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機床,中國也能製造

據日經報道,12月20日,日本機床工業協會(簡稱日工會)發佈了11月的機床訂單額(終值),對中國出口訂單額同比減少了67%。2017年的智能手機“特需”集中爆發,對比之下2018年需求下降,但67%的降幅還是很大。相關企業有觀點認為,對中國出口訂單已經觸底,但在中美摩擦走向難以預料的背景下,前景不明的狀況仍將持續。

手機機床,中國也能製造

去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國民營企業在四十年間經歷了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也讓“中國製造”從走向世界,到享譽全球。

國貨當興!“中國製造”是體現國人自強、國家興旺的最好載體。尤其是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以來,我國外貿事業的發展更是一路高歌猛進。

近年來,隨著華為、小米、VIVO等國產品牌的迅速崛起,曾經被瘋搶的蘋果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以最具代表性的華為舉例,根據GfK數據,2017年華為在全球有33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15%,另有18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20%,其中接近半數為歐洲國家。

要說生產手機,就離不開生產手機的機床,這機床的生產家強?以前,還得說是日本。當初,我們每年都要去日本進口大量的高級機床。中國當之無愧是日本機床的第一大買家。然而,現在這種狀況發生了變化。

手機機床,中國也能製造

關於這件事情,日本也是非常擔憂。他們覺得這可能和貿易摩擦有關係,導致國內很多生產機床的工廠怕沒有訂單而放慢了生產新機床的速度。以往很多代工企業在投入新產品之前,都會大量的採購機床,來滿足大規模的量產需求。這兩年,這些代工廠也害怕拿不到手機生產訂單,所以,不敢貿然行事。其實,這想法就有些掩耳盜鈴了。如果說貿易上的不確定對進口有影響,那麼也只是暫時的,局勢早晚都會明朗起來,機床訂單的下滑也會結束。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就是中國國產機床的崛起。

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國家重點推進了手機機床國產化,特別是高精尖手機機床的國產化。近年來,在國家產業和政策的指引下,國產機床發展迅速,在很多精密觸控領域,中國機床都實現了0的突破。從前被進口機床壟斷的很多型號,都實現了國產替代。儘管日本機床仍然佔有相當的領先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已經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再縮小。

現在,日本的經濟學家,企業家所擔心的是這種量變總有一天會引發質變。面對這一切,一貫作響技術壟斷所帶來的高額利潤的日本廠商,除了程序化的表示今後要強化銷售工作以外,說白了,他們的內心是束手無策的。

手機機床,中國也能製造

不僅是手機,出行領域我們也同樣出類拔萃。我國的高鐵,在起步晚於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情況下迅速趕超,已經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