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智能養豬,阿網“雲養豬”,網易“味央豬”,劉永好該怎麼辦

“不會養豬的互聯網公司不是好的科技公司”。

網易是互聯網公司養豬的先驅,不過一直聽到樓梯響,沒有見到人下來。網易的豬肉,去年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亮過相,直到今年才正式上市,但每斤80元的天價,談不上改造了傳統養豬行業,反而大幅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

京東智能養豬,阿網“雲養豬”,網易“味央豬”,劉永好該怎麼辦

網易未央豬的價格高得離譜

提供更多、更優質、更便宜的豬肉,才能顛覆養豬產業。這一點,阿里巴巴和京東顯然要比網易高明。

阿里“雲養豬”,聽起來玄妙,其實原理並不複雜。它是利用攝像頭、麥克風、溫度傳感器等硬件,達到實時監控生豬養殖情況的目標,讓生豬整個養殖過程數據化。這些技術的運用可以解決大型養殖場的很多問題:比如一個母豬場,小豬數量眾多,單靠人很難及時發現小豬被壓的情況,但阿里的這套技術可以。還有疫情、病情監測,通過對小豬或者母豬的行為(步態、進食量等)分析,也是不難做到的。

京東智能養豬,阿網“雲養豬”,網易“味央豬”,劉永好該怎麼辦

阿里雲養豬的刷牆廣告也是很魔性了

京東的邏輯和阿里很相似。阿里養豬有ET大腦(阿里的雲解決方案),京東的方案叫“神農大腦”,也是運用一系列的物聯網設備、通過巡檢機器人、飼餵機器人、3D農業級攝像頭等,實現對養殖的無縫檢測。

按照京東自己的說法,這套方法,能夠讓大中型養殖企業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節省飼料8-10%,縮短出欄時間5-8天。據不完全統計,如果整個中國養殖業應用這一解決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業成本500億元。

為什麼互聯網公司紛紛要去養豬呢?這裡有三層邏輯。

  1. 一是互聯網紅利已經消失,能搶的消費者都搶完了,接下來必須往產業上游加以改造,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產業互聯網。通過改造生產環節,降低生產環節成本,互聯網企業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低價的產品,守住自己的地盤。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養豬被改造,以後可能是養雞、種蘋果、養牛等行業一一被改造。
  2. 二是,技術的進步為互聯網企業改造養豬行業提供了可能性。傳感器價格變得很低,可以大規模使用;5G時代即將來臨,意味著物聯網時代也即將到來,設備與設備相互連通成為可能;還有人臉識別等AI算法的進步、雲計算、大數據等解決方案變得更加成,改造傳統行業的時機已經來臨。
  3. 為什麼是去改造養豬行業,而不是去養牛、養羊,甚至種糧食?所以第三層邏輯在於,豬肉是中國最大類肉類消費品,需求穩定且規模巨大且價格高,市場足夠大但成本很高(中國養一頭豬的成本等於美國兩頭),有很大的成本壓縮空間,當然也意味著只要有一點點成本控制的進步,就是很豐厚的利潤回報。

當然,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他們都不會直接養豬,而只是提供養豬場的解決方案,屬於技術輸出,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數據。以後的養豬場,有可能成為他們附庸,新形式的“代工廠”。留給劉永好們的時間,其實不多了。

看懂財經新聞,看懂這個時代,敬請關注“孔方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