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曹鳳岐:監管滯後是金融亂象頻發的一個主要原因

專訪曹鳳岐:監管滯後是金融亂象頻發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7日電(宋亞芬)P2P企業跑路、信用卡盜刷、互聯網詐騙,近幾年威脅金融安全的事件屢有發生,金融安全問題也被提到了一個新高度。那麼,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不是監管滯後?應從哪些方面去重點守護金融安全?作為投資者,在投資理財時又該對哪些問題提高警惕?

在“第二屆財經中國V論壇:金融安全與創新”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接受了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的專訪,並就金融安全問題做出回應。

問題頻發因監管滯後?

金融亂象頻發的背後,是不是監管沒跟上?曹鳳岐表示:“監管滯後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在互聯網金融尤其是P2P和第三方支付發展起來以後,實際上行業約束沒有規則,所以出現監管空白或者不知道如何監管的問題,最終造成了很多亂象。”

曹鳳岐認為,規範的P2P平臺本身是不應該貸款的,它應該是連接甲方乙方的中介,收取的是管理費。但實際上大量P2P平臺是自己拿了甲方的錢,又把甲方的錢借給乙方。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乙方還不了錢,P2P公司就會無錢還給乙方,就可能會跑路。而真正的P2P實際上和銀行是差不多的。銀行手裡都是別人的錢,銀行自己拿著自有資金去放貸是不允許的,所以銀行基本上也是中介。而信用卡盜刷則更多是技術性的問題,技術進步了監管沒跟上就會有很多的漏洞。做好金融安全主要是如何進行防範的問題,應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另外,目前的金融企業基本都是綜合性金融企業,所以相應的監管也需要更明確。

可以看到,自去年開始,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央行等都相繼出臺多項監管新政加強金融安全監管。

兩方面防範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有很多分類,可以分為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其實就是履約風險,就是借了錢能不能還給出借方。市場風險就是交易風險,就是買入的成本和賣出的成本是賺還是賠。“國家、地方政府、銀行一般面臨的都是信用風險。股市、債市面臨的就是市場風險,表現為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債市的漲跌。維護金融安全,也要從這兩方面入手。”曹鳳岐表示, 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實際上就是從信用風險轉化為市場風險。

另外,也可以將金融風險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就是指整個銀行體系或整個證券市場出問題了。“當初萬科寶能事件之所以驚動了高層,主要就是裡面有銀行資金牽涉其中,這是非常危險的。”非系統性風險則是指個別機構出問題,比如個別銀行倒閉了,這個風險就屬於非系統性風險,不會造成大範圍的影響。

普通投資者如何防風險?

那麼,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又該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財富,讓自己遠離風險呢?曹鳳岐認為,高風險和高收益肯定是對等的,所以首先要搞清楚自己適合哪一類投資。另外,不妨找經紀人幫忙理財,多少放保險,多少放銀行,多少放證券,讓專業理財師去規劃。

在國內,股市的主體還是散戶,不少股民是靠著股評家的指引去進行投資的。為什麼那麼多人都相信股評家?他們真的有那麼神乎其神?“大家都去買那隻股票了,肯定漲呀!”曹鳳岐一語中的。

同花順投資賬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虧損股民比例高達64%。曹鳳岐認為,在目前的A股市場,散戶要想賺到錢是很難的。“股市投資者還是必須有專業能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跑贏大盤,不管市場是走低還是走高。無論是根據市場炒波段,還是炒個股,專業機構有專業的分析,而且操作速度非常快,一秒鐘就可以實現交易,這對散戶而言幾乎做不到。”(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