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要不是「周總理」的兩句話,她可能會是新中國的最高領導人


昨天13:47

歷史要不是“周總理”的兩句話,她可能會是新中國的最高領導人

軍事新探索

關注軍事事件,瞭解軍事動態

關注

宋慶齡(曾用名:宋慶林、宋慶琳;英文譯名:Soong Ching-ling;曾用英文名:Rosamond;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國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總理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在中國的第二任正式妻子,孫在前已有元配盧慕貞以及日配大月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國家副主席、代理國家元首等職務,1981年獲授予國家名譽主席稱號。

歷史要不是“周總理”的兩句話,她可能會是新中國的最高領導人

1949年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宋慶齡與朱德、劉少奇、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為副主席。毛澤東由此成為了新中國的最高領導人。然而,差一點,新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就不是毛主席,而是另外一個人,宋慶齡

歷史要不是“周總理”的兩句話,她可能會是新中國的最高領導人

1949年2月6日,米高揚同中共領導人會晤時,就討論過政府成員問題,毛主席建議宋慶齡為政府主席。這份會談紀要中寫道:“在未來的政府中共產黨員和左翼民主人士,很明顯,將佔據三分之二席位。關於政府領導,領導人是主席為首的主席團,總理還沒確定,但看來,毛主席說,應該是周恩來。”

歷史要不是“周總理”的兩句話,她可能會是新中國的最高領導人

1949年6月,毛澤東誠邀宋慶齡參加新中國籌建工作。參加會談的任弼時說,按他的意見,主席團主席還是由毛澤東擔任為好。周恩來說,如果毛澤東不當主席,人民會不理解。後來周恩來繼續說,國民黨對宋慶齡監視得很嚴,她可能有被挾持的危險。

歷史要不是“周總理”的兩句話,她可能會是新中國的最高領導人

“毛澤東繼續說,主席團主席還有三個候選人:朱德、董必武和劉伯承。確定主席的問題要考慮國內外的形勢。”由於任弼時和周恩來的堅決反對,經過慎重考慮,中共中央沒有接受毛澤東的提議,認為毛澤東作為中國的領袖,擔任國家最高領導人是最合適最恰當的。

歷史要不是“周總理”的兩句話,她可能會是新中國的最高領導人

歷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總和,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們完全放棄了在個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時候,才可以發現這些我們不知道的規律,正如同只有在人們放棄了地球不動的概念的時候,才可以發現行星運動的規律。

社會政治和歷史事件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而是由左右歷史的人物導演併為既定的政治目的服務的。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於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