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榮家的越》,是史詩力作,更是一則慈父牽掛兒子的感人故事

自閱讀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既生魄》,與作者張廣天先生初識以來,對於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旁徵博引的故事編排能力,以及娓娓道來的文字駕馭能力,已經有所知悉。

因此,在看到《南榮家的越》一書的封面設計時,猜測,這是一部與歷史有關的書;黑色的背景及復古的花紋,預示著書中故事的色調,這不是一本歡快的書;沉甸甸的重量,表明這又是一部內容繁雜的大部頭書。

及至看到封低的故事簡介及書籍由來,確信,這是一本吸引人閱讀的魂靈書。

《南榮家的越》,是史詩力作,更是一則慈父牽掛兒子的感人故事

就是這本書啦

二十一世紀,談及魂靈,看似滑稽可笑,可是,“你信嗎?”問句一出口,又讓人不得不感嘆,原來這類話題沒有正確答案,原來信者如此之多。

這讓我想起初次在北京看到小區周邊民眾燒紙痕跡時的驚歎:沒想都這一風俗,首都北京比老家還流行,隆重。

原來,魂靈與地域無關,與時代無關。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編輯將此書作為史詩力作推薦,在我看來,卻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這一點,是我閱讀《南榮家的越》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

《南榮家的越》,是史詩力作,更是一則慈父牽掛兒子的感人故事

《南榮家的越》,就是透過一位含冤而死的父親之口,描繪兒子從小到大,成長經歷相關的一則長篇故事,是一部父親眼中與兒子相關的年代歷史故事。

不幸的南榮家與南榮越

南榮家與南榮越是不幸的。開篇就發生了火災,將南榮越的父親、爺爺奶奶、姑姑等人一併燒死,偌大的梨雲園燒得只剩下殘垣斷壁。越兒父親的屍首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家人找到,製作的墓碑只是衣冠冢而已。

生要見人,死要見屍,這是普通老百姓的心願。一個人死無全屍,是多麼的悲哀,多麼的可憐。當然,前期伏筆的另一個作用,是為了凸顯文章最後結局的圓滿。

此後的南榮叔伯家相繼遭遇不測,南遷,各奔東西。

《南榮家的越》,是史詩力作,更是一則慈父牽掛兒子的感人故事

失去雙親時候的南榮越,與我的孩子年齡正相當。正是在父母身上爬上爬下,淘氣的時候。想想淘氣孩子,在家裡有奶奶疼,有爸爸媽媽疼。

可憐的孩子,卻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天人永別。即使後來其母出現過一次,救了他的命,也不算是真正的見面。

幸運的南榮越

南榮越是幸運的,父親牽掛兒子,希望越兒一生平安。靈魂緊緊跟隨著兒子從北到南,從中原到塞外,家長裡短,出征戰場,幾度遷移,幾度起起落落,及至年歲漸長,落葉歸根,又一起跨越千山萬水,回到老家。

在孩子蒙難的時候,化作一隻蜻蜓,或託夢或搖鈴或羽書,提前告知,希望孩子能夠及時止損。

《南榮家的越》,是史詩力作,更是一則慈父牽掛兒子的感人故事

當兒子無視警示時候,心急如焚;在孩子榮立戰功,遇到有人疼愛的時候,心情愉悅;在兒子蒙難的時候,多方想法子,希望兒子逢凶化吉。

直到孩子壽終正寢,才真正的放手離開,去往自己的歸宿。

這是一則感人的故事,身為人母的我在閱讀文字期間,數次落淚。父親對兒子的愛,是那樣的深沉。

讓我見識了不一樣的張廣天。

《南榮家的越》,是史詩力作,更是一則慈父牽掛兒子的感人故事

南榮越是幸運的,失去雙親後的南榮越被表姑收留,遇到一位全心全意對他的養母姝瑄,從小到大,一直陪伴在身邊,照顧起居生活。

無論是舉家遷徙,還是前往塞外尋找戀人,都一直把越兒帶在身邊,視如幾齣。

其實,越兒與養母姝瑄相依為命。對兩人來說,對方都是自己最親的人。

到後期,張羅著為越兒再娶,讓越兒老來得子,真正延續了南榮家的香火。

養母是不幸的南榮家與南榮越的恩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蘭姨也是越兒命中註定的恩人。

因為蘭姨帶著三歲的越兒外出,倖免遇難,南榮家得以後繼有人。

《南榮家的越》,是史詩力作,更是一則慈父牽掛兒子的感人故事

雖然分開過,去又在後期相遇,憑著蘭姨高超的做菜手法,讓越兒與養母度過了忍飢挨餓的艱難時光。

姝瑄與蘭姨,給了越兒一個家。

寬容與愛

最毒不過婦人心,南榮家越兒之母綰兒,因為自己的私慾,故意縱火,導致南榮家家破人亡,導致越兒成了孤兒。對於這樣一個不知廉恥的惡毒之人,如何處置都不為過。但是,書中卻沒有按照我的設想安排。

縱火犯綰兒成功出逃,隱姓埋名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終,居然成了仙!常人無法追其蹤跡。

《南榮家的越》,是史詩力作,更是一則慈父牽掛兒子的感人故事

對於這樣的安排,開始我是有意見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要讓惡人逍遙法外?直到書的末尾,才知道作者的良苦用心。

原來,陪伴在越兒父親身邊的那隻大鳥,幫助父親顯靈讓越兒躲避災難的那隻大鳥,就是綰兒,是那個縱火犯綰兒,那個棄三歲兒子不顧的惡毒婦人,人家原本有仙胎。

這樣想來,越兒父親早早的原諒母親的過錯,放下對她的怨恨,是因在前。有那樣的因才有那樣的果。

《南榮家的越》,是史詩力作,更是一則慈父牽掛兒子的感人故事

《南榮家的越》,讓我們見識了不一樣的歷史;見識了宋、蒙、金等多國交叉,動盪而又多樣性的政治和文化生活;見識了外邦宗教,及境內百花齊放的道、法、佛等多宗教並存的自由時期。

更讓我們見識了一位父親牽掛兒子,伴隨其成長,與魂靈有關的故事。

正如作者所言:魂靈可縱躍自如,真的妙不可言。

@擦亮星星,愛生活愛旅行愛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