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

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

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
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

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

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之多,也有很多节日与佛教是重合的,有些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本土化的原因,而有些是佛教本来就与这些传统节日完全重合!不过,很多节日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在时间上是重合,但在纪念意义和内涵上完全不同,或者有些节日在南方和北方的习俗也完全不同。而腊月初八“腊八节”,无论是佛教还是传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可以说是最为大致相同,不仅南方北方的习俗相同,在佛教和传统的概念上也基本上相同。“腊八节”虽然在民间有其特别的含义和来源,但今天人们都基本上以佛陀成道日为主要内容,在民间作为祭祀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佛教与民间、南方与北方在“腊八节”的习俗是完全相同,都以喝“腊八粥”为重要习俗!这一点在佛教与民间、南方与北方其它节日来说是非常的特别!

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在民间最早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如《说文解字》中对腊八节的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的第三个戍日就是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风俗通》中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是说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来举行。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朝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一天便成为腊月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后由于正好与佛陀成道日相合,“腊日”也改为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自此相历代传延续成俗。

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

腊八节必须要喝腊八粥,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腊八节喝腊八粥最早也是来源于佛教,有佛经记载:腊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名悉达多,曾经目睹了人间的生老病死之苦,想找到人们解脱生死之苦的大道,于是离家出走在雪山经历了六年艰苦的修行。但是,仍感到没有悟到人生最高的境界,只好下山别寻更好的方法,有一天他独自来到尼连禅河畔,倒在菩提树下,这时有一牧羊女在情急之下用各种米、豆、野果及羊奶水混合熬成粥,喂给奄奄一息的悉达多,吃完粥后悉达多的体力得到恢复,来到了菩提树下静坐观想人生生死病苦,发大誓愿不悟生死不起起座,就在腊月初八这天的凌晨时快眼前出现光环,大地震动,天乐奏鸣,众神云集,齐声赞颂悉达多得道成佛,被人们尊为“释迦牟尼”,意为“大彻大悟”的人。因此,腊月初八这一天就成为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

现在在中国传统文中民间腊八节已经没有了其它含义,唯有佛陀成道日的说法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在民间和佛教都认为“腊八节”这一天就是佛陀成道日,南方北方也皆以“喝腊八粥”的习俗来纪念佛陀的成道!“腊八”这个独特的节日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并且以“施粥”成为一种习俗,人们都要在腊八这一天去附近有寺庙喝一碗“腊八粥”为示吉祥!清·道光帝曾有《腊八粥》一诗曰: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
腊八粥与佛教的渊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