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創業路(13)——財務合規的坎

公司做不大,有千百種原因,但其中一種好似毒藥,前期讓你欲死欲仙,後期讓你痛不欲生,這就是財務不合規。

開始的時候,公司還小,很多時候覺得一單兩單生意無所謂,走走私賬,不用開票得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業務越來越大,流水越來越多,財務的窟窿越來越大以至發展到無法彌補的地步。

如果你就想做一個小老闆,小富即安不要做大不要融資不想上市,那就罷了,無所謂了,做個個體戶得了;如果你想把事業做大,在一輪一輪融資過程中坦然面對投資人的淨調,在規模不斷壯大的過程中直面財稅部門的檢查,一定要在前期忍住痛苦規範財務,不要讓公司出現呆壞賬。

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比如一個傳統的業務,毛利很低,上游供應鏈不願意開票,說~~我們就是不開票,你也不用開票,我們做了很多年了都不開票,開票增加成本,面對市場也沒有競爭力,何必呢!

如果我非要開,供應鏈商家會以為我腦殼壞掉了,嘴上不說,心裡肯定說,你死不死傻!

如果你的下游客戶是C或者小B,往往也不要求開票,客戶不開,你還上杆子非要追著喊著開嗎?

上下游都慫恿你不開票的時候,請問有幾家公司幾個人能堅持傻逼的說,不行!只要想和我做生意,就必須要開票,我進你貨你得開票給我,我賣貨給你我一定要開票給你。如果是這樣的話,在傳統行業,別人以為你傻且瘋。

這樣的風氣和導向下,請問做到合規是否很不容易?

再有一點,在中國做生意著實不容易。高利潤的行業基本都是國企做了。這個大家都可以理解,國家的命脈要掌握在國家的手裡,民營企業和國企競爭並不容易,沒有資質沒有權限沒有牌照只能做些邊角料的生意,或者是由於國家太忙還沒顧得上想出來的創新業務。但當民營企業做創新業務突然火起來的時候,可能就面臨著國家制定新的監管合規政策了,那個時候,會卡死一部分,收購兼併一部分,所謂放水養魚、撒網撈魚、撈完再養,養出來再撈。魚在這個過程中也並非沒有好處,可以得到一些食物養分,長得胖乎乎的,算是在族類中光耀門楣的一群了。

邊角料的生意,利潤本來就低,加上政策和貸款偏向於國企而非民企的原因,各種運營過程中遇到的阻力最終會侵蝕掉本來就微薄的毛利,讓民營企業夾縫求生。

改革開放初期,膽子大搏一搏,單車就能變摩托;發展到今天,腦子稍微鬆懈一下,就容易掉坑,死無葬身之地,膽子越大死得越快,膽子不大也只能半死不活著。所以,活在這個時代更不容易,整個人類社會處於一種集體焦慮迷茫狀態。

邊角料利潤微薄的生意,加上各種阻力,再加上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的蠱惑,很容易就他孃的妥協了,說老子幹嘛要合規,等做大了再說,先走小賬,能不開票就不開票。

然鵝,做大的過程猶如溫水煮青蛙,當有一天你突然意識到你做大了,你發現你的財務窟窿增幅大於你的業務增幅,似乎很難堵住。這個時候尾大不掉,各種單位都來找你麻煩,你會焦頭爛額痛不欲生。想,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正能量的事,希望創業公司能從開始就規範起來,哪怕前期痛苦一點,後期會越來越穩健、越來越坦蕩,千萬別磕死在財務不合規的坎上。

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