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我們今天都在談中國夢,其實來講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真正要討論我的中國夢是一個什麼夢的時候,我覺得任何一個在座的各位,無論你今天是什麼樣的角色,倒推三代都是農民。所以我覺得當我們談論中國夢的時候,我覺得我們應該有一個夢是不能缺失的,就是“我的鄉村夢”。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但是在今天呢,當我們談論我的鄉村夢的時候,這個話題,這個夢做起來確實有點難。為什麼呢?我們今天面臨的現實是在轟轟烈烈的城市化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鄉村的凋零和蕭條。其實在今天,在中國這樣一個大的變革時期,我覺得今天我們對中國、對鄉村、對我們每一位對自己的夢的憧憬和認識,我們需要一種新思維,我們需要一種更廣闊的、大空間的思維來認識今天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可以看到得到,未來這五類人將陸續迴歸到鄉村建設的大潮流中去。

第一類:新告老還鄉者、新鄉賢回鄉

什麼叫新告老還鄉者?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八十年代考上大學的有120萬大學生,我就是這個時代的人,這120萬大學生和今天我們每年的600萬大學生不一樣啊!這是中國多年不高考之後,高考的錄取率只有4%、5%、10%的大學生。那麼這些人未來五年通通進入退休年齡,這一批人百分之九十是農民。我覺得我們國家如果有一個很好的鼓勵,這些退休的教授、部長、企業家迴歸鄉土養老的話,那這些人是大能量的話,假如有30萬人回去,那就意味著30萬個鄉村可以復活。因為,我覺得這些人他一個人回去可以把一個鄉村帶動起來,其實在今天我們已經有一批企業家回去鄉村。我去年到浙江的龍泉,龍泉市的領導他說張老師啊,今年突然有四十多個企業家要求回村當村長,我說他們為什麼要當村長,他們當村長是為了什麼?他們當村長不是為了獲利,他們是要回饋家鄉,這些人都是千萬億萬的富翁。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第二類:返鄉創業者

我們今天有2.7億農民工,我們要知道未來五年大約有五千萬農民工進入退休年齡。這五千萬農民工,六十歲到七十歲不可能待在城市,經過大量的調查,其中70%的人想回到鄉村去,但是這些人回到鄉村的時候,他們帶著城市創業的經驗、帶著自己的積累可以在鄉村再度創業呀!那麼五千萬大約有三千萬農民工返鄉,我覺得他成為了鄉村發展的很重要的力量。

第三類:新知青下鄉、老知青下鄉

其實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最近互聯網以來,我們會發現鄉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我們許多農村的大學生也開始走在回鄉的路上。其實還有一個力量,我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兩千多萬城市的知識青年下鄉。這些人把青春貢獻給鄉村,未來五年都進入退休年齡,現在已經出現了這些人組團回到他們青春期的鄉村,回饋這些鄉村。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第四類:逆城市化推動城市人下鄉

其實未來五年,我們將會出現一個逆城市化的升溫,就是我們在城市有三億退休的人,他們會去鄉下養老,還有城市的中產階層等等。

第五類:國際回鄉尋根者

最後一類,我覺得我們還有一個很大的群體是國際回鄉者。我們不要忘記今天在中國的國外,還有六千萬華僑同胞。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中國的強大,他們也需要回村、回鄉呀!但是他們來的時候,帶的是人民幣、帶的是異國文化。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鄉村如果真正給他一個時間的話,我們就會發現今天凋零的鄉村,在未來是有希望的,在未來是可以圓我們真正的中國夢的一個地方。所以由於這個原因,我個人這麼多年以來,我研究生態文明發現,生態文明覆興,中國的動力在鄉村。所以由於這個原因,這幾年我極力在推銷一個概念:中國的鄉村不是單純的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是一個文明的載體。

所以說在今天,當我們踏入鄉村的時候,我覺得雖然是一個小小的鄉村,但是我們真正的不要誤讀它的時候,有一個大的概念,我這裡有兩個字,把它叫做時代。當我們認識這個時代的時候,我覺得大家一聽這個概念比較大。因為我是搞經濟學的,其實來講我們在判斷,到底未來的社會向哪一個方向走。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其實,對於這件事,我們不要去問理論家,我們也不要問科學家,其實在一個社會發展的時候,最能夠顯示這個社會真實發展的動力是什麼?是需求!所以說今天我們再判斷中國未來的時候,我們應該看到當今社會正在發生著什麼樣的消費。什麼樣的需求?

我覺得在這樣一個背後,告訴我們在今天的城市中,已經出現了一種新消費。這種消費的趨勢來講,我把它概括為四個方面:生態消費:迴歸自足的田園生活,食品安全、新鮮空氣、安全生活。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第一回歸自住的田園生活。為什麼要回歸自住的田園生活?是要為了得到什麼東西?為了得到安全的食品,清新的空氣,以及安全的生活。

文化消費:迴歸手工的藝術生活,低碳化、個性化、文化化

第二個迴歸是迴歸手工的藝術生活。這種生活滿足的是文化消費。其實在今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今天至少中產階層的消費,物質消費不是短缺是嚴重過剩。其實今天我們許多亞健康的並不是餓出來的,是物質消費過度造成的。其實我們今天,在今天的中國的中國,產能過剩其實不僅僅是產能過剩。在座的各位你思考一下,其實我們個人的消費也過剩了。但是什麼東西短缺呢?滿足我們精神需求的文化消費嚴重短缺。但這就有一個問題,文化從哪裡來?我們今天講的文化,除了我們耳朵聽到的各種音樂以外,只是其中一種文化。其實在中國古代文會發現,最具有一種修身養性的文化是手工業。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因為中國古人叫心靈手巧,當你自己做某種手工業的時候,你在享受著一種自己在創造一種文化。所以說這種文化的到來,再出現另外一個消費趨勢。什麼消費趨勢呢?我們消費都希望有個性化,但是你的個性化,怎麼才有個性化呢?我的個性都有文化體會,所以說個性化的消費的滿足。我們消費的產品不是這個產品的技術含量再提高,是我們消費產品的文化的含量需要提高。那麼你有文化了,我們是生態文明時代,你的產品還必須是低碳化的。那我們想想滿足個性化、低碳化這些產品是什麼呢?恰恰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中國的鄉村被消滅掉、被替代的鄉村手工業、鄉村手工藝。

那麼最近幾年,鄉村的手工業,鄉村的手工藝產業在慢慢的復興。為什麼會復興?其實這是一個需求,因為在今天城市的中產階層的消費,出現了個性化、文化化、低碳化,而滿足這種消費的是中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的鄉村手工業。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新的消費趨勢,迴歸手工業的藝術生活。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心靈消費:迴歸自然的智慧生活,從餵養生理物質消費向滋養心靈的精神生活轉變

第三個消費:心靈消費。餵養心靈消費的是什麼呢?是信仰!其實我們今天,不僅我們的精神有問題,我們的心靈也出了問題。那麼我們會發現醫治心靈最好的解藥在哪裡?其實我們今天的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我們有著六千八百多萬抑鬱症病人。其實這些病人醫治他的病,真的最好的解藥不在那些精神病醫院。在哪裡呢?自然!這裡邊就要出現個迴歸自然的智慧生活。

那麼我們今天真的要得到文化消費、生態消費、心靈消費這些產品,那麼做為一個城市人來講,這是什麼產品呢?這是今天高端的奢侈消費品。如果你要在城市滿足這種消費的話,你的資產在北京,我認為至少是五千萬以上。你有這麼多資產,你才能花兩千萬在郊區買一個別墅,你才能夠呼吸新鮮的空氣,然後你也可以做一些手工等等一些事,即使這樣,你消費的這些的心靈消費、生態消費、文化消費仍然不是很地道的。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其實,從經濟學來講,你就要改變一點。如果你沒有這麼多資產,也可能你的月收入只有一萬塊錢。但是你要拿上你這個錢到鄉村去呢?我們會發現在都市裡邊,我們要花上千萬能夠得到的這些產品,其實在今天的許多鄉村就已經自然而然地存在著。

生活消費:迴歸鄉村的幸福生活,生活方式革命,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

所以說在這個背景下就出現了第四個迴歸:這就是迴歸鄉村的幸福生活,這是一種新生活方式的革命。

那麼在這樣一種消費的背景下,我覺得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了,剛才我談到的這些消費其實不是城市裡的中下層人,是城市的中產階層。那麼今天中國在進行城市化的時候,不可否認我們大量的農民要進城,其實來講我覺得今天我們應該打開思路,其實有一批城市人已經下鄉要消費鄉村,甚至還有許多人在準備消費鄉村。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人類文明以來,我們99%的時間是生活在鄉村,所以我們的現實告訴我們,在生態文明背景下,我們的鄉村可以就地文明化。就地什麼樣文明呢?就地生態文明化!那麼在這個背景下,我覺得中國未來的城鎮化道路是城市和鄉村兩元共生、相互交流的新型城市化。所以說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的中國夢是什麼夢呢?不是鄉村消亡的城市化,是詩意鄉村、溫馨小鎮、田園城市。可以說我們未來的生活,我們可以像候鳥一樣,我們青少年的時候在城市,我們青年到城市創業,我們中年可以在間隙的時間在小城鎮休閒,我們老的時候去鄉村養老。我覺得這樣一種城市鄉村多元化存在的生活方式絕對比只有一個城市,這樣一種城市化要好得多。(文:張孝德 編輯:耕讀工坊 僅供網友學習參考)

這五類人已陸續迴歸鄉村建設大潮流,不僅是為了詩意田園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