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给奶奶六十大寿写了一个“福”字,为什么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

千千千里马


康熙御笔亲书的【福】字,现存于恭王府萃锦园的秘云洞内。这个【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字,其原因在于康熙御笔的福字含义非常多,而且此福字其经历也相当传奇。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临近六十大寿之际突发重病,整个太医院束手无策。看着孝庄病情一天天加重,康熙忧心忡忡。某日得知上古时期,真命天子乃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苍天为他人祈福。于是康熙斋戒沐浴三日后,御笔亲书了一个【福】字,并且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最终献给了孝庄太后。

康熙所写的【福】字有几个特点,一来加盖了皇帝印玺,因此不可倒挂,寓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二来因为御笔亲书,印玺震福,所以珍贵无比。

除此之外,康熙所写的【福】字形窄而狭长,为“瘦福”,寓意“长寿之福”。其次此【福】字的左边偏旁形似“才”字;去掉一点之后形似“子”字;右边形似“寿字”;右上角形似“多”字;右下角为“田”字。整体寓意为“多才、多子、多寿、多田、多福”,实为五福合一之【福】。



孝庄得到康熙御笔之【福】后,病情立刻得到了好转,因此孝庄和康熙都认为此【福】字具有灵气。于是命人将此【福】刻为石碑,放置于宫中,从此这个【福】字石碑成了皇家的宝物。

相传此石碑传到了乾隆时期被大贪官和珅看中,因此和珅将其偷运出宫,并且藏在了自己的府宅之内,另有一种说法是乾隆将此石碑赐予了和珅。但不管和珅是如何得到石碑的,最终和珅都将此石碑以及几千块太湖石连在一起,修筑成为了一条巨龙,而且这条巨龙据说正好修在了一条龙脉之上。

和珅倒台后,嘉庆曾经多次想把这个【福】字拿回皇宫,却因为害怕破坏了龙脉,最终没有付出行动。不过嘉庆也将此【福】封在了秘云洞中。



1962年,周总理曾经下令整修恭王府,后来工作人员发现了秘云洞中的福字碑。周总理得知后,将此福字碑命名为了“天下第一福”,又称“中华第一福”。

最后说一下,现在恭王府有“三绝一宝”。三绝指的是后罩楼、西洋门、大戏楼,那些唯一的一宝就是这个福字碑了。以此可见此福字碑的重要性。


我是越关


“天下第一福”是当年周总理对康熙遗留下来的一个福字的称赞,这个福字当时被刻在一个碑上,曾经在乾隆年间遗失(据猜测是被和珅藏匿起来),后被发现于北京恭王府花园秘云洞内,至今依旧在那儿。


关于此福的记载是这样的:康熙十二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但此时孝庄身染异病,太医对此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下康熙偶然得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祖母请福。

于是康熙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写下了流传至今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而此“福”被写下后,孝庄太后的身体也好了,于是她特意让工匠将这个福字刻为石碑,从此福字碑成了皇家的宝贝。


而此福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福我想原因有两点吧:

第一点就是此“福”是康熙皇帝御笔,而且康熙皇帝一生很少题字,流传下来的墨宝少之又少,所以这个“福”字也显得弥足珍贵。

第二点就是此“福”独特的书写特点。通过图片我们不难看出,这个福与普通书写的福大不一样,首先是此福整体狭长,不像我们平常看到的福那般饱满方正,而这种“福”在民间有一种叫法是“长寿(瘦)福”,其寓意不言自明;其次此福包含了包括“福”在内共五个汉子,右上的“多”,右下的“田”,还有左边的“子”和“才”,再加上整个右半边像一个“寿”字,所以整个“福”又有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含义,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康熙书写的这个“福”就成了中华第一福。也因为它拥有如此多美好的寓意,所以现在每到节日,很多人们都喜欢张贴这种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种福有多寿之意且字体狭长又是康熙御笔,因而此福不可倒置!


咸鱼闲聊


主要因为写字的人是皇帝,其次因为这个字内涵丰富,至于提问者说有“心机”,实在不知从何说起,难道康熙在自己的奶奶孝庄面前也是一枚“心机boy”吗?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康熙十二年,孝庄太后年近60大寿,却突染疾病,病因不祥,御医轮番上阵,问诊用药,病情却毫不见好,康熙这个孝顺的孙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有一个大臣向康熙提出,皇帝乃天子,系大富大贵、万福万寿之人,自身气场强大,如果以天子身份向上天祈福,为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必可祛除百病。

换作平时,康熙是不太相信这种说法的,但所谓病急乱投医,加上他确实心系皇祖母病情,便决定亲自为皇祖母“请福”,请福的具体方式是书写福字。

此番“请福”,康熙可谓郑重其事,恭恭敬敬,他按要求沐浴斋戒,不食荤腥,三日之后,铺开宣纸,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一个大大的“福”字展现在众人面前。

说来奇怪,康熙写完福字不到三天,孝庄病情并明显好转,很快就康复如初。

很多人对此啧啧称奇,感慨说康熙至纯至孝,慈孝之心感动苍天,才使得皇祖母得以恢复健康,这当然是吹嘘之语,不足挂齿,但康熙写的“福”字还真是大有文章。

康熙的御笔福字不同以往的福字,它从结构和内涵都很丰富。

1,福上加福,五福合一

康熙的福字是个变体,里面包含了多个字形,左半旁包含“子”和“才”;右半旁包含“田”和“寿”,合起来是个“福”,因此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这五个内涵,被称为“五福合一”。

2,福中藏寿,福寿双全

我国自古讲究福寿双全,但由于“福”字和“寿”字形差异很大,几乎没有共同点,因此从没有书法家能把“福”和“寿”合成到一起,用一个字表示“福寿双全”。

康熙却别出心裁,运用书法连笔把“福”字右半旁的三部分写成一个“寿”字,完美表达了“福中有寿,福寿双全”的寓意,而且“寿”字这个写法还借鉴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寿”字写法,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3,田不封口,福寿无边

康熙把“福”右半旁的三部分合成一个“寿”字,使得原本封闭的“田”字无法封口,但这个小小“瑕疵”被完美解决了,很快就有人解释说,“田”字不封口说明寿字无边、福字无边,寓意“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延年益寿",看了就让人高兴。

我认为康熙御书福字之所以被称为“中华第一福字”,除了字本身的丰富内涵外,更重要的还是康熙的皇帝身份。换做任何一个普通书法家或官员百姓,即便把“福”字写出几十层意思,也没人敢跟康熙争“中华第一福”。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如果你现在去北京的恭王府旅游,一定,必须以及肯定要去的一个景点肯定是这个洞:

为啥看这个洞呢?

因为里面有和珅从宫里“偷”到家中藏在这里的一个字——“福”。

关于这个“福”,传说和故事特别多,但谁也无法否定的是,它的创作者——康熙皇帝。

据记载,康熙的奶奶孝庄太后六十岁时突患重病,这时有大臣建议康熙效仿上古所谓“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即向上天请“福”来为祖母续寿。

于是,在斋戒沐浴三天后,康熙大笔一挥写了个“福”字送给祖母。

神奇的是,孝庄看了这“福”后病竟然全好了,因此这“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为啥一个“福”字能这么神奇呢?

其实我们拆开这个福字就可以发现,一个“福”包含了人世间最幸福的东西。

是什么呢?

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世间少有的“五福合一”的“福”字。

不知道用这个福能不能扫出花花卡呢,嘻嘻。

这个“福”写的很有水平,首先它将福和寿巧妙融合在了一起,请看字的右半边:

即王羲之的寿字写法。<strong>

大家再来看右半边下面的田字,其未封口,表现了鸿福无边、无边之福之意。

所以,一个“福”容纳了如此多人世间的美好,难怪有人称其为“福”之本源。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福字,小君最后也祝大家福运到家,福气连连。


宫殿君


这个“福”字是康熙皇帝在祖母孝庄太后六十岁寿辰时祈福时写的。

当时的孝庄太后,体弱多病,扶植了顺治和康熙本人两位皇帝,康熙对这位祖母感恩之情可想而知,所以看到祖母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心急如焚。

据说,有一天康熙皇帝从梦中感应到了祈福的方法,斋戒了三日,写下了这个“福”字送给了孝庄太后。

哪知道还真灵,太后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活到了75岁才去世,民间则传说,太后这多活的15年正是康熙皇帝“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康熙皇帝自己也觉得这个“福”字很有灵气,就让人刻在石条上,作为国宝相传。

之所以被周总理称为中华第一福,其实除了这个福字驱走太后病痛的故事以外,还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个福字囊括了“子,才,寿,田,多”五个汉字,寓意“多子,多才,多寿,多田”,所以在福字本身的基础上,作者的奇思妙想的手笔,又为其增添了更多的吉祥寓意。

然后呢,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个福字的右半边,正是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也就是说,正所谓“福中有寿,福寿双全”,非常符合当时康熙皇帝“请福续寿”,希望祖母福寿安康的心愿,也为这个福字增加了长寿的寓意。

最后一点是,这个福字盖了皇帝的玉玺,属于皇帝的墨宝,所以是唯一不可以倒挂的福字。

新年马上到了,祝大家福寿安康!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临近年关,先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年年有福

“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

“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

康熙的这个“福”字现存于恭王府的秘云洞里,是康熙写给孝庄皇后的,也被称为“中华第一福”,那么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话说那是孝庄皇后临近六十大寿的时候,忽然得了一场重病,整个太医院是手足无措,切对齐没有办法,这可急坏了康熙,于是差人遍访名医,但都对其摇了摇头,后来康熙听说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皇帝都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请福续寿”,在沐浴斋戒三天后便有了这个“天下第一福”,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孝庄太后的病也好转了起来,并令人将这个福字雕刻在石碑上,十五年后,孝庄太后以七十五岁的高龄逝世。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福”字,这个字不同于其它比较圆润的写法,而是采用了一种“偏瘦”的手段,取谐音“寿”,也就是“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的意思,但“福寿”两字差异太大,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将其合二为一,但康熙是个很有想法的皇帝,将这个“福”字的右半边采用了王羲之“寿”字的写法,成功的将其融入成“一字”,看起来并不唐突,但严格意义上来说 这是个“错别字”,也就是通假字。

这个“福”字也可拆解为多部分,有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有“五福之本,五福之源”的意思也是唯一一副不可倒贴的“福”字。

我是历史伶俜者,用最平凡的语言讲述历史文化故事,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如果喜欢请点上一攒


历史伶俜者


在北京城的恭王府里,有个镇宅之宝:一块刻了福字的石碑,这个福字碑是恭王府的著名景点,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来欣赏和求福。

这个福字来头很大,首先它是康熙的御笔手书,其次,康熙一生虽然酷爱书法,造诣也很深,但他很少题字,使得传世至今的康熙书法只有三个字: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里的这个福字,还有2个字就是故宫交泰殿上方的“无为”二字。

据说,这个福字是康熙为了庆贺孝庄太后六十大寿手书,当时孝庄已经身染重病,康熙为了给老祖母请福延寿,特地举行了隆重的典礼,在沐浴斋戒三天之后,举行祭天祭祖仪式,然后在天坛上手书“福”字,一气呵成,这个福字寄托了康熙对老祖母深厚的感情。

这个福字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福”,首先是康熙难得的御笔之作,其实这个福字是几个字的合体,下面是“田”字,而左边又很像“才”或“子”字,右偏旁像个“寿”字,右边整体看起来像个“多”字,因此,这个福字可以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等意。

此福字一气呵成,将几个字融合为一体,看起来非常流畅,这在古代书法里是非常罕见的。

围绕这个福字碑,还有一段200多年的曲折历史。

康熙写的这个福字,后来被镌刻成了石碑,经过多年的流转,进入了和珅的府第。

和珅把这个福字碑当成了身家性命,他特地把这个石碑放置在了自家后花园里,处于假山的正中间,石碑长7.9米,横跨整个假山,在山前有个池塘,池塘后面就是假山的山洞,山洞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处用于爬上去的山洞,在假山上方,还有2条龙对视,注视着福字碑,为这座石碑镇守。

福字碑和假山几乎融为一体,当年嘉庆帝在查抄和珅府第时,也尝试要把这个老祖宗的福字搬回皇宫里,不过一看这个架势,要是搬动了石碑,势必就要动到龙,那搞不好就动了龙脉,嘉庆帝虽然很窝火,但是没办法,他胆子再大,也万万不敢动了老祖宗的龙脉,于是就下旨把这个福字碑留了下来,但为了保险起见,他下令再建假山,把这个福字碑彻底封死,以免动了龙脉。

后来,和珅的府第辗转到了恭亲王手里,但一直到解放,这百年的时间里,也没人发现这个假山里的秘密。

解放后,经过文物部门的仔细研究,才打开了假山,发现了这座被封闭百年之久的福字碑,并确定这个福字就是当年康熙写给孝庄太后的福字。

而在福字中央,还镌刻着“康熙御笔之宝”的大印,这也成了传世至今唯一完整的康熙御宝大印。

后来,这个福字碑经过修缮,就成了北京城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不光海内外游客,还有许多世界政治、经济名流也纷纷前来景仰“天下第一福”,其碑拓成为赠予海内外贵宾的国礼。

当然,因为拓印对石碑损伤很大,为了它的安全,目前福字碑已经被玻璃罩封存,禁止拓印。


云中史记


天下第一福,生活北京的人经常会说,要去恭王府沾沾福气。我本人也去恭王府请过福,看文章的你,去过恭王府请福嘛?去恭王府如何摸福?我告诉你,摸这个天下第一福,是很有讲究的,讲究男左女右。首先从下往上摸叫做增福添寿,摸到印章处时,手再横着摸,意味着鸿福齐天。


恭王府的这块福字碑是康熙御笔,有史以来都是大清帝国的镇国之宝,收藏在紫禁城内。乾隆时期,神秘失踪。民间谣传是让和珅偷偷盗出去的。


周恩来总理曾经作出批示重修恭王府,于是考古工作人员在恭王府后花园意外地发现了失踪了的福字碑。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将其称之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在清代众多帝王中,很多位皇帝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其中属康熙、雍正、乾隆的书法是最棒的,清朝帝王们不仅崇尚儒学文明,努力学习汉人古典书籍,从小的必修课就是书法。清朝时期的书法从康熙时期开始走向繁盛,康熙从小接受汉族文化基础教育,康熙字典就是康熙时期的一个大作。

康熙帝王是历代皇帝中御笔书法流传少得可怜的,他非常酷爱书法,但是我们现在除了北京城内公文之外,历史考证康熙的题字仅有三个字,一是恭王府的福字,再有就是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康熙每一副题字都是极富有含义的,例如故宫无为二字就是告诫各代君王不要干涉臣民的作为,这层是无为而治,再有就是告诫后宫嫔妃不要干涉朝政的含义。康熙的福字和无为有所不同,它具有康熙的印玺的,所以显得非常的珍贵。康熙的福字是在孝庄太后疾病缠身之际祈福是而写,这幅字包含了康熙的孝心一面。可能是康熙的孝心感动了老天,所以孝庄太后居然意外地身体康复起来了,于是孝庄就让太监将康熙的这副福字刻在石碑上,日夜抚摸,乞求多福,所以孝庄长寿活到75岁才去世。孝庄太后在世时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称为五福之本、万福之源。康熙为祖母请福,自身是送福得福。
康熙的这副福字不像民间的书写的那么饱满方正,反而有些瘦小苗条,于是民间盛传这幅字是长瘦福,瘦字谐音与寿相同。康熙的这副福字用福与寿合成了一个字来书写,右侧一边是采用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寿字写法,古往今来还没有任何一位书法家可以将福寿二字合为一体。康熙的福字上盖有帝王印玺以至于这副福字就成了中国唯一一个不能倒过来的福字。因为康熙这个皇帝一生政绩卓越,而且一生育有数位子嗣,年近古稀才去世,所以他开创的康乾盛世长达一百多年,以至于这块福字一直是皇家宝贝,一直深藏在紫禁城皇宫之中。


赵刘果儿


康熙给奶奶孝庄太后的“福”字,写于19岁那年,这年恰逢孝庄太后66岁大寿。可是,快过生日了,孝庄太后不慎得病,御医也束手无策,孝庄太后卧床不起,急得康熙团团打转。

实在没有办法,康熙就写了个“福”字,给奶奶看,希望她能够福寿双全,早日恢复健康。


宫廷画家给青年康熙的画像。

奶奶看了康熙的字,果然写得好,可是奶奶一笑,我都66岁知足了,还求什么福不福的。但愿你们好,奶奶什么都放心了。


康熙奶奶孝庄太后的画像,她活了75岁。

康熙说,奶奶,我这个福字,可是福中有寿,您一定会有福长寿的。

孝庄太后说,有你这份孝心,奶奶就知足了。但愿你的祝福给我天寿。

果然,几天以后,孝庄太后的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这下把康熙高兴的,以为这个福字真的有请福续寿之功,就下令刻石立碑于现在的恭王府。

可是,这个碑乾隆年中不知怎么回事,竟然无影无踪的消失了。

也就再也没有人追问过康熙福字碑的事儿。


1962年,修缮恭王府时,偶然在后花园发现了埋在地下,消失了几百年的这个福字儿碑。

工作人员向周总理回报了这个发现,总理对康熙写“福”字救奶奶的故事,非常有兴趣,就到恭王府亲自了解了一下石碑发现的情况。

他了解了一下考古工作者,问:你们发现过为一个“福”字刻碑的事吗?


考考工作者都是久经考古发现的文物工作者,他们说,中国的碑刻很多,写福字儿,也是一个传统,从明代就有这个习惯,但是真没有在石碑上刻一个“福”字的,康熙可能是碑刻福字儿的第一人。

周总理听了,哈哈大笑说,这就是“中华第一福字了”。大家觉得总理说的太好了,就非常认真地把这个石碑保护了起来。

这个天下第一福字的碑刻,就这样重新立在北京恭王府的后花园了。

康熙的这个福字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叫病重的奶奶病愈的呢?


这就是一个历史之谜了。我们只能猜测,66岁的孝庄太后,可能临时出现了一些非病理状态,所以,吃药也无用。

缺的是适当的心情调节,也许孙子不但可爱,还真心这么孝顺,才给了很大的精神愉快,所以,不用吃药,也会自愈的。


西方画家给康熙中年的画像。

不少病是可以自愈的,这是我们忽视的地方。

据说宋代诗人陆游就是一个从来不治病的人,他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他的病经常不会管,也就自己好了。


所以,首先应该相信,孝庄太后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因为不舒服,所以,心情很不好。

康熙给奶奶的这个“福”字,集中了很多拆字与合字的一些另类文化。有一些神秘主义色彩的。


不过康熙可不是要利用神秘主义,而是康熙对汉文化有精深的研究,而且,康熙研究学问的态度是非常刻苦的。

所以,他把多子、多福、多才、多寿、多田这些美好的民间愿望,都写到这一个字里面了。


但是,如果没有特别的介绍,我们真的是看不出来的。

现在,我们就19岁康熙写的这个福字来看,也是写的非常好的。

它既不是一个妖里妖气拼凑从来的“合体字”,也不是一个雕琢出来的工匠字体。


民间福字的写法,多种多样,以篆字为本。

而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草书“福”字,其中田字上面,真是有些“多”字草书的感觉,所以,就能给人以“多子”、“多福”、“多田”的趣味。

至于“多才”、“多寿”的感觉还是有些勉强。当然,为了“凑”个“五福”也就凑合着感觉吧!反正康熙的一片孝心,这么说也不过分。


千千千里马


“福”字的田,不堵口,大家看是什么字?一个保险公司的朋友给我说的,说保险公司的险恶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