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趙匡胤黃袍加身,歐洲有拿破崙自戴皇冠

中世紀時期的教皇在歐洲歷史上是絕對控制的存在,但從十五世紀開始,教會勢力開始走下坡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君權開始與資產階級結合擠兌教權勢力。到拿破崙時期,教權勢力雖然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但教皇的影響力仍然存在於廣大教徒中,拿破崙讓羅馬教皇庇護七世親自來巴黎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號召力,讓法國人民以至歐洲人民承認他的"合法地位"。但在加冕時,拿破崙拒絕跪在教皇前讓庇護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拿過來自己戴上。我們看到的拿破崙加冕的圖畫是皇帝給皇后加冕的後半截場面。這樣,既在畫面上突出了拿破崙的中心位置,又沒有使教皇難堪,這在當時的背景下,是畫師處在君權與教權的兩難之地的最佳表現手法。

中國有趙匡胤黃袍加身,歐洲有拿破崙自戴皇冠

1794年,熱月政變發動後,法國新建的督政府並未鞏固,王黨的復辟活動便乘機猖獗起來。加上歐洲已建立的反法聯盟,嚴重地威脅著法國。此時,國內的人民運動又高漲起來。法國資產階級政權急需一個新的領袖來鞏固他們已獲取的革命成果,這個人不僅能抵禦外國的干涉,還能防止國內人民日益高漲的民主運動。在這種情勢下,拿破崙·波拿巴是法國巴黎大資產階級賴以穩固他們的既得利益的最合適的人選了。拿破崙既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偉大政治家,又是野心勃勃的軍事獨裁者。他所建立的法蘭西帝國,導致法國大革命的最終失敗,但在防禦外敵,加強法國實力方面,他又是一個英明的開拓者。拿破崙這一系列政治策略的成功。他穿上了古代羅馬的服裝,講著羅馬的語言來實現當代的任務,實現羅馬時代一些帝王所慣用的對外擴張的軍事路線。

中國有趙匡胤黃袍加身,歐洲有拿破崙自戴皇冠

這時的拿破崙處於鼎盛時期,法國也處在不斷擴張中,反法聯盟正在極力圍堵法國。只是沒想到拿破崙竟能一次又一次的打破反法聯盟的進攻,這時期也使法國的民族主義力量迅速發展,法國得以稱霸歐洲大陸,在歐洲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