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葉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早在6世紀,中國就有茶葉出口的歷史。至17世紀,茶葉已超越絲綢、瓷器,成為清代最大宗的出口商品。由晉商開拓並主導、沿線商民共同參與運轉的中俄萬里茶道,從17世紀至20世紀初持續興盛,成為繼絲綢之路後,溝通歐亞大陸的又一條國際商路。

中國的茶葉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17世紀末,荷蘭有一部滑稽劇叫做小婦人,劇中有一句評論說,藉此藥草,小婦人們有機會經常碰面聊天,這藥草說的就是中國的茶葉。那時候的外國男人出去工作,回來後看到自己的夫人不在家,等到夫人回來後,男人就會問,去哪裡了?夫人說,去朋友家泡茶了。

有一本書,書名叫失去的鑽戒,講的就是一位女士,有漂亮的喝茶器皿,還有泡茶手藝,受到了朋友們的讚揚,為了能讓自己這樣的生活方式繼續下去,她就把自己的鑽戒抵押給當鋪,然後和自家男人說,自己的鑽戒丟了。後來男人知道了這件事情,很嚴重的警告了她。

大約在1606年,中國的第一批茶葉運到荷蘭,在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初,荷蘭是歐洲國家中最大的茶葉販運國和經銷商,幾乎壟斷了近100年的茶葉貿易。而從18世紀開始,隨著海上霸權的便利,英國開始支配了世界的茶葉貿易。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起初完全依靠茶葉貿易才能發展起來。英國政府也獲得了豐厚的稅收。有英國人說,沒有茶葉就沒有東印度公司。

中國的茶葉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真正把喝茶習慣帶去英國的是查理二世的妻子,凱瑟琳王后,這位出身葡萄牙的公主非常喜歡中國的功夫茶,認為飲茶不僅能提神,還能讓自己保持苗條的身材。她的陪嫁就包括了中國的茶葉和幾套精美茶具。凱瑟琳對茶葉的情有獨鍾,被當時的人稱為飲茶皇后。王室的飲茶嗜好,必然引起貴族們的爭相效仿,對茶文化的推廣,起到了表率作用。此後,飲茶之風席捲了整個英國。

清朝末年,英國人為了擺脫對中國茶葉的依賴,開始在印度試種茶葉。1839年2月12日,就在林則徐前往廣東禁菸的路上,英國哈薩姆茶葉公司成立了。他們的標誌就是一棵茶樹和一頭大象。

中國的茶葉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說到中國的茶文化,那是源遠流長,非常深厚的,現在我們周圍的一些中老年人或者是一些年輕人,經常會見到他們飲用一些茶。世界的茶是源自中國的,但是看到過一個關於茶葉消費量的數據統計,讓人想不到的是,中國的消費量在世界排名會在第19位,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排在世界前幾位的國家,他們有的都是不產茶葉的國家,像是英國或者是愛爾蘭。他們的國家自然條件是不適合生產茶葉的,但是卻成了消耗茶葉的大國,這就說明我們國家的一些茶葉在別的國家傳播也是非常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