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沒有產生文明,兩百萬年的人類卻產生了?

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沒有產生文明,兩百萬年的人類卻產生了?

文明的根基是什麼?大腦。問“人類為什麼能產生文明”,本質上是問“為什麼人類大腦能進化到這麼發達的地步”。

那麼關鍵問題來了:人類大腦的進化的起點根本並不是兩百萬年前。思維要往更早的時間推演。

當靈長類進化到南方古猿這個階段時,古猿的智力就已經遠遠超過了爬行類、鳥類和其他哺乳類。人類的腦不是幾百萬年前突然冒出來的,這個腦在猿的階段就已經極其發達了。

靈長類的腦為什麼能這麼發達?幾個原因:第一,生存環境足夠複雜,越複雜的生存環境中,智力的點數越有用。第二,樹棲生活對上肢的精細化有明確的選擇壓力,而精細動作的進化有賴於錐體系的高度分化,採摘生活讓手具備了抓握的能力,這是在未來進化出使用工具能力的前提。第三,採摘果實對精細視覺和顏色辨認的依賴很大,視覺進化的需求刺激了枕葉的進化。

這三點形成的基礎是什麼?被子植物的出現。

被子植物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是裸子植物遠遠不能比的,以它為基礎的生物群落,其環境複雜性遠遠超過裸子植物為主的時期。而且,只有在一個植物能夠普遍結果的時代,樹棲才能提供足夠體型較大動物生存的食物來源,樹棲生物才能大型化,同時植物果實的多樣性才需要動物發展出精細的視力,採摘植物果實和攀援才需要發展手的握持和操作能力。

所以靈長類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是隨著被子植物的繁盛而進化的。沒有被子植物的繁盛,沒有樹棲生活,猿類不可能進化出能夠使用工具的手。恐龍時代沒有進化出手這種東西的物質基礎。如果不是為了攀援和採摘,手進化出來沒有用,對肉食動物來說根本就不如尖牙利爪有用,對生活在地面的草食動物來說,吃草吃樹葉吃根莖也用不著進化出手。

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沒有產生文明,兩百萬年的人類卻產生了?

白堊紀末期出現原始靈長類,始新世晚期出現類人猿,中新世前期出現沒有尾巴的真正猿類,中新世後期的森林古猿腦容量已經明顯增大,到上新世出現了可以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進化是一步步來的,不是放衛星。

只看到兩百萬年的人類歷史,卻沒有看到從原始靈長類到南方古猿的進化史。只看到恐龍生活了一億多年,卻沒有看到植物的進化對動物進化的作用。靈長目生活在被子植物繁盛的時代,對智力的選擇壓力遠遠超過恐龍時代,卻也花了6000多萬年才進化出人,恐龍生活在一個裸子植物繁盛的時代,花比靈長類長一倍的時間進化不出智能有什麼奇怪的?

都知道恐龍的單位是目,而靈長類的單位也是目。大家都是目,地位相當。恐龍發展了一億多年,靈長目也發展了6500萬年,根本就是一個數量級的,在進化的角度,沒有數量級的差距等於就是沒差距,一百萬年和兩百萬年根本沒區別,一億多年和六千萬年也沒有本質的區別。

靈長類的大型化和腦容量的進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最原始的猴子進化幾百萬年就變成人了?不是的。在有利於智力進化的選擇壓力下,它們的腦容量慢慢增長,體型逐漸變大,最終在南方古猿的階段到達了由猿到人的奇點,開始了進化的最後衝擊。在進化過程中許多中間種和分支種都滅絕了,大自然從靈長類開始試錯了無數次,才出現了能人,從能人到晚期智人的進化又滅絕了多少人種?

很多人覺得智能生命的出現多麼偶然,是因為沒有看到大自然為了最後決定性的飛躍,已經打了多少年的地基。玩遊戲都知道要先從採礦開始一步步攀科技樹,哪有憑几個農民就造出10級英雄的道理?

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沒有產生文明,兩百萬年的人類卻產生了?

至於有人說,恐龍不空出生態位就不會出現人,恐龍滅絕是人類運氣好,要說,營樹棲生活的靈長類和地面生活的恐龍的生態位有什麼必然衝突?新生代的地面照樣遍佈著各種靈長類根本敵不過的猛獸,靈長類在地面是敵得過老虎獅子還是鬣狗灰狼?但是因為有了被子植物,有了果子,靈長類就能在樹上獲得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下地和猛獸競爭。恐龍時代哺乳動物上不了樹是因為裸子植物根本提供不了足夠的食物,怎麼樹棲?要是被子植物早早繁盛,哺乳動物在地面打不過恐龍,上樹不就得了。

這裡想專門澄清一點:被子植物的意義不僅是讓動物可以上樹躲避敵人,更重要的是,為樹棲提供了比以前遠遠大得多的生態位,而生態位是物種生存和進化的基礎,只要被子植物提供了這個生態位,就一定會有生物去佔據。——上肢的握持和精細化就是這一極大擴展的樹棲生態位帶來的演化結果。

要說智能的出現是純粹偶然,人類的進化全憑運氣?這種結論就顯得很不靠譜了。

很多人沒有明白“進化的本質是堆積木而不是放煙花”這個道理,所以才會意淫這個生物可能有智能,那個生物可能有智能。

總結一下:被子植物的出現及與其相關的樹棲可行性、環境複雜性促進了樹棲生物的大型化、精細化和腦容量的進化,由此積累了六千萬年,在樹棲生物的腦容量不斷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才到達了由動物向人類飛躍的奇點。智能不是大自然拍了下腦袋突然給古猿加了個屬性點,而是無數進化積木逐漸累積的結果。

如果有人問:被子植物的出現是否必然?裸子植物出現以後,動物進食種子對植物形成的選擇壓力,讓植物進化出保護種子的果皮,在億年的尺度下,恐怕不能只用偶然去解釋。

就算南方古猿向人的進化失敗了,也不過是一個物種失敗而已,其他人科靈長類可還是在的,靈長類的腦容量和上肢基礎就擺在那裡,一旦時機恰當,隨時可以再次發動從猿到人的進化。人類在300萬年前這個時間點進化出來是偶然,但從靈長類6000多萬年的進化史去考量,在被子植物出現後樹棲生態位較前顯著擴展的大背景下,樹棲生物進化出抓握和採摘的能力,體型由小到大,腦容量由低到高、新皮質由簡單到複雜的方向是非常清晰而明確的,智能的出現不過是早晚問題。

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沒有產生文明,兩百萬年的人類卻產生了?

三分線引入幾十年,才有一個能單賽季投進400個三分的庫裡,庫裡的出現是否純屬偶然?

不是的。因為籃球界對三分球的重視不是從第一天就那麼高的,從職業聯盟到校園體育,對三分球的重要性的認識有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訓練手段在幾十年裡不斷優化,球員三分水平不斷提高,在這個必然性的基礎上,結合庫裡天賦的偶然性,才造就了庫裡。如果把庫裡扔到80年代初,也許他仍然會是一個三分投射很強的人,卻絕無可能投得像今天這麼變態。

進化的邏輯也是一樣的。以前沒有人類不是因為人類的誕生極端偶然,而是因為整體基礎就不夠,三葉蟲再怎麼突變能突變成人嗎?在生物神經系統整體進化達到一定層次的情況下,結合突變和環境的偶然性,鑄就了人類。

這就是世界的規律:偶然中存在必然,偶然和必然的對立統一。人類的出現有其偶然性,但進化樹首先要慢慢長到那麼高,才有給拼偶然的機會。用“以前沒有過”來證明某個事物純屬偶然,就是無視了整體發展需要時間積累的規律。

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沒有產生文明,兩百萬年的人類卻產生了?

從古到今,生物是越來越複雜的,這個規律誰也不能否認。真核單細胞生物比原核細胞複雜,三葉蟲比單細胞生物複雜,魚類比三葉蟲複雜,爬行動物比魚類複雜,哺乳動物比爬行動物複雜。植物也一樣,從藻類到苔蘚到蕨類到裸子到被子植物,複雜性也是不斷上升的。

這方向明明是非常明確的,甭管地球環境怎麼變,生物整體始終是越進化越複雜,例外總是少數,怎麼能說進化沒有方向?

很多人沒有搞清楚“突變”和“進化”這兩個概念。突變是沒有方向的,可是自然選擇是有方向的。

有人要說了,自然環境的改變是偶然的,怎麼會有方向?

單個自然環境的改變,是偶然的,沒有方向的,可是地球環境註定不斷髮生改變這一點,是必然的,這就是一個選擇方向。作為生物整體,要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顯然,突變潛力越高,改變的潛能越大,越不容易被大自然給毀了。

突變本身是沒有方向,可是增加自己突變的潛力,這可是有方向的。

答案是什麼?複雜化。生物發展出有性生殖,基因組越來越複雜,就是為了提供更多的突變可能性,增加進化的速度,使自己在應對多變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概率越高。

就像一個武林高手和人對敵,敵方出什麼招無法預先知道,是偶然的,但是,敵方一定會有多變招數去攻擊,不會墨守陳規,這是必然的。會的越多,經驗越豐富,應變速度越快,承受住敵方多變攻擊的概率就越大。

生物就是這個高手,大自然就是敵人。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變得越來越複雜,從古到今生物演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在演化中,速度就是生存,這就是進化。

看看現實,不僅生物本身在不斷複雜化,其中智力的基礎——神經系統也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複雜化,還能說,人類的誕生純屬偶然嗎?

世界是偶然和必然的對立統一,偶然和必然是非黑即白嗎?拜託,辯證法學了這麼多年,怎麼還用形而上學的邏輯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