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了,請一定要讓他“打”回去!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了,請一定要讓他“打”回去!

如今有些熊孩子真的很讓人頭疼。在幼兒園不是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就是無緣無故地打人, 當孩子受欺負時,該不該打回去呢?遇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們一般有3種反應。

第一種,憤怒報復型家長:如果他再打你,你就使勁打回去。

第二種,憤怒逼迫型家長:如果別人再欺負你,你不還手的話,回去我會狠狠的打你。

第三種,妥協忍耐型家長:認為孩子之間打鬧很正常,因此一味忍讓,無視孩子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了,請一定要讓他“打”回去!

你屬於哪一種呢?是狠狠打回去,是不還手回到家會被揍得更慘,還是一味忍讓,退一步海闊天空呢?

教育家托馬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因為孩子年紀太小,自我意識和主觀意識都不是很強,這時候的思想很容易受外界和父母的牽扯,一念之間發生轉變,而這一念間的轉變更加影響了孩子以後的舉止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了,請一定要讓他“打”回去!

被第一種父母灌輸使勁打回去的思想,這樣的孩子以後會表現得很任性,吃不得一點虧,認為所有人就應該順著自己,會讓他們習慣性高人一等。

被第二種父母灌輸不打回去就狠狠打你的思想,在充滿威脅氛圍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在童年心理會留下深刻陰影,會變得極度敏感,不利於孩子日後的健康成長。

被第三種父母灌輸別惹事的思想,孩子不愛表達,沒什麼朋友,也沒什麼擅長領域,生性懦弱,容易挨人欺負。長大後做什麼事都感覺縮手縮腳,自卑脆弱。

老實說,上述3種方法都不是最佳的解決方式。如果你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了,請一定要讓你的小孩這樣"打"回去!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了,請一定要讓他“打”回去!

作為父母,首先要帶著完全接納的態度去詢問孩子,他才會願意跟我們說心裡話,我們也才能知道孩子們的想法,幫助他及時走出負面情緒。

然後通過溝通得知他在學校受到了欺負,不是埋怨他為什麼不打回去,為什麼不告訴老師,也不是說完全地忍氣吞聲。而是可以試著跟他分享(編造)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媽媽(爸爸)小時候曾被人收取保護費,還威脅不準告訴老師,但我第二天就跟學校反映了,後來他們也沒敢再堵我了。"

事後,在揹著孩子,偷偷跟他們老師溝通,把這件事情解決了。

父母這一系列的舉止行為,是一個良好的思維引導,既保護了孩子,而且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童年會更容易拉近親子間的距離,一舉兩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