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负了,请一定要让他“打”回去!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负了,请一定要让他“打”回去!

如今有些熊孩子真的很让人头疼。在幼儿园不是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就是无缘无故地打人, 当孩子受欺负时,该不该打回去呢?遇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家长们一般有3种反应。

第一种,愤怒报复型家长:如果他再打你,你就使劲打回去。

第二种,愤怒逼迫型家长:如果别人再欺负你,你不还手的话,回去我会狠狠的打你。

第三种,妥协忍耐型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很正常,因此一味忍让,无视孩子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负了,请一定要让他“打”回去!

你属于哪一种呢?是狠狠打回去,是不还手回到家会被揍得更惨,还是一味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呢?

教育家托马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为孩子年纪太小,自我意识和主观意识都不是很强,这时候的思想很容易受外界和父母的牵扯,一念之间发生转变,而这一念间的转变更加影响了孩子以后的举止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负了,请一定要让他“打”回去!

被第一种父母灌输使劲打回去的思想,这样的孩子以后会表现得很任性,吃不得一点亏,认为所有人就应该顺着自己,会让他们习惯性高人一等。

被第二种父母灌输不打回去就狠狠打你的思想,在充满威胁氛围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童年心理会留下深刻阴影,会变得极度敏感,不利于孩子日后的健康成长。

被第三种父母灌输别惹事的思想,孩子不爱表达,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擅长领域,生性懦弱,容易挨人欺负。长大后做什么事都感觉缩手缩脚,自卑脆弱。

老实说,上述3种方法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如果你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了,请一定要让你的小孩这样"打"回去!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负了,请一定要让他“打”回去!

作为父母,首先要带着完全接纳的态度去询问孩子,他才会愿意跟我们说心里话,我们也才能知道孩子们的想法,帮助他及时走出负面情绪。

然后通过沟通得知他在学校受到了欺负,不是埋怨他为什么不打回去,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也不是说完全地忍气吞声。而是可以试着跟他分享(编造)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妈妈(爸爸)小时候曾被人收取保护费,还威胁不准告诉老师,但我第二天就跟学校反映了,后来他们也没敢再堵我了。"

事后,在背着孩子,偷偷跟他们老师沟通,把这件事情解决了。

父母这一系列的举止行为,是一个良好的思维引导,既保护了孩子,而且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童年会更容易拉近亲子间的距离,一举两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