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子兩次臣服敵人,百姓卻尊稱她為聖母,周總理都對她豎拇指

俗話說忠臣不事二主,呂布就是因為背叛丁原,後殺董卓使得三姓家奴之名流傳了倆千多年,由此可見人們對於不忠誠的人都是持鄙視態度的,即使是呂布這樣勇武天下的超強武將也不能避免。但是有這樣一位女性英雄前後臣服三個朝代,但卻不是如呂布一般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當地的千萬百姓。

此女子兩次臣服敵人,百姓卻尊稱她為聖母,周總理都對她豎拇指

她就是被譽為中國歷史“巾幗第一人”的冼夫人,冼夫人出生於嶺南百越少數名族,原名冼英,自小便追隨父兄參與部落之間的械鬥,頗有男子氣概。南北朝梁朝末年,與來自高涼太守馮寶聯姻,倆人共同主政一同維護著嶺南地區的穩定。

此女子兩次臣服敵人,百姓卻尊稱她為聖母,周總理都對她豎拇指

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迂仕借兵力調動之機想乘機造反,並派人去通知馮寶前往州府議事,馮寶不疑有他,準備親身前往,被冼夫人直接阻止,先靜觀事態變化。果然沒多久李迂仕果然造反,安排手下大將攻佔城池,冼夫人又安排使者假意逢迎,李迂仕大開城門歡迎使者進城,待使者入內城後冼夫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城門掌控權,讓身後軍隊長驅直入打敗叛軍。

我們知道南北朝時期動盪不安,朝代更迭頻繁,沒多久梁朝便被新崛起的陳給滅了。此時恰逢嶺南大亂,陳朝新立無法安排更多的兵力去平亂,而自己的丈夫馮寶又剛剛過世,冼夫人挺身而出,以俚族首領的身份親自前往各大山寨,勸說各地首領順應大勢,停止割據爭鬥。同時安排自己九歲的兒子馮僕前往陳朝都城去面見皇帝陳霸先,使得混亂的嶺南得以安穩。為表示對冼夫人的尊重,陳霸先封馮僕為陽春太守,鎮守嶺南。

此女子兩次臣服敵人,百姓卻尊稱她為聖母,周總理都對她豎拇指

569年,廣州刺史發動叛亂欲稱帝,想獲得嶺南支持,特意將馮僕迎來共同商討起兵之事。57歲的冼夫人為了國家安定拋棄自己兒子的安危,帶領俚族首領與陳朝的軍隊共平亂黨,在內外夾擊下廣州刺史很快便被活捉,並將自己在獄中的兒子救出,因平亂功勞,冼夫人被冊封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兒子馮僕受封信都候,任石龍太守。

此女子兩次臣服敵人,百姓卻尊稱她為聖母,周總理都對她豎拇指

20年轉瞬即逝,大一統的局面已經來臨,隋朝經過厲兵秣馬順利將陳朝滅亡,南北重新統一。但是隋朝勢力一時還無法涉及嶺南地區,年逾80的冼夫人果斷宣佈歸順大隋,並安排自己的孫子帶兵迎接隋兵入城,配合接管嶺南政事,使得嶺南很快被納入隋朝統治範圍。第二年廣州俚族首領王仲宣起兵反隋,嶺南各部族首領前往平叛,但是冼夫人的孫子馮暄和王仲宣是至交好友,因此故意拖延不出兵,冼夫人得知後大怒,安排自己另一個孫子也就是後來唐朝的上柱國馮盎出兵討伐,並把馮暄待會來關入大牢,很快便將叛亂鎮壓。戰後七十八歲的冼夫人親自騎著高頭大馬,身披堅甲打著錦傘與隋朝官員巡視嶺南諸州,以鎮不法之輩,使嶺南很快安定下來了。

此女子兩次臣服敵人,百姓卻尊稱她為聖母,周總理都對她豎拇指

冼夫人歷經三朝,一生審時度勢,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沒有對當朝者的愚忠,也沒有因此自家勢大而割據一方,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她帶領下,馮家數代致力於維護嶺南地區的安定工作,從陳朝到大唐盛世,嶺南地區都沒有發生過重大的戰爭。歷朝歷代對冼夫人多次加封,尊其為“嶺南聖母”,到現在全球已經有2000多座冼夫人廟,可見嶺南後民對她的尊崇,就連周總理都稱冼夫人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