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了,除了教他“打回去”,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前段時間,一則“3歲兒子被同班小朋友‘欺負’,媽媽抓著兒子的手打回去”的新聞,引起很多網友熱議。

孩子被欺負了,除了教他“打回去”,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姚先生稱:自己的兒子小姚好動,在英語培訓班上用踢頭的方式欺負另一個小朋友,小朋友的媽媽看到後,當眾抓著兒子的手擊打小姚,並教育兒子說“要打回去”。

姚先生很不滿,對方媽媽此舉導致小姚受驚後失眠失禁,稱有事為何不能先找他溝通。參與討論這件事的網友們,有人譴責打人的孩子,有人聲援被打孩子的媽媽,有人認為孩子之間的打鬧,大人不應該插手。

你會怎麼做?

你的孩子,如果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做?這其實是教育界的一個研究課題。

這個問題被很多人討論過很多次,因為它在生活裡發生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在小袋鼠的印象裡,周圍的父母一般的做法大致可以歸為三類:

1、避免正面衝突,用合適的方式告訴長輩。

2、不要跟他人一般見識。

3、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了,除了教他“打回去”,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孩子受欺負,該不該打回去?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

李玫瑾教授說到:被欺負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負別人的熊孩子就會一而再而三的欺負別人,因為好玩。

孩子被欺負了,除了教他“打回去”,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李玫瑾教授的孫女上幼兒園的時候,曾被一個同班的小男孩抱起後扔下,頭上磕了一下,腫起一個大包。但是她教孫女如何用專業的知識保護好自己,兩隻手拽對方耳朵,一疼,他自然就把你放下了。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中也給家長們支了招:

一、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不能做。

二、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一定要有體育鍛煉。孩子從來不鍛鍊,沒有強壯的體格,輕易能被推倒,下次別人還會推他,因為好玩呀。

孩子被欺負了,除了教他“打回去”,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小孩子“不懂事”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剛剛接觸世界,好奇,想要嘗試一切。有時候無緣無故就會突然伸手打別的孩子一下,這種情況很常見。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還因為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甚至對此毫無概念。

孩子被欺負了,除了教他“打回去”,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我們還能教孩子做什麼?

其實“打回去”類似以暴制暴,並非長久之計。我們生活在一個法制社會,更應該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溝通,如何用相對溫和理智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打回去”,更多的時候是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比如李玫瑾教授的孫女兒,已經受了傷,再不採取行動可能就會受到更大的威脅。在成人的世界裡,這種情況更類似於“正當防衛”。

孩子被欺負了,除了教他“打回去”,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在更多的時候,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教孩子用語言表明態度,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聲說出來。當孩子的語言能力進步到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就應該多鼓勵孩子使用語言來維權了。

被打了,要大聲對打人者說:“你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對的。我不允許你打我!” 玩具被搶了,要大聲對搶玩具者說:“不!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搶!立刻把玩具還給我!”

孩子被欺負了,除了教他“打回去”,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同時配合使用“停”的手勢,表示啟動自我防禦。在被侵犯的第一時間,堅定而明確地,用語言和手勢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很多時候就能讓孩子免於受到二次侵犯。

孩子被欺負了,除了教他“打回去”,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很多時候孩子害羞,或者說很多家長也難以啟齒,我們的文化在“拒絕”這個部分是相對薄弱的。這個時候家長更要做出榜樣,主動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在不犧牲自己權利的前提下,儘量照顧別人的感受;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儘量維護自己的權利。這才是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更重要的東西啊。

歡迎關注好孕媽媽旗下好孕媽媽母嬰護理服務號,瞭解更多孕產育兒知識,與更多寶媽交流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