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和外交史家周鲠生是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和奠基人,曾于1942年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为“部聘教授”,1948年又被评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他也是国立武汉大学最后一任校长,他曾提出以“中国国民志愿军”名义入朝参战,他也是中国领海12海里宽度的首创者。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周鲠生

周鲠生(1889—1971)原名周览,湖南长沙人,童年时期父母双亡,幸得祖父朋友苏先烈资助,其生活和读书才得以保证,13岁时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秀才,“神童周览”曾在当地传为佳话。

周鲠生于1904年考入湖南全省师范学堂,1906年获官费资助赴日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和法律,期间受湖南革命党人黄兴的影响而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爆发前,周鲠生回到湖南长沙,参与革命党人组织的秘密活动,并与名门之女黄芳君结为伉俪,辛亥革命后与皮宗石、杨端六、任凯南、李剑农等人在汉口创办了《汉口民国日报》,周鲠生担任编辑之一,积极发表宣传民主革命和声讨袁世凯称帝的文章。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汉口民国日报》

1913年3月22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曾引起国民党人的极大震惊和愤慨,《汉口民国日报》连续发表了声讨袁世凯、赵秉钧等人的文章,黎元洪派人在汉口法租界将周鲠生、杨端六、皮宗石、李剑农等人逮捕,后经汉口法国领事会审判无罪,被秘密护送上海释放,为防止再次被拘捕,将周览改为周鲠生,又在黄兴的帮助下获得了湖南省官费生资格而远赴英国留学。

1913年7月,周鲠生入爱丁堡大学攻读政治学,由于远离革命影响,便将精力都用于求学,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考入巴黎大学攻读国际法,并于192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也是中国学者专攻国际法第一人。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周鲠生(前排左一)与王世杰等人在巴黎合影

从欧洲回到上海,周鲠生在商务印书馆编辑所任法制经济部主任,1922年又回到湖南长沙出任省议会议员、湘军总司令部秘书长,还曾短暂出任江西省政务委员会主任和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

周鲠生应蔡元培之聘,于192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政治系主任,在教学之余开始国际法和外交史的研究,发表了《不平等条约十讲》等系列论文,力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危害,翌年又撰写了《领事裁判权问题》,从国际法角度认证侵害国家主权的领事裁判权,主张与英美等国进行谈判废除领事裁判权。

1924年初,孙中山邀请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周鲠生、王世杰、皮宗石、王星拱等人南下广州,共商筹建国立广东大学,周鲠生筹建法科并任教授,1926年初又参与了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工作。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周鲠生全家福

1926年10月,周鲠生应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之邀任顾问,协助陈友仁收回了汉口、九江租界,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周鲠生还依据这次外交经历撰写了《革命的外交》,1927年4月宁汉合流后,周鲠生没有选择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职,而是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并兼政治系主任。

1928年8月,蔡元培组建国立武汉大学,武汉作为中国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在国家占有特殊地位,在这里筹建一所现代化大学,对于全国高等教育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调了周鲠生、王世杰、刘树杞、李四光、王星拱等人组成了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

周鲠生先后任国立武汉大学政治系、法律系主任及法科研究所所长,主要以讲授国际法为主,还兼授其他法学课程,同时在教学之余研究国际法,他的授课教材都是自己编写或是撰写的著作,并时常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讲授,提出了“国民外交”理论,成为国民政府在国际法和外交领域的智囊人物。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胡适与武汉大学部分教授合影

“九.一八事变”曾引起武汉大学师生的愤怒,周鲠生在一次校内总理纪念周会上发表演讲,公开指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和妥协退让政策,并以国际法来评判当时国际形势,不要指望国联的调停。

1932年,国际联盟为调解中日争端,派出了英国李顿爵士率领的“国联调查团”,调查团的一些成员明显偏袒日本,周鲠生曾参与了对调查团的谈话,他引述国际法并结合既定事实,阐述了“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经过,为调查团撰写比较客观公正的调查报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32年7月,蒋介石亲临武昌指挥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期间,周鲠生曾多次前往蒋介石官邸为其讲解国际法和中国外交等问题,先后讲述了“国际形势分析”、“谈领事裁判权和租借问题”等讲座,成为最高当局的外交咨询顾问。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周鲠生与女儿周如松合影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军队展开了一场殊死会战,武汉大学不得不西迁至四川乐山办学,身为教务长的周鲠生积极协助校长王星拱完成了搬迁任务。

1939年9月,周鲠生应邀赴美讲学并从事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出任国际联盟中国团顾问,在美期间曾与驻美大使胡适多有接触,并经常在一起探讨国际国内局势及一些学术问题,一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政治外交任务,另一方面也为武汉大学遴选精英人才。

国民政府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于1942年在全国大学教授中遴选了30名“部聘教授”,尚在美国讲学的周鲠生被评为“部聘教授”,其待遇相当于大学校长,1944年在美国出版了《赢得太平洋上的和平》,引起了国际法学界的高度重视。

1945年7月,尚在美国的周鲠生被任命为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当年8月8日到校宣誓就职,同时还出任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其上任伊始即面临着从四川乐山迁校回武昌复校的重任,此时武汉大学人员增加了两倍以上,由于交通工具匮乏,师生只能徒步返校,而教学设备只能依靠木排运输,最终于1946年10月31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国立武汉大学

1947年6月1日,武汉警备司令部镇压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导致武汉大学三名学生身亡,十几人受伤,二十多人被逮捕,制造了“六一惨案”,正在南京开会的周鲠生立即返回武汉,到武汉行营保释被捕学生,并组织召开了记者会,要求追求肇事者法律责任,顶着各方压力奔波呼号,为学生讨回公道,终于迫使当局撤销了武汉警备司令彭善的职务,释放了被捕的学生,从优抚恤了遇难学生亲属。

1948年4月,周鲠生被中央研究院遴选为院士,当年8月又有18名学生被国民党武汉特刑庭传讯,周鲠生还是亲自出面营救,不顾国民党当局指责,极力维护学生利益,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曾数次要求武汉大学迁往桂林,都被周鲠生以各种理由拒绝,率领全校师生维持教学秩序。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周鲠生(二排左一)与部分院士合影

1949年3月,新任行政院院长何应钦力邀周鲠生出任教育部长,被周鲠生当面谢绝,在新旧政权面临更迭之时,周鲠生也曾计划去台湾,但最终还是留守武汉大学,并移交到了新政权手中,其护校功绩定会被历史所铭记。

1950年周鲠生被周恩来调到外交部任顾问,由于新政权外交人才匮乏,又要面临大量外交工作,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周鲠生被选调到外交战线工作,周恩来在武汉任军政部政治部副主任时,对周鲠生在国际法和外交上的能力是了解的,因此一些重要的外交文件,都要呈报并征求周鲠生的意见。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究竟以何名义出兵朝鲜而争论不休,周鲠生从国际法角度,提出以“中国国民志愿军”名义出兵而被采纳,最终中国政府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出兵朝鲜,避免了中国以交战国的身份介入朝鲜战争,从而为中国政府在外交上赢得了主动权。

中央人民政府在酝酿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周鲠生被任命为宪法起草委员会顾问,并与钱瑞升担任法律组负责人,从法理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曾评价:“周鲠生对这次宪法的制定,出筹划策,解释说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庆祝第一部《宪法》诞生

1956年中国科学院评选第一届学部委员时,周鲠生却落选了,至于为什么会落选,只能是政治上的考量,但仅仅一年之后,这位老同盟会员又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周鲠生来说,入党的意义要远比当选学部委员大得多,因为这表明周鲠生已是“自己人”。

1958年9月4日,中国政府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其中第一条就明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这份厘定中国蓝色疆域的声明,彻底废止了中华民国时期的3海里领海制,而采用新的12海里领海制,从法理上确定了中国领海的宽度,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具有重大意义,而这是采纳了周鲠生意见和建议的结果,可谓是功在千秋万代。

周鲠生于1964年完成了60万字的《国际法》,他在书中介绍了国际法的发展脉络以及西方主要国家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其中还将“五项原则”列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对维护世界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国际法》

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万隆会议时所主张的中国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借鉴了周鲠生的外交理论和提法,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最终成为中国政府开展国际外交时必须倡导和遵守的基本准则。

周鲠生:中国国际法领域一代泰斗

周鲠生与孙辈合影

文革期间,周鲠生也曾遭到造反派的批斗、游街、抄家和关押,由于不堪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于1971年4月20日在北京郁郁而终,周鲠生的追悼会是于1979年按照其九级高级干部的丧事规格补办的,由时任外交部部长黄华致悼词,2020年正时值周鲠生逝世49周年之际,仅以此文纪念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