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叙利亚这两天战火持续燃烧,叙外交部长失神落寞、无能为力的照片,让无数热爱和平的人们为之动容。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再次唤醒了中国人在一百多年前的屈辱记忆。

但这句话最早是由谁说的呢,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

2013年10月,上海远东出版社的社长造访法国,希望获取《圆明园四十景》的再造件。他在拜访当地一位历史学家时,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法文书籍,上面写着作者LOU TSENG-TSIANG(陆徵祥)。

社长当时就惊呆了。

陆徵祥何许人也?

很多对中学历史课本还有印象的同学记得,他就是当年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之一。

“弱国无外交”就出自他的口中。

事实真像教科书中写的那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本由陆徵祥的《回忆与随想》,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文末依旧有惊喜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上海富二代学外语上北外

故事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双子座的陆徵祥于1871年出生在一个上海富商家。

由于生他时母亲身体不好,在他八岁那年就去世了。年幼的他在虔诚的基督徒父亲教诲下接受了洗礼。

当时的上海早在30年前就已经因为《南京条约》的规定,成了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还出现了外语学校,但国人大都比较排斥,认为去那儿是投敌叛国。陆徵祥的父亲眼光独到,送儿子去了外语学校学习法语。

由于清朝朝廷缺乏外语和外交人才,隶属于外交部的京师同文馆(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招生。陆徵祥18岁时大病一场,之后奇迹般的考上了这所学校。于是他从上海来到了北京。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同文馆前身是乾隆时期培养俄文翻译人才的俄文馆,后来有英、法、德、日文等。还包括天文、算术,义和团运动后停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21岁的陆徵祥并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外交官,早年的他无非想的就是来混个文凭,有机会去海外出个差,回国再到邮政系统谋个公务员差事。

命运再次没有按照小陆同学的计划走。

刚上学一年,他便参加了学校的一次比赛,因为成绩太好,在甲午战争前3年(1892年)被授任为四等翻译官,去了圣彼得堡的公使团。

两代外交家的思想对话

陆徵祥到了圣彼得堡,这出国一待就是十四年,也成了和父亲的永诀。

都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陆徵祥的第一任领导许景澄恰好就是一位人师。

小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刚见到老板,就冒失的说,领导好,我只是来实习镀个金,以后还是要回国发展,毕竟国内机会多。

没想到,上司许景澄不是一个普通老板。

他是当年沆瀣一气的中国政坛中少有的既有眼力价儿,且开明有血性、有见识的大臣。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许景澄(1845年—1900年)浙江嘉兴人,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曾于1890年任驻俄、德、奥、荷4国公使。1892年沙俄侵占帕米尔地区,他作为中方代表,驳斥了沙俄侵略行径。

许大使郑重的问了年轻的陆徵祥一个问题:

国家培养外交人才是干嘛的呢?是让你们每个人都到海外来混个脸熟然后回国当个小公务员吗?小伙子,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估计一方面是母亲早逝,另一方面又受儒家经典教育,忠孝观念颇深。他坦陈是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

那就跟你爸说,如果他原意,我可以把你培养成为一个外交官。许大使也毫不含糊。

陆徵祥当时就为之一震。

“外交”实话实说在当时是最难干的活儿,天天和狡猾多端、包藏祸心的洋人打交道,这事儿极不简单。但是有外交专家的承诺,这还有啥好犹豫的吗?

深明大义的父亲知道这事后,也义无反顾的支持了他的儿子。

在许大使的谆谆教导之下,小陆同学成长得非常迅速。

中国人在当时被欧洲列强视为东亚病夫。眼看着欧洲民主平等的先进文明,对比国内的腐朽和古老古时的制度。深深戳痛了小陆的心。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欧洲人笔下的马嘎尔尼谒见乾隆场景,彼时的中国已经开始被欧洲人所轻视

此时,许大使的教导起了作用,他对陆徵祥说:多观察,时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将你的计划付诸实施。后来的陆徵祥未曾辜负恩师的厚望,一手组建了中国政府中最专业的技术官僚部门。

为了达到目的,要爱所有人,同时保持精神上的独立。

两个留着辫子穿长袍马褂的中国人,都在努力为他们所热爱的祖国寻找复兴之道。

许大使告诉陆徵祥。欧洲的强大不在于他们的武器和科学,而在于他们在精神层面有一个古老的宗教。

陆徵祥意外得知,这个古老的宗教在几百年前就曾经到过自己老家上海。

徐家汇就是当年中国最早皈依天主教的明朝正部级官员——徐保禄(Paul·Xu,徐光启)留下的遗产。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欧洲人笔下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礼部尚书徐光启

研究清楚中国和基督教之间的关系,了解传教士们在传教精神力量推动下,创造的科学和道德事业,也许能够为祖国的复兴找到一条道路。这也影响了后来陆徵祥加入天主教。

在内忧外患中保卫国家利益

陆徵祥的恩师许景澄后来死于庚子年。

由于义和团的排外运动,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并下令进攻使馆。

拥有丰富外交经验的许景澄,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加以劝阻,他告诫朝廷内帮古板的老爷们,世界上还没有两国交兵斩杀来使的先例,这样做恐怕十分不妥。

许大使原本是奔着别把中外关系做绝的目的,却被守旧派罗织了和洋人勾结的罪名而处以极刑。

陆徵祥内一刻肯定十分痛苦。

后来为了纪念恩师,他拿一个月俸禄做了一批刻有许大使头像的纪念银币,分别赠送给各国元首和政要。

继承了老师的风骨他,时刻不忘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他的大小外事行动,都反映出一位有担当的外交官如何在乱世中的不懈努力。

还在圣彼得堡时的他,努力构建起个人在欧洲政府要人之间的影响力和好感。

从沙皇、国王到公主、大臣,都对这位黄皮肤黑头发的年轻人有着不错的印象。

而这段时间,在中国就发生了三次战争: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3年发生在东北的日俄战争。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日俄战争期间漫画,中国被迫成为中立国

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夺取广州湾;俄国强占满洲里;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交火.....一系列事件连续发生。

作为外交官,没有军队来捍卫国家利益,又缺乏足够的行政机构来修正内些不断加剧的不平等条约。即使是飞蛾扑火,也还得徒劳的去试图阻止国家继续被侵犯。

这是那一代人内心最大的心结所在。

从圣彼得堡转岗到荷兰海牙是一次小转折。

彼时的荷兰统治了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在当时被称为荷属印度。由于早在明朝就有很多广东福建沿海居民“下南洋”去谋生,印尼有大量的华人华侨。

为了维护当地华人华侨的利益,陆徵祥多次与荷兰政府进行沟通,要求设立领事馆,然而都被荷兰殖民部拒绝。虽然荷兰早已不复当年海上马车夫的强盛,却依旧保持着在中国面前的强势态度。

经过陆徵祥的多次努力,终于推动此事最终落地。

清朝灭亡,民国首任外长+二任总理的努力

在大清朝行将就木前,陆徵祥还做了一件当时十分严重的事:他割掉了自己脑袋后面的辫子。

这在当时看来是赤裸裸的公务员渎职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严惩。

好在当时剪辫风潮已经兴起,加上是团队作案,也没有遭到为难。在欧洲迎接国内访问团时,两江副总督微微一笑,大清国教育部长也只是皱了皱眉,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清末留着辫子的读书人摆拍照

此时,革命的风潮却已愈演愈烈,南方搞事情的一波接着一波起义。

偌大个朝廷,已经失去了值得效忠的合法性。

怀着满腔革命热情的陆徵祥在欧洲其他公使团团长的反对声中,听从自己的好基友、同时也是秘书的建议,给皇帝拍了一封电报,建议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袁世凯组阁。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清帝退位诏书,未曾想复辟一波接一波上演

陆徵祥也被临时议会选为了中华民国首位外交部长。

为了实现老师许大使的遗嘱,优化外交部的体制,为修改不平等条约做准备,陆徵祥先是参考了法国和比利时的情况,随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确立了外交部的官员三原则:

1、推行外交官考试制度,坚决排除举荐和徇私之风;

2、在全国招募人才,让候选人共同为国出力;

3、挑选在国外学习语言的海归人才进入外交部。

通过努力,外交部成了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部门,而这些年轻人也走向世界,为中国在各个国家开设使领馆奠定了基础。

中国本来没有过任何议会制的基础,党派斗争却是优良传统。在首任总理唐绍仪组阁失败后,陆徵祥被选为了第二任总理。

其时,俄国对外蒙古的觊觎久矣,陆徵祥凭借与俄国外长沙扎罗夫的关系,将条约对中国的危害降到了最低点,然而国会内帮议员没有经验,拒绝通过;结果俄国人一怒之下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吓傻了的国会赶紧通过。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百年前外蒙古旧照,想起前些日子唐努乌梁海的新闻

陆徵祥的总理生涯遭到了首次挫败。

为签订《二十一条》辩护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机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的要求。条约核心就是日本能够指挥中国政府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和他们在1910年吞并朝鲜时的作为别无二致。

民愤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并没有什么卯用:日本人正缺少侵华借口,巴不得中国人起来抵制日货反日。

要说最难当的还是外交官。这会儿能够挺身而出的也就他们了。

说白了日本人志在必得,换谁这棘手的事儿都注定失败。

陆徵祥正在国外公干,原本可以置身事外。

主动往自己身上背锅,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陆徵祥预感自己会重演李鸿章签《辛丑条约》时的状态

然而此时的老陆不是彼时的老李。

日本人扬言要从早谈到晚。他也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各种磨叽拖沓,花费大量时间在繁文缛节的招待上,今天喝茶明天吃饭后天赏花,装聋作哑就是听不懂日本人在说啥。

以礼仪之邦自诩的岛国外交官反而不好发作,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

经过3个月的拉锯战,《二十一条》终于还是签了。

最重要的核心6条款居然被陆徵祥谈判团队各种软磨硬泡,硬是给日本人怼回去了。

日本人企图在中国政府中安插间谍、管理中国警察系统、实行日化教育的企图都被打破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火中取栗的仗。

虽然败了但还不至于完全败家,家底儿还在。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这也是一种忍辱负重的选择。

讽刺的是,这些条款在后来孙中山的联俄政策中给予了俄国人。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签订《二十一条》旧照,左中为陆徵祥

“卖国贼”仨字自此不离身

很快,一件更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袁世凯复辟称帝。

何去何从?

离开政府宣布反袁?为了维持局面,陆徵祥选择了留任。但是拒绝接受封号。这就是很高明的技巧,就像隆美尔服务于德国军队,但不加入纳粹党一样。直到袁倒台,陆徵祥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没有比拒签更正确的选择

还是在一战前,对国际局势洞察到位的中国外交官们,全力推动政府加入协约国。

事实证明这站队很好,结果很差: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被列强卖给了日本。

当陆徵祥任命后来声名鹊起的超一流外交家顾维钧作为发言人时,遭到了列强们的无视。

各国都通过各种手段敦促、施压,要求中国代表团接受既定事实,即把德国人在山东的利益转交给日本佬。

陆徵祥这时候应该是使出了他惯常用的表面冷处理方式,私底下寻找同盟者。

幸运的是,中国代表团得到了同样重视自由和平等的美国代表团队支持,以及藉由在欧洲时陆徵祥给比利时留下的良好印象,比利时也站在了中国一边。后来公布的情况显示,比利时国王还要求将比利时在华租借地还给中国。

就在和约签署的前几天,各代表团都在纷纷打听中国使团的态度。

北京政府发来指令,为避免被列强孤立,要求签约。

第一次,陆徵祥觉得作为一个战胜国,不应该继续受到被宰割的待遇。他在最后拒绝了签订和约。

就在签约仪式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北京政府又来电了,而这一次,和他的选择一致:中国拒绝在有损国家利益的和约上签字。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遭遇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激流当中隐退的一代奇才

当1919年底从巴黎回国时,陆徵祥受到了无数民众的欢迎。

那样的场景我们或许难以想象。

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与无奈之后,陆徵祥这次选择了悄悄离开。

作为一个外交人员,他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也为这个国家打造了最强的外交团队。

很少有人知道,陆徵祥娶了一位外国太太。

他的夫人培德女士比他年长22岁,是一位比利时军官的女儿。他对她几乎是一见钟情,并在上司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和爱人举办了婚礼,缔结姻缘。

和稍晚一点流行娶日本妻子的文学家们比,陆对爱情的忠诚度,可以说甩他们几十条街不在话下。

遗憾的是,他们并未留下任何子嗣。

而后来,他加入天主教,不能说没有因为他的那位顾大局、识大体的妻子的影响。

更遗憾的是,他的妻子先他而去。

陆徵祥的剩余二十五年时光都在欧洲的修道院中度过。

1949年1月,他已病重。前去探望他的修道院院长对他说:“中国占据了你一半的心。”他无力说话,却伸出三个手指头。院长明白了:“中国占去了你四分之三的心。”他疲倦的笑了。

本书点评

本书在2016年出版,印刷量3050册,总字数20万字。译者的文笔可以说是相当了得,本书读来非常亲切,虽然原著是法文,但译者却将作者的心迹用中文生动的描述了出来,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和追求精神世界的崇高理想。

今天,我们都在关注中兴和中国芯片业的未来,本质上和陆徵祥们在一百年前关心的问题是一回事。

这或许是最短的一本民国闻人回忆录,但它一定是最耀眼的那一批中的一本。

本期读书

回忆与随想:从民国外交总长到比利时修道院修士

西天取经现代玄奘陆徵祥的传奇人生

Memories and thoughts

第一个说“弱国无外交”的外交部长,至今背着卖国贼骂名

陆徵祥著

王眉译

上海逺東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定价:38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