬滾打,成為大公司的中層,最終買了房,定了居。但是孩子面臨上小學的問題,幼兒園還好說,交了錢,選擇的自由度還大一些。沒有戶口,沒有人脈,重點小學不敢想。最終張先生託朋友進了北京朝陽一所普通公立小學,一個班60多人,之後涉及到高考,還要轉回戶籍地。

有一天,張先生髮微信告訴我說,準備讓孩子回老家武漢上小學了。我問為什麼?他說道,武漢能上重點小學,一個班30人,教育支出低,教育質量高。其實,壓死最後一根稻草的是,有一天孩子回家問他,爸爸,我們什麼時候能有北京戶口,我們同學他們告訴我他們都有北京戶口。張先生聽了之後,心中五味雜陳,更多的是無奈。看吧,一個小學,一個班級,連小學生都開始用戶口給對方貼標籤。張先生做了這個決定之後,長舒一口氣,他不想讓孩子在同學面前低人一等,回武漢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

第三象限的孩子夾縫中求生存,逆境中求發展。他們或許堅持留在了一線城市,他們或許

回家鄉。無論哪種選擇,我贊同張先生的觀點,孩子要在一個快樂的環境下學習。

  • 2.4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第四象限(非一線城市的公辦學校孩子們)

你或許聽說過軍事化管理、流水線作業的河北衡水一中,令人歎為觀止的高考成績和其管理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應試教育的典型,眼裡分數是最重要的,而且這個重要程度是前三個象限無法相比的。第四象限入學壓力大,國內一流學府在招生政策上的傾斜逼著學生擠破頭去走這條獨木橋。這是高中,中小學每年的小升初、中考也很激烈。每個城市好的高中和初中、小學就那麼一兩所,所有家長都想把孩子送進去。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和廣大教育需求的錯配,是個麥田怪圈。

但是與前三個象限不同的是,第四象限的家長們把主要的期望還是寄託於好學校、好班級本身。

因為本地的教育培訓機構資源並不是那麼優質,產業也很不成熟,再加上公辦學校教師嚴禁辦課外輔導班政策的收緊,優質的教育指標更是待價而沽。

有位家長這樣寫道“我是一名普通的學生家長,我要說出我以及大眾們普遍的心聲和感悟。現在孩子們不像是花朵,更像是一臺停不下來的機器,眼睛裡沒有朝氣蓬勃,更多的是一種自我的封閉和冷漠。”時間按秒來算,吃飯、去衛生間、睡覺都是按著時間表嚴格執行的,他們的戰場就是那一張張空白的試卷。

這條獨木橋雖然很難走,但是對於第四象限的孩子來說,高考是目前現階段最公平的選拔方式,也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捷徑。所以這條路,再難也要走。

  • 2.5遺落邊境的第五象限(因為各種問題而導致失學)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教育既能給人生活生存的高級技能,也能修身自善。

但是有一批孩子卻因為金錢、家庭、偏僻等問題失學。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約2.64億孩子和年輕人無法接受教育,這一數據自2012年以來就不曾改變。在全球範圍內,有9%小學適齡兒童無法到學校接受教育,初中適齡人群和高中適齡人群無法上學的比例分別是16%和37%。

第五象限的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在很多方面都處於劣勢,這與其所處地區、種族、財力、性別有關。基礎設施的缺失,學習環境的不安全,教學和學習材料的缺乏,合格教師的短缺以及有限的家庭支持都促成了他們現在所處的劣勢。部分家庭因生活貧困讓孩子輟學打工;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較差,不願意繼續學習;不良的社會環境如網絡遊戲、低俗文化誘惑著學生,使他們荒廢學業不願意上學等。

改革開放以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由於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以及戶籍制度與經濟能力的限制,最終導致了“制度性第五象限”的形成。不可否認,象限之間的教育發展鴻溝固然不能在短期內填平。但我們卻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儘可能把優質的精神食糧和先進的教育理念送到低維度的象限裡。

第五象限不缺希望,但讓人擔心的是希望被遺忘。

3.送禮的不正怪象

下面筆者引用一段話,這段話有些偏激:

“一部分不合格的老師用醜陋和冷漠的教學方式來調試每一臺學生機器。他們用非正常的手段在上課時不好好講課,回家去補課,掙雙份的工資,以高額的價錢來榨取家長和學生們的金錢和時間。”

上面這段偏激的話說明了一個現象,就是現在教育界存在送禮的不正之風。筆者也向多位一線城市的家長求證,最終有以下總結:現在家長比著送禮,都想讓孩子在老師那裡得到更多的照顧。一些家長本來不想送,但是看到別人家長送,也隨波逐流去送。逢年過節,3000/5000不算多,還有一些有錢的家長,送Burberry、Gucci等奢侈品的絲巾、包等。送禮不強制,但是你不送,別人都送了,老師肯定就會記著你了。很多家長陷入了兩難,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

筆者為什麼要寫這個,就是想讓大家知道這個不好的現象很普遍,有一些優秀的老師值得讚揚,兩袖清風;收禮的老師也希望能每日三省吾身。國家一再強調打擊行賄受賄以及不正當的非法斂財行為,把反腐倡廉的工作做到位。希望能夠緊跟政策趨勢,嚴於律己,真正成為人民心中的好老師。

4.尾聲

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在人才最貴的時代,教育被分成了5個象限,這是一套關於財力、人脈、權力的三隔離模式。

政策大力宣傳要減負,要給學生減負,要給老師減負。這是一個導向。

教育市場那麼火,是過熱了,教育摻雜著功利的味道。

媒體在渲染焦慮,教育機構收割家長的焦慮。

在這場象限的分隔運動中,家長和孩子都不是受益者。無論哪一方,都應該還教育一個最本真的面貌,還孩子和家長一個清新的面貌,還商業一個健康的面貌。

這樣的教育,似乎已經摺疊完了。

當人們談論5個象限的孩子如何進行象限之間的流動,筆者其實更關心那些“看不見的象限”。象限的門檻再高,總有它拆除的那一天。

可人心裡的象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