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師是何許人?為何在道教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呢?

《西遊記》中有這樣的情節,觀音菩薩來天庭謁見玉皇大帝,是四大天師率領仙官迎接。而孫悟空反下天庭,也是張天師帶著相關仙官來凌霄殿啟奏的。可見在天庭,這四大天師就如凡間宰相一般,總覽政務,溝通君臣。而在傳統道藏中,四大天師又被尊為四大上相。張天師則是四位宰相頭一位泰玄上相。那麼,這位張天師是何許人也,為何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呢?

張天師是何許人?為何在道教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呢?

在道教歷史上有著諸多流派,最早的一個流派,是在函關問道的老子大弟子尹喜建立的樓觀派。因尹喜住在終南山,因此也有人稱之為終南派。

而天師道亦稱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也被稱作“五斗米道”。是由道教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的,張道陵著寫《老子想爾注》,為後期道教的發展打下了基礎。隨後,其孫張魯改革教團,待曹操拜其為鎮南將軍後,道教開始向北方傳播。張道陵的四代孫張盛,又將傳教的地區從青城山遷至到龍虎山,至此道教也開始向中國的東南地區發展。可以說天師道,是張道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代所立。正一道的創立使道教開始以教的形式出現,區別於以前的方仙道,奉太上老君為最高崇信,奠定了幾千年的道教歷史。

張天師是何許人?為何在道教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呢?

張道陵,初名張陵,字輔漢,西漢開國大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孫。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於豐縣阿房村,出生前,其母夢見魁星下降,感而有孕。於五月十八日生,出生時滿室異香,整月不散,黃雲罩頂,紫氣彌院。張道陵本是太學書生,性好學,博五經,邃於黃老之道,七歲即能通道德經及河洛圖諱之書,皆極其奧。後來成為博學之士,再而後棄官學道。漢順帝時永壽元年在鶴鳴山創建正一盟威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自稱“三天法師正一真人”,並纂道書24篇。漢桓帝時在四川蒼溪縣境的靈臺山(又名天柱山)飛昇,傳說時年123歲,道教稱為“祖天師”。傳說第1代天師張道陵跟太上老君學道得老君親授,得天獨厚,道法高強。

張天師是何許人?為何在道教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呢?

張道陵道法高強的故事有很多,傳說東漢順帝年間某夜,太上老君降臨在他住的地方,授給他雌雄劍和許多符籙,要他誅滅橫行四川的六大魔王、八大鬼帥。張道陵精修千日,煉成了種種降魔的法術。不久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共億萬數為害人間,他們帶來各種瘟疫疾病、殘害眾生。張道陵於是在青城山上設下道壇,鳴鐘扣罄,呼風喚雨指揮神兵和這些惡鬼大戰。張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變成了蓮花。鬼眾又放火來燒,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燒了回去。鬼帥一怒又招來千軍萬馬重重包圍,不料真人用丹筆一畫,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紛紛叩頭求饒。但是他們口服心不服,回去後又請來六大魔王,率領鬼兵百萬圍攻青城山。張道陵神閒氣定,不為所動,他只用丹筆輕輕一畫,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來,只好叩頭求饒。張道陵再用大筆一揮,一座山分成兩半把六個魔王困在裡面,動彈不得。於是魔王只得答應永世不再為害人間。

據傳,張道陵有弟子三千人,真正得其傳的只有三人:一為王長,一為趙升,一為其子張衡。王長長期跟隨師傅,擅長天文之學,精通黃老之術,深得張道陵賞識。而趙升能得師傅道法,卻有一段來歷:張天師在鶴鳴山煉丹己成,並服了半劑丹藥,成為“地仙”之後,他看到身邊弟子,多為俗態未除,不足以附託宣教任務,將九鼎大要,留得奇人。後來,有一年上令之日,從東方來了一位冰胎玉質、道貌安然的青年,名叫趙升,天師一眼看出定是奇人,欲收為弟子。為了考查趙升的道心程度,張道陵曾七度驗試,結果,發現他拒絕財色,忍辱負重,憐憫天下窮人,恪守正一道規,稱得上滿意。七試之後的一天,張道陵帶領眾弟子,登上雲臺峰絕崖,崖下一棵桃樹,紅色果實累累。大家見了,莫不心動,但要想獲取,卻又退縮三分,天師見此情狀,二話沒說,欲縱躍崖下采摘大桃,眾弟子一擁而上,攔住師傅,只有王長、趙升二弟子,木然不動,黙然不語。誰知眾弟子未阻攔住,張天師分開眾人,朝桃樹方向一躍而下,眾弟子齊站崖邊,俯身下瞰,卻不見師傅蹤影,一時驚駭悲啼,面面相覷,無奈之下,失望而歸。

張天師是何許人?為何在道教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呢?

張道陵天師為天師派第一代張天師,其繼承者為第二代張天師張衡(非科學家張衡) [3] 張道陵,在道教中被尊為祖天師,由於是第一代,所以又稱祖天師。天師職位的繼承採用世襲嗣教制度,祖天師化去後,由兒子張衡接任,史稱嗣天師。衡化去後,又由子張魯接任,是為系天師。到了第四代孫張盛時,迴歸遷居江西鷹潭龍虎山,子孫世傳其業,一般稱第幾代天師。統稱張天師。民國初期,已傳至六十三代張恩薄。到六十三代以後由於歷史原因無法認證下一代天師,使得張天師職位停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