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振興到了最關鍵時刻,飛鶴劍指150億憑什麼?

乳业振兴到了最关键时刻,飞鹤剑指150亿凭什么?

導 讀

“我個人邁出一小步,人類卻邁出了一大步”,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在月球表面,完成了人類首次登月之旅。自古以來,登月就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一批追夢人的執著不懈最終實現了奇蹟。翻開歷史,正是一個個夢想,一個個逐夢者,繪就了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輝煌。

這樣的逐夢歷程,也正在乳業複製。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乳業振興”成為國產乳業人的夢想。尤其在奶粉領域,面對洋品牌的咄咄逼人,代購市場的持續高溫,如何用品質提振消費信心,成了核心問題。在其他領域企業紛紛喊出“十億”、“百億”銷售目標時,大多奶粉企業選擇了偃旗息鼓,低調行事。這時,飛鶴乳業卻意外提出一個令行業望塵莫及的目標:150億!各界為之振奮。

旗幟的力量總是充滿感召,問題是150億元的背後,是什麼在支撐飛鶴的發展信心和勇氣?又憑什麼來引領國產乳業的逆境破局呢?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〇一九年的新年賀詞中這樣說道。

想必大多數中國乳業人聽到這句話,心中難免百感交集。談起國產乳業,總是一個嚴肅不輕鬆的話題。相比其他行業,中國乳業人的努力奔跑已經十年,乳業復興的夢想卻仍在路上。

關鍵數據向好

眾所周知,08年“三聚氰胺”一場行業地震,讓中國乳業遭到重創。一些乳企有幸未涉及,但行業震盪、消費信心喪失之下,發酵效果還是影響了後續發展。

飛鶴乳業便是其中之一。作為中國奶粉的標杆,飛鶴乳業是國內最早佈局全產業鏈的乳企,不使用散戶奶農提供的奶源,產品源頭把控住質量,從而獨善其身。

儘管產品品質過硬,奈何消費市場對國乳信心不足,覆巢之下,一力難支。短短數年間,中國奶粉市場的半壁江山掌握在了進口乳企手中。

數據顯示,2008年以前國產奶粉佔據65%的市場份額,外資奶粉35%,而到了2015年,國產奶粉只剩下了39%。同時,外資品牌還在不斷加大投入,渠道下沉。

如此環境下,國產奶粉品牌的市場突破難度巨大。2008年到2017年的九年間,國產奶粉中從未出現一家銷售破百億的品牌。

娃娃的口糧,怎能掌握他人之手。壓力即是動力,在乳業振興號角下,國產乳業開始集體發力:注重技術創新,品質產品不斷湧現,產業化程度提升,市場話語權不斷加強。

消費信心持續提升之下,一些關鍵數據開始向好:2017年乳業市場總銷售額3753億元,是2007年的3.7倍。國產奶粉合格率不斷提升,達到了99.8%。2018年國產奶粉市場佔有率更是飛速躍升,達到了49%,國產乳業開始連續收復失地。

行業繁榮,離不開每個乳業人的星火燎原,旗手的力量更是關鍵。比如飛鶴,2018年年末給行業帶來了新的驚喜:提前53天完成銷售額100億元的目標,全年銷售額達到116.64億元,成為國產奶粉史上首個銷售破百億的企業。

“我曾經說過,飛鶴飛鶴,一飛沖天。2018年,中國奶業面臨巨大壓力,飛鶴乳業能夠逆勢上行,營業額突破100億元的大關,十分不易。”原農業部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高鴻賓說。

高鴻賓的點評很直接也很到位,是的,再沒有比直觀的數據衝擊,更能振奮乳業、提振消費信心的了。

150億背後的5 個關鍵因素

真正強者,不會睡在功勞簿上。完成百億銷售額,對身負“國乳復興”重任的飛鶴來說,似乎也只是一個開始。業內人士表示,邁過百億目標的關鍵門檻,市場格局重塑之下,新一輪的蓄勢突破就一定箭在弦上。飛鶴或許還會有更大的市場動作。

一語中的!

1月24日,飛鶴乳業總裁蔡方良證實了外界猜測,其對外宣佈, 2019年飛鶴的目標是實現銷售額150億元。

寥寥數語,卻再次攪動了行業春水。肯定鼓舞的不少,質疑潑冷水的也有之:100億目標是否僥倖實現尚未可知,150億元是不是又一個營銷噱頭?如此巨量銷售額,飛鶴憑什麼?

這樣的質疑聲,有一定合理性。因為成功者的道路常伴各種聲音,更何況是開行業之先的一再突破。

問題是,飛鶴乳業150億元銷售目標的信心來自哪裡,又靠什麼來實現呢?

仔細梳理之下,下面幾方面的因素支撐,成了回應上述質疑的重要考量。

從宏觀層面來看,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仍保持著巨大發展張力和潛力,特別在消費端。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87億元,同比增長9.0%,預計今年將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同時,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成為促進消費升級的根本動力。加上近期增收降稅等政策密集釋放,2019年國人消費意願還將有一定釋放。這為飛鶴乳業的業績突破打下了經濟基礎。

從產業端看,歷經十年臥薪嚐膽,國產乳業產業化程度提升、技術研發實力增強,伊利、蒙牛、飛鶴等優秀乳企不斷湧現。共振之下,產業爆發出驚人增加力,正步入“價值取勝、高端發展、集體復興”的新週期。這為飛鶴乃至國產乳業的破局打開了新想象空間。

從消費端看,國人消費日益理性化、民族化,在90甚至00後新消費人群上表現尤為明顯。不盲從潮流、更追隨內心選擇。國家強大帶來的消費自信、市場自信,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迴歸民族品牌。

這在手機、電腦等強C端消費場景上,表現十分明顯。只要走進商超,看看國產產品佔據的首發櫃檯就會明白這種改變。同樣的變化,也越來越多的體現在乳業上。更優質更適合自身體質的乳品在國內,已成不少消費者的共識。

從政策端看,來自最高層的頻頻發聲,政策端利好不斷。停止“名牌產品”、“免檢產品”、制定奶粉審查標準、實行奶粉配方註冊制。一系列動作將監管體系上升到全產業鏈層面,在保證乳品質量,堅定市場信心的同時,也引領了行業更健康發展。

從產品端看,過去十年間,農業部、食藥監等部門對國產奶粉抽檢數十萬次,合格率均接近100%。1月30日,全國又公佈了1432188批次食品抽檢結果,嬰幼兒配方奶粉合格率達到99.8%。

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洋奶粉頻頻中招質量問題,多美滋新加坡的阪崎腸桿菌、愛它美英國的嬰兒嘔吐,一個月前,雀巢又在德國召回一批礦物質含量過高產品。這些負面事件,讓進口奶粉的安全性受到質疑,此消彼長,國產乳業的呼聲更加高漲。

上述5個有利因素疊加之下,為國產奶粉的崛起,創造了契機,也為飛鶴的150億銷售目標打下了基礎。

基礎環境只是創造了誘因,能否真正實現150億元的突破,自身實力才是關鍵。那麼,飛鶴自身實力究竟如何呢?

5個關鍵詞

細觀之下,飛鶴似乎又向150億元的目標邁進了一步。而這一步的背後,也與以下5個關鍵詞聯繫密切。

產品質量是食品行業的最大紅線,對於敏感的嬰幼兒奶粉來說,更是如此。隨著國乳復興、消費升級,嬰幼兒奶粉已由追求“安全”昇華至追求“品質”。

這就引入了飛鶴的第一關鍵詞——產品品質。先來看一組數據:2016年高端奶粉逆勢增長超過80%;2017年高端增長200%,總體增長超60%;2018年1-7月高端增長130%,總體增長超58%……。

好產品,市場會說話。飛鶴在消費市場尤其是高端消費市場的高增長,證明了產品的質量品質。也印證了飛鶴的百億破局是一步一腳印,紮實沉澱下的成果。

熟悉乳業的朋友都知道,奶粉尤其嬰幼兒奶粉的利潤率最高,自然競爭也最激烈。國乳振興的焦點,也大多集中以此。實際上,在國產奶粉整體市場佔有率49%的光鮮下,一二線城市佔有率只有20%,80%的市場份額仍牢握洋乳業手中。2017年,我國進口嬰幼兒奶粉量為29.6萬噸,相比2008年的4萬噸,漲幅超過了7倍。刺眼數據下,呼應了國人高漲的海外購熱情,也表明國產乳業在高端奶粉上的話語缺失,更說明了國乳振興的任重道遠。

可以說,國乳振興的關鍵,在嬰幼兒奶粉,尤其是高端嬰幼兒奶粉方面提振消費信心。在此背景下,飛鶴的高端產品發力顯得難能可貴。

專家表示,奶粉高品質的保證,一方面是配方,另一方面便是生產。這兩方面飛鶴都有強話語權,也是其在洋品牌口中奪食的利器。

眾所周知,國產奶粉相比進口奶粉有兩大優勢,其一是中外寶寶存在體質差異,國產奶粉配方更適合中國寶寶,其二是國產奶源更具鮮活性,保證了國產產品的健康營養性。這兩者是國乳的王牌,也是逆襲翻牌的關鍵。

基於本土奶源優勢與對中國母乳研究,飛鶴將這兩大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首先來看配方,科學配方是奶粉高品質的關鍵。本土特色的國產乳業,顯然更瞭解中國寶寶的體質需求。

這就不得不飛鶴的第二個關鍵詞——研發創新。

在研發層面,飛鶴立足中國母乳與中外寶寶體質差異,研製“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高品質奶粉,解決母乳化脂肪、母乳化蛋白和蛋白過敏三大難題,以“更適合”理念扭轉了國人選購嬰幼兒奶粉的標準。

事實上,早在2011年,飛鶴便根據中國母乳的“黃金標準”進行研發。針對中國寶寶體質,聯合中國科學院耗時一年,對數百名中國寶寶進行了奶粉臨床餵養試驗。同時,整合全球研發資源研製了貼合母乳、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配方,打造了以"星飛帆、超級飛帆"為核心的母乳化超高端配方奶粉。

臨床餵養實驗結果顯示,星飛帆嬰幼兒奶粉在改善嬰兒糞便性狀方面具有明顯作用,餵養效果與母乳沒有明顯差異,且使用過的寶寶在某些行為發育指標上優於市售參比組。

可見,利用技術研發 “更適合”配方,進而樹立標準,才有瞭如今飛鶴高品質的奶粉,這不僅體現出飛鶴耐心打磨產品的匠心,也體現出飛鶴對消費需求精準把握的前瞻力。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表示,“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與生產,不僅是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飛鶴奶粉利用研發保證高品質,給乳品行業做了一個表率,做了一個榜樣。”

得益於創新的飛鶴,仍在繼續發力。2014年,飛鶴攜手哈佛大學成立了飛鶴哈佛大學醫學院BIDMC營養實驗室,現在已發展成兩國四地的國際化研發平臺。去年12月,中國乳業第一家院士工作站獲准,也正式落戶飛鶴。

據飛鶴總裁蔡方良透露,接下來,飛鶴將會打造覆蓋農業、牧業、飼料、乳業及原料的全產業鏈研發中心,再結合兩國四地的國際化研發平臺及院士工作站,來推動乳業發展。可以看出,飛鶴的創新正在日益立體化、綜合化、戰略化。顯然,這盤全產業鏈的創新大棋,將持續利好飛鶴產品高品質、企業高質量發展。

尤其是在關鍵的標準領域,基於全產業鏈的自主創新,將加快飛鶴的標準升級。飛鶴乳業副總裁魏靜表示,將逐步推進自身的新鮮標準成為團體標準、行業標準,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本土奶=新鮮奶=優質奶。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表示,中國企業必須以開放的思維向國外先進國家學習,向國際標準看齊。他強調,創新是品牌的靈魂。中國正在打造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中國企業也必須是創新型的企業。

對此,飛鶴做出了榜樣示範。

領導者的標配元素

除了配方的科學化,產品鮮活性也是重要考量。

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顧佳升表示,去年飛鶴銷售能夠突破百億大關,今年將突破150億,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鮮”這個基礎。

“優質乳一定是新鮮的,新鮮乳又一定是來自本土的”,顧佳升說,母乳中90%左右都是水,但為何卻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食物”?就是因為母乳裡有大量活性物質,其中就包括乳鐵蛋白等。“飛鶴奶粉都是鮮奶一次性加工,‘鮮’,就有可能有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質”,顧佳升說,這是最近20年全球科研的公認的最新成果。

鑑於時空的天然劣勢,洋品牌的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往往已數月有餘,如果國產奶粉在此發力,是一個重要的逆襲途徑。

然而,現實也很骨感。相比其他快消產業,乳業的生產要複雜許多,其並不是單純的食品加工業,而是集農業、牧業以及現代工業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

若要保證奶粉鮮活,就必須從源頭抓起。這自然離不開“全產業鏈”這一貫穿乳業的熱詞。也是飛鶴乳業第三個關鍵詞——全產業鏈。

早在2001年,飛鶴就已決定在我國黑龍江,北緯47度世界黃金奶源帶上佈局全產業鏈模式。從種好一顆牧草”開始,歷經十年,飛鶴已建立起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內第一條完整的全產業鏈。實現了從源頭牧草種植、規模化奶牛飼養(大牧場)到生產加工、物流倉儲、渠道管控乃至售後服務各環節的全程可控可追溯。

其專屬農場位於黑龍江齊齊哈爾。不僅有輻射充裕,雨熱同季的氣候,還有世界著名的黑土地。在這片專屬農場,飛鶴種植了奶牛飼料,從根源保證了奶牛健康。在奶牛方面,其引進國際良種荷斯坦奶牛,產奶量高,頭均產奶量超過9噸/年。產出的鮮奶的乳脂、乳蛋白含量分別在4.0%和3.3%以上,菌落總數指標小於10000cfu/ml。其安全性和品質遠超中國標準,亦超過被視為國際生鮮乳最高標準的歐盟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飛鶴全產業鏈的合理佈局,形成了“2小時生態圈” 的產業生態,即從牧場擠下來的牛奶只需2小時內,便可運至工廠加工成粉,從根本上保障了奶粉的鮮活性。

中國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柴永強表示:乳業全產業鏈具有奶源穩定,質量安全有保障,價格波動小等優勢,實現產品鮮活目標,關鍵在於全產業鏈支撐,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其中也存在生產成本與營銷成本較高、乳企與奶源地標準不一等問題。因此,對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更加細化與專業化是其完善方向,每一環節各司其職,進行合理互補,達到一榮俱榮的效果,才能將產業集群效應發揮到最大值。在這一點上,飛鶴做的相當成功,其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緊密的協同關係,彼此相互影響卻獨立,做到了和而不同,有助於降低各環節溝通與價格成本,同時完善了制度和流程,提高了飛鶴的安全監管能力以及大品牌競爭優勢。這是飛鶴飛速發展,坐穩國產奶粉第一品牌的基礎所在,也是其完成150億銷售額甚至更多的根本所在。

從柴永強的話中不難看出,飛鶴的全產業鏈模式具有創新性,在發揮產業協同、關鍵環節把控的同時,也把資產密集度降到低點,防止了類似輝山乳業、現代乳業那樣的重資產投入導致的衍生風險。

同時在銠財看來,飛鶴乳業的產業鏈創新還正向深層次發展,概括而言即是:生態循環、產業共榮。

首先,飛鶴乳業正在發力從全產業鏈”到“生態產業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即利用種養一體的循環模式,解決農畜牧業廢棄物的處理難題,將綠色發展理念融企業運營全過程,從而實現乳業與整個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生產環境的生態化,也讓產品更加綠色健康可持續化。

同時,利用共贏共生共成長的理念,發力產業共榮。發揮“農牧工”三位一體的產業集群效應,通過互聯互通,為產業鏈夥伴賦能,進而提升其經濟價值、社會價值。通過與高校合作,為供應商、經銷商提供多維度的專業培訓,提升合作伙伴素能的同時,讓全產業協同更加專業化,繼而為飛鶴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值得肯定的是,儘管飛鶴 “更適合中國寶寶”的科學配方,以及全產業鏈生產的鮮活奶粉,但其並未將成功獨吞,而是將成果分享給行業,據瞭解,今後,飛鶴還將通過中國首家乳品工程院士工作站等國內外平臺,實現部分原料自主掌控,攻克進口依賴,讓自主創新成果成為行業集體智慧。

這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的共贏發展理念,體現出了飛鶴乳業的發展理念。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行業領導者的標配元素。這就引出了飛鶴乳業的第四個關鍵詞——行業格局。

十年企業做產品,百年企業做平臺。1月24日的發佈會上,飛鶴乳業發佈了《飛鶴乳業1962-2018可持續發展報告》,,報告圍繞品質創新、產業共榮、生態循環、以人為本、愛與責任五領域,集中體現出飛鶴打造國產乳業共贏共享平臺的願景。

振興乳業的最關鍵時刻

行業繁榮,勝於個體輝煌。一己之力,無法扛起產業振興的重任,飛鶴乳業更多思考的是利用平臺共振、創新共享提升行業的創新能力,進而找尋出驅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道良方。

對此,高鴻賓給予了肯定:“飛鶴乳業探究未來、審時度勢、調整自己,這非常重要。我相信飛鶴有這樣的清醒和努力,定能為行業乃至中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有效路徑。”

在銠財看來,這種行業格局,也切合目前乳業的大環境。10年的臥薪嚐膽,國產乳業終於擁有了與洋品牌一決高下的實力信心,乳業振興也進入了最關鍵的時刻。隨著行業集中度的不斷提升,振興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是否產生一批有世界競爭力的優秀乳企。這些乳企的標準是:行業格局眼光、掌握核心技術、產品高品質、全產業鏈保障、領導者前瞻力強等。以此來觀,飛鶴乳業或已踩中了行業週期性風口,將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

以此來觀, 150億元甚至更多的銷售目標,對飛鶴乳業及當家人冷友斌而言或許只是一個小目標,實現產業共贏、行業共振才是其真正的夢想。

這個角色的高度和寬度,也註定了飛鶴乳業的目光將放眼於全球。這也是飛鶴乳業的第五個關鍵詞——全球化。

冷友斌董事長表示:未來飛鶴的定位是要成為一個國際品牌,現在飛鶴也開始在佈局全球,目前已在北美投建兩個工廠,預計在2019年五六月投產,各項工作均在有序推進中。飛鶴乳業總裁蔡方良也表示:站在歷史新起點,飛鶴將心態歸零,專注當下,向150億全速邁進,讓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飛鶴奶粉!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飛鶴計劃在國外建廠是其國際化發展的重要一步,也意味著中國乳業無論是企業實力還是品牌影響力,都已成為全球乳品行業不可忽視的新力量。

這種不容忽視的力量,奠定了飛鶴乳業的發展信心,也預示著一個新週期的到來。專家預測,未來五到十年,中國乳業年均複合增長率還將高達5.65%。也就是說,新的發展大幕又將拉起,中國乳業可能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而2019年,也許會成為行業涅槃重生的第一個元年。中國乳業在經歷過陣痛、迷茫、振奮、崛起,諸多關鍵詞更替後,或將迎來複興時刻。那麼,飛鶴乳業將如何表現呢?銠財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